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2017秋)上册必背知识点

2019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2017秋)上册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知识点1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仔细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的位置,读出其(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 用直尺测量笔的长度,注意直尺的(零刻度线)与笔的一端对齐。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3. 生活中的刻度尺有(皮卷尺)(软尺)(钢卷尺)等等。

他们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不)一样4. 用直尺可以测量书本的(长)和(宽),用它不能测量我们的腰围,测腰围需要用(软尺)。

5. 现在测量身高多采用(全自动身高测量仪)。

我们也可以用身上的尺子(拃)、(步)来估测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远近。

6.体育老师要用(轮式测距仪)测量跑道的长度,建筑工人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房屋的长度。

7.(量筒)是常用的测量(体积)的工具。

量筒壁上标有(刻度)和(单位),在使用量筒时要知道它的(最小刻度值)和(最大量程)。

8. 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先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将不规则物体完全放入水中,记录总体积,用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9.液体常用的体积单位一般是(升)、(毫升)固体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立方米)等。

( 1毫升= 1立方厘米) (1升= 1立方分米)10. (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11.托盘天平的构成有:左托盘、右托盘、指针、平衡螺母、游码、底座、砝码、镊子构成。

12.托盘天平使用方法:1.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3.将待测物体放于左托盘,用镊子向右托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

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4.记录称量结果.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5.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回0处。

1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14.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使用温度计时,要知道它上面的每一个(刻度)及(最大量程)15.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手持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水杯的底和壁。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读取液柱示数。

16停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

17.停表的结构:复位键、开始/停止键、显示屏,俗称两键一屏18.停表的使用方法:先按复位键,使停表显示的示数归零。

按下起始键,停表开始计时。

计时结束时,按下停止键,停表停止计时。

第二单元知识点1.像石油、木头、棉花这样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石油、粘土、沙、石头、木头、棉花、麻、丝等。

3.常见的人造材料有:人造纤维、尼龙、涤纶、晴纶、玻璃、塑料、纸、陶瓷、石灰、水泥等等。

4.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玻璃是由(天然材料),经过加工形成的。

5.玻璃是一种人造材料,它们是由(石英砂等天然材料)经过(煅烧)制成的。

6.生活中常用的碗、花瓶、瓷砖等物品,很多都是由(陶瓷)材料制成的。

7.陶瓷的加工要经过五个步骤,(陶土)——(揉泥)——(成型)————(装饰)————(高温烧制)。

8.在用陶土做陶泥瓶的过程中,陶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它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陶土是(天然材料),陶瓷是(人造材料)。

9.为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发明家不断研制出新的材料,采用新材料制作的(无缝乒乓球),超圆耐打,弹性大。

以(树脂)为材料制作的眼镜(重量轻)(佩戴舒适度高)等。

10.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塑料的性能(轻便)、(透明)、(防水)、(耐磨)。

另外还有(可塑性)、(绝缘性)。

11.塑料透气性(差),棉线透气性(好)。

12.塑料瓶遇热水会(变形),这是塑料的(热塑性)。

13.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人员发明多种方法,以提高塑料的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性能,使塑料的应用更加广泛。

14.人们从事不同的工作,参加不同的活动时,会穿不同(材料)的服装15.我们可以通过查看衣服的(标签)、观察纤维的(孔隙)、触摸衣服的(表面)等方法来识别服装材料。

16.棉布衫和橡胶雨衣相比,棉布衫(渗水性)强,橡胶雨衣(防水性)强。

17.比较羊毛衫和棉布衫的保温性时,分别用羊毛衫和棉布衫包裹盛有热水的水杯,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时间杯中水的温度,隔相同的时间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中应保持水的温度体积以及两种布料的厚度尽量一致。

实验发现,羊毛衫比棉布衫的保温性好。

18.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制作多种功能的服装。

第三单元知识点。

1. 像积木和尺子一样,具有一定(质量)(体积)和(形状)的物体称为(固)体。

2 .像水和牛奶一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的物体称为(液体)。

液体在静止的时候液面保持(水平)。

3.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会(流动),有(质量),能(占据一定的空间),会(充满各处)。

4. 怎样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称量充满空气的篮球的质量,然后给篮球放掉一部分空气,再称量,比较两次称量的结果,发现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5。

将底部粘有纸团的杯子,倒扣在水中,纸团不会湿,说明空气占据着空间。

气体能充满整个空间。

6.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

7.酒精灯的使用方法:1向酒精灯内添加适量酒精2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灯芯3用灯帽盖住酒精灯,火焰熄灭后,拿起灯帽儿再盖上.8.酒精()易)燃,避免将酒精洒到外面。

9. 水加热时:我们发现水在加热时温度(升高),当温度上升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烧杯中的水在(减少)。

烧杯中的水是变成了(水蒸汽)蒸发了。

10.在水结冰的实验中,将装有适量纯净水的试管放入装满碎冰的杯中,试管中的水温在(逐渐降低)。

在碎冰里加入食盐后,试管中的水温变得(更低)。

在(0摄氏度)时,水会结成(冰)。

水结冰之后,表面会变得光滑坚硬,有固定形状,体积会(增大)。

11.水在0摄氏度时可以结成冰。

冰在0摄氏度时,可以融化成水,水和冰是(同一种质)。

12.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化,质量不变。

13. 水没有(固定形状),利用模具可以使水结成一定形状的冰。

14. 将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内的气体)变热后体积膨胀,所以乒乓球会鼓起来。

不是因为乒乓球受热体积膨胀。

15.暖水瓶灌入热水盖上瓶塞,瓶塞往往会弹起来,这是因为暖水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的缘故。

16.在瓶口塞上带有细吸管的塞子,将锥形瓶依次放入热水和冷水杯中,观察发现放入热水中吸管儿中的水(上升)了,放入冷水中的吸管儿中的水(下降了)。

这说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7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8 铜球受热时体积膨胀,不能穿过铁环,铜球遇冷时体积收缩,可以穿过铁环。

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四单元知识点1. (加热)、(搅拌)、(使体积变小)都能加快溶解。

2.设计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3.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

4. 检验搅拌能否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时,设计实验应考虑哪些条件需要改变,哪些条件不能改变。

改变的条件是,搅拌还是不搅拌,不能改变的条件是水的体积、水的温度、冰糖质量。

5. 溶解的快慢在生活中用途很广泛。

将药剂做成粉末,将食盐纯碱加工成细小颗粒,都是为了加快溶解。

有些物质还被加工成较大颗粒,降低溶解速度,比如各种形状的糖块、棒棒糖、糖画等,都是为了减慢溶解。

6.设计实验比较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在相同体积的水中能溶解的质量大小。

通过实验发现,三种物质中,(白砂糖)在水中溶解能力最强。

7.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8.(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能力也跟着(变化)。

我国山西运城盐湖的硝花就是因为冬天气温降低,硝的溶解能力降低,硝从盐湖中析出而形成的。

9. 根据盐溶解于水而沙不溶解于水的特点来分离盐和沙。

实验过程1.将盐、沙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一些水,并轻轻搅拌,使盐完全溶解。

2.组装过滤装置,过滤掉不能溶解的沙子。

3.将盐水放置于阳光下,使水蒸发,盐就会析出来.10. 利用(风力)将较轻的麦壳儿和重的麦粒儿分开。

利用(筛子)将不同颗粒大小的物体分开。

将盐水中的盐分离出来,利用(蒸发),将沙土从水中分离出来,利用(过滤)。

11.当双手向两边拉长弹簧和皮筋后,弹簧和皮筋要恢复原状,对手产生了弹力。

弹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12.测量力的大小的常用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由提环、指针、弹簧、刻度盘、挂钩构成。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N。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指针调整到0处。

2.将待测物体挂在挂钩上。

3.待指针稳定,读出示数和单位。

13.同一根弹簧伸长的长度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挂起的钩码越(重)。

14将弹簧挂在横杆上,用刻度尺测量它的长度。

然后在其下端挂一个钩码,再测量弹簧的长度。

二者的差值就是弹簧伸长的长度。

15.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

拉弓射箭、汽车减震、蹦蹦床、弹力球、皮球、篮球、排球等等16当物体放入水中时,它就受到了水对它向上托起的力,这就是(浮力)。

17.沉入水中的物体能受到水的浮力吗?实验方法:1.用细绳将石块儿系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手提弹簧测力计,将石块慢慢浸入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3.两次的差值就是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水的浮力.实验结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儿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18.浮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让土豆浮起来的方法:1.借助漂浮物:选择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泡沫板放在水中,将土豆放在泡沫板上。

2.改变重量。

用小刀将土豆切成细小的薄片儿,轻轻放入水中。

3.改变形状。

用小刀切去土豆中间部分做成小船的样子,轻轻放入水中。

19.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

救生圈、浮桥、气球等都利用了浮力的原理。

20.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重量(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21生活中有时需要加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22. 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方法:运动员手上涂镁粉。

下雪天给轮胎加防滑链。

矿泉水瓶瓶盖上的竖纹儿。

汽车,自行车的轮胎上的花纹儿。

鞋底花纹儿。

23. 生活中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给自行车、门窗加润滑油。

轴承内放置滚珠.滑冰运动员的冰鞋。

地板上推动重物时,在地上洒油、滑石粉或铺上滚木、装上车轮是为了使摩擦力减小。

科学擂台制作水火箭我国明朝时期,万户(陶成道)试图利用(火药)制成的火箭带自己飞上天。

可惜没有成功。

1.( 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对我国的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作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2.火箭发明家和工程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勤于观察、热爱思考、勇于创新、坚强的毅力和探索努力的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