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冷恒温恒湿空调机

风冷恒温恒湿空调机

1.总则1.1 本规范书适用于×××公司所用的风冷恒温恒湿空调机。

它提出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行业)标准的合格产品。

1.3 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应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规范书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经需、供双方确认后,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外部条件和运行环境2.1 室外气象条件厂址:××市台站位置北纬23°08’东经113°19’海拔 6.6 m大气压力夏季1004.5 hPa冬季1019.5 hPa年平均温度21.8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空气调节 5 ℃通风13 ℃夏季通风31 ℃空气调节33.5 ℃空调日平均30.1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7 ℃极端最低温度0.0 ℃极端最高温度38.7 ℃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冬季 29%(C) 27%(N)夏季 28%(C) 14%(SE)室外风速冬季平均 3.5 m/s夏季平均 2.4 m/s室外计算相对湿度最冷月平均70 %最热月平均83 %日平均温度小于等于+5℃的天数0 天最大冻土深度0 cm2.2 运行环境:机组室内安装,-7℃<环境温度<40℃3.设备规范水冷恒温恒湿柜式机及其它空调机套,单台机组参数:制冷量:Q L=制热量:Q R=加湿量:G=风量:L=机外余压:ΔH=温度控制:夏季:T=18-25±1℃;冬季:T=18-25±1℃湿度控制:φ=60±5%机组噪声:≤ dB(A)机组重量:≤ kg室内机外形尺寸:≤(长×宽×高)室内机安装方式:注:以上主要技术参数为推荐值,供方可根据拟提供的设备进行局部修改,但修改部分需得到需方的认可。

立柜式空调机设备表注:表中H**表示水冷恒温恒湿型空调机;L**表示水冷冷风型空调机;BLD**表示防爆式水冷冷暖(电热)型空调机。

(防爆等级ExdIIBT3)。

4.技术要求4.1 规程和标准4.1.1 机组及其附件的设计以及用于它的制作材料由供方推荐。

其设计、制造、喷涂、检验、试验和包装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4.1.2 本规范书内所有部件制造执行的标准、规程、规定,供方均应采用有效版本。

4.2 部件要求4.2.1 要求恒温恒湿机组温、湿度采用西门子电脑控制。

冷风型、电热型采用单片机控制带数码显示。

4.2.2 温、湿度检测装置选用与电脑配套的进口原装产品。

4.2.3 要求风机、压缩机、加湿器(电极式)及主要配件均采用国外(或进口)品牌产品。

4.3 使用说明及条件4.3.1 当电动机与其拖动设备为皮带传动时,电动机轴功率应为铭牌功率的95%并乘以安全系数,电动机轴功率安全系数按下述要求来选择:4.3.2 机组为采用R22制冷剂的全/半封闭制冷压缩机。

4.3.3 除了轴承、制冷压缩机及转动部件可能在正常寿命期间更换外,其余的材料和部件在正常情况下运行十五年。

4.3.4 对于那些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材料和部件,供方提供一张指明更换前预定的正常运行寿命,这些材料的最终选择必须得到需方的认可。

4.3.5 直接蒸发盘管、水冷冷凝器、加热器的制造和检验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或制造厂标准。

4.3.6 机组的设计使其在设计负荷的条件下平稳运行以消除机组过多的噪音、振动和位移。

4.3.7 机组设计成能适应几个荷载同时作用的最严重情况,荷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a.在运行和测试条件下,设备、部件及介质的本身荷载;b.在运行条件下所产生的工作压力;c.其它部件包括轴承反作用力、机座反作用力等所引起的附加荷载;d.流体运动的动力;e.7度地震荷载;4.3.8 机组能在额定电压的额定值(AC三相四线、380v、50Hz)的±10%范围内正常启动和运转。

4.4 设计要求4.4.1 机组的额定风量在标准工况下允许偏差小于-5%(标准工况是指空气温度20℃、压力101.3kPa,密度为1.2kg/m3时的空气状态)。

4.4.2 机组在标准工况下,余压实测值和额定值的允许偏差小于-5%。

4.4.3 在机组内外压差为额定余压1.2倍时,漏风率小于1%。

4.4.4 机组在标准工况下的供冷量、供热量的实测值和额定值的允许偏差小于-3%。

4.5 设计和结构特点4.5.1 总则4.5.1.1 机组为专门从事该设备生产制造厂的产品,并能提供完整的设计、安装和性能资料及图纸、样本。

4.5.1.2 机组在工厂内组装成整体并预先进行调试试验。

机组包括机柜、制冷压缩机、风冷冷凝器、直接蒸发盘管、电极加湿器、电加热器、风机、风机电动机、空气过滤器、滴水盘、制冷剂、制冷剂管路系统、控制部件、控制及动力接线以及其它满足机组运行所必须的附件及监测仪表。

4.5.2 机组结构4.5.2.1 机柜a.机柜的框架为整体型,其框架用厚度不小于2.0mm彩钢板预压成形,压缩机基础用厚度不小于2mm的冷轧钢板冲压成形。

b.机柜面板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彩钢板冲压成形。

c.全部面板都是可拆卸的,以便于检修。

d.机组的操作开关、显示仪表都应在前面板上。

4.5.2.2 制冷压缩机a.制冷压缩机置于机组内。

b.压缩机为全/半封闭型,并妥善地安装在弹簧隔振器上。

每台压缩机配有曲轴箱、加热器,并配有温度和电热超负荷感应继电器,以保护压缩机。

c.压缩机电机应为吸入式,采用冷媒气冷却。

电动机的绕组应通过埋入里面的热敏电阻保护,防止超温。

每台压缩机应在明显位置安装一组吸入和排放用压力表。

d.机组按机组制冷量选用一台或多台全封涡旋制冷压缩机。

e.制冷压缩机的生产、试验、检验按供方国国家标准或现行国家标准。

4.5.2.3 冷凝器a.水冷冷凝器采用高效换热铜管,结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b.冷凝器包括两个或多个既可独立又可同时使用的制冷剂回路(根据需要也可采用一个制冷剂回路),包括排气管路及供液管路。

其中供液管路包括带截止阀的制冷剂充注阀口以及能在最高压力下工作的热力膨胀阀、电磁阀和干燥过滤器。

c.冷凝器盘管必须进行气压试验和水压试验,其试验压力分别为1.2MPa和3.0MPa。

d.冷凝器的容量能容纳制冷剂的全部充注量。

e.冷凝器冷却系统由多台风机组成,并根据室外温度和制冷负荷的变化控制风机停止和运行的台数。

4.5.2.4 蒸发器(直接蒸发冷却盘管)a.直接蒸发盘管由铜管套铝翅片制成。

b.无缝紫铜管管径最少为9.52mm,壁厚0.35mm。

c.翅片含铝至少95%,铝翅片的厚度至少为0.115mm,并经防腐蚀(亲水)处理。

翅片采用机械固定方法与紫铜管连接。

d.制冷剂膨胀阀采用固定在制冷盘管分布器上。

膨胀阀的感温包与制冷剂的吸入管道紧密接触安装。

对于一台压缩机以上的组装机组,每台压缩机都有单独的制冷剂管路。

e.空气通过冷却盘管的最大迎风面风速不超过3m/s。

最大盘管排数不超过8排。

f.冷却盘管设计、安装使空气与冷媒成逆向交叉流动,即使冷媒入口处于出风侧,冷媒出口处于进风侧,以便得到较大到对数温差,较好的换热效果。

g.当两个冷却盘管上、下叠装时,分别安装滴水盘,并将凝结水引至排水管。

4.5.2.5 电加热器a.电加热器为管式电加热器。

b.管式电加热器应为不锈钢材质。

c.管式电加热器使用电源为单相220V、50Hz。

d.通过电加热器的空气尽量均匀。

e.管式电加热器的制作及安全标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4.5.2.6 室内机风机a.风机为离心式,配有一组或多组前倾叶轮,安装在尺寸合适的实心轴上。

风机叶轮和轴在制造厂内做静平衡试验和动平衡试验。

轴在制造厂加工后应刷一层防锈涂层。

b.前倾叶轮采用铝合金或镀锌钢板制成。

外壳由镀锌钢板制成。

c.风机轴承为自行对准的滚珠或滚柱轴承,能有效地封闭以防止润滑剂流失或脏物侵入。

d.离心风机采用电动机驱动,通过封闭的三角型皮带传动装置传动。

e.离心风机的设计、制造、测试按供方国家标准或现行国家标准。

4.5.2.7 空气过滤器a.空气过滤器盒为扁平式,其外框是铝质或镀锌钢板制成。

置于盒内的过滤器为尼龙滤网材料。

b.空气过滤器安装在机组回风口上。

当回风口水平尺寸大于500mm时,空气过滤器盒设计成沿水平方向可拆卸式。

c.过滤器与机组的连接处设计成带有密封的滑动框,以便不使未过滤的空气通过。

d.通过过滤器的面风速不超过过滤器制造厂所建议的最大的迎风面风速。

e.过滤器过滤效率大于65%(重量法)。

4.5.2.9 滴水盘a.滴水盘大小及容量设计成能使制冷盘管之冷凝水全部流入滴入盘中,并能畅通地排水。

b.滴水盘采用1mm厚不锈钢板制作。

其边角为焊接。

c.滴水盘的两端设有直径至少25mm的排水接头。

d.滴水盘的外表面铺上厚度至少为6mm的阻燃性保温材料。

内表面全部涂上环氧树脂或相当的防腐胶漆。

4.5.2.9 制冷剂管路系统a.机组配置由工厂安装的机组内部所有部件之间的制冷剂管道以及室内机柜与冷凝机组之间的制冷剂管道接线及其附件。

b.每台压缩机有一独立的R22制冷剂管路系统。

c.每一制冷剂管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部件:i.热力膨胀阀;ii.制冷剂分配器;iii.低压切断开关;iv.高压切断开关;d.系统中所有需维修或可拆卸的部件均采用扩口接头。

e.系统管道连接完成后,经过1.24MPa干燥氮气的耐压试验和R22的检漏试验。

4.5.2.10 安装a.机组安装在与机组尺寸及重量对应的基座上。

机组水平放置时,基座上不需采用减振器。

b.机组配置吊耳或吊孔以便设备的吊装。

4.6 保温4.6.1 机柜面板保温均由供方在工厂内负责进行。

4.6.2 保温材料采用难燃性保温材料,其传热系数K值不大于0.36W/m2·℃。

4.7 材料及焊接4.7.1 机组所采用的钢板、型材、管材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

4.7.2 所有两种直接接触的材料均应为相容的材料,以防止出现锈蚀的加速、轴与轴承之间转动失灵以及材料表面剥落现象。

4.7.3 设备构件不含有汞化物。

4.7.4 垫圈、涂料、保温材料、过滤器及设备其它结构具有防火特性,并符合现行国家防火协会的等级及其试验要求。

4.7.5 机组各部件材料之间的焊接工艺、方法、材料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4.8 噪音控制机组的噪声值符合供方国国家标准或现行国家标准。

试验方法按供方国国家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