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四年下教材辅导本册教材特点:本册教科书以范例的形式,比较具体的呈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情况,渗透了生活与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特点一,从内容上看教材中知识含量较大。
如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业活动、现代通讯等。
适合不同区域学生的学习。
特点二,教材以范例呈现,为学生探究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了案例,提示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途径,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
特点三,要求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较多。
第一单元生产与我们息息相关一、单元介绍单元设计意图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各个方面的生活用品,这些生活用品来源于最基本的工农业生产活动。
工农业生产,它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必需品。
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质量。
本课程一个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与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了解社会生产活动,理解生活与社会生产活动的相互依存关系,使他们认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为他们未来从事这些事业,具有热心和责任心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用品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儿童每天生活、学习都要接触的。
从儿童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种用品为例来了解工农业生产,了解工业生产与生活的关系,他们更容易感兴趣,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
另一方面,工农业生产涉及的内容较多,不可能全面向学生介绍,只能在众多的生活用品中,选取某一种用品,以点带面的反映工农业生产的大致情况,突出生活与社会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了解家乡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初步理解了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关系,理解了家乡山水,家乡的父老乡亲对自己养育之恩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引向社会生产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参观等探究活动,了解、理解社会生产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生产活动。
离不开从事社会生产活动人们的辛勤劳动。
基于以上思想,本单元选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豆食物为例,阐述了生活用品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选取了学生用品中的课本为例,阐述了生活用品与工业生产的密切关系;选取了生活中的服装和学生学习用品中的铅笔为例,阐述了生活用品与各行各业社会生产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教材力求体现新的教材观,呈现了引导学生探究、研讨的范例,是学生了解社会生产活动与人们生活关系的中介、桥梁。
为了适用各地区学生的学习,教材运用了案例的形式,呈现了儿童对生产活动与人们生活关系的探究成果,为学生展现了学习的内容,提供了探究、研讨的途径、方法和成果展现的范例。
《生产与我们息息相连》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提供的案例、资源,具有普遍性,适合各地区的学生学习,教师要运用好教材。
同时,也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学生更了解、更熟悉的食品、用具进行探究。
关于以哪一种农产品为例,进行探究,要根据地区,学生基础、兴趣,来选择一种农产品。
由于地区差异,学生学习本单元有一定的困难,城市的学生对农业生产的了解与农村的学生比较,相对要少一些。
而农村学生对工业生产的了解与城市的学生比较,相对要少一些。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工农业生产过程的具体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利用反映工农业生产的录像资料,来帮助学生了解工农业生产的过程。
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实地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来了解工农业生产过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是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最好途径。
但是,由于受我国教育环境,资金等等因素影响,很难实现。
教师应借助一些影像资料,补充这方面的不足。
关于认识、体会人们生活与工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要注意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来感受、认识这种密切关系。
单元结构单元目标1.了解工农业生产的简单概况。
2.初步知道生活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
3.尊重为我们生活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
4.进一步掌握一些社会调查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二、课节分析与教学1.小豆子大学问意图《小豆子大学问》,意在引导学生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豆食物入手,探究农业生产,知道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来源于农业生产,来源于从事农业生产人们的辛勤劳动,认识农业生产与我们生存、生活的密切关系。
结构导入课在大豆田里大豆的加工导入课1.教材分析导入部分主要通过豆制品食物、菜肴图片和学生对话,引发学生对人们日常生活喜食的豆制品的议论,让学生认识到食物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激发学生对这些食物来源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农产品生产探究的兴趣,制订农作物生产与加工的探究计划,走进农村,走进田野,同农民交谈,调查农作物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3页教材首先,通过左页豆制品食物、菜肴图片和右页学生对话,引发学生对人们日常生活喜食的豆制品的议论,让学生认识到食物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激发学生对这些食物来源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农产品生产探究的兴趣。
然后,运用了李小峰和同学们决定以大豆为主题,探究食物生产过程的计划,来示意学生制订农作物生产与加工的探究计划,引导学生走进农村,走进田野,同农民交谈,调查农作物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教学提示导入部分,主要是激发学生对农产品生产探究的兴趣,制订农作物生产与加工的探究计划。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地区差异,根据地区实际,引导学生议一议日常生活,都需要哪些用品,这些用品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在学生议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大致分一下类,哪些生活用品与农业生产有关,以激发学生对这些农产品探究的兴趣。
关于以哪一种农产品为例,进行探究,要根据地区,学生基础、兴趣,来选择一种农产品。
非农业生产地区,要根据地区的实际选择能反映农业生产过程和加工的生活用品,进行探究。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学习小组分别制订可行、可操作的探究某一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计划。
本单元教学开始前,教师要通览教材,掌握教材中需要调查的内容,引导学生制订好调查计划。
可用2——3课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大豆田里1.教材分析《在大豆田里》,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大豆生产过程的探究,使学生对农作物生产过程,以及农业生产概况的有所了解。
包含三个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通过学生对大豆生产过程探究的案例,介绍了农作物生产过程以及农民们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此部分及呈现了大豆生产过程,以点代面介绍了农作物生产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
第二部分内容,通过学生在对大豆生产过程的调查中,又同时发现了科技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的案例介绍,使学生知道农业生产除农民辛勤劳动外,还有农业科技人员所付出的劳动和智慧,渗透了科技的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通过学生在对大豆生产过程的调查中,同时也了解到农业生产不但有农作物种植,还包括很多方面的生产,使学生对农业生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一步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4——5页本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大豆生产过程的探究案例,使学生对农作物生产过程,以及农业生产概况的了解。
左页第一幅图,呈现的是学生在大豆田里向农民调查、访问图,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案例,示意学生要通过这种方式,这种方法来对农业生产进行探究。
下图是大豆生产过程的几副图片,主要是向学生呈现了大豆生产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以点代面介绍了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以及农民们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使学生对大豆生产过程有所了解,从中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艰辛。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
6——7页左页第一幅图片,呈现了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在农田里进行实验的情景和实验出的农作物新品种。
告诉学生,农业生产除农民们辛勤劳动外,还有众多农业科学家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渗透了科技的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左页下两副图,展示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告诉学生,由于科学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左下图,呈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新的生产工具逐步代替传统的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能力。
右上四幅图,呈现的是几种农作物图片,意在告述学生农业生产包括很多农作物的种植。
右页养鸡场、池塘养鱼两副图、意在告诉学生农业生产,除了种植业,还包括养殖业等很多生产活动。
右页学生作品图,只是学生调查的一个范例,呈现了王伯伯一年,在不同季节种植农作物的情况。
意在告诉学生种植业也包括很多作物种植。
有粮食、蔬菜种植,还有药材、食用菌栽培,水果生产等。
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密切关系。
2.教学提示《在大豆田里》这一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大豆生产过程的探究,使学生对农作物生产过程,以及农业生产概况的有所了解,体会从事农业生产人们劳动的艰辛。
教师组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结合调查、考察、参观所获得的资料,来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农产的加工过程,认识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
也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学生比较了解,比较熟悉的农作物,探究它的生产过程,加工过程。
教学活动总体设计可突出: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自己的体验参考教材整理资料、展示交流、讨论四大活动。
参观、调查、体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了解农作物生产、加工,了解农业生产概况,认识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关系,体验劳动人民艰辛劳动的最好途径。
有条件的学校课前要组织学生走进农村,走进田野,同农民交谈,调查农作物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课内学习教材、整理资料,小组、班内交流展示,讨论,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平台。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学习教材内容,同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所获取的资料,整理好自己的学习作品,开展交流、展示活动。
在学生对农业生产概况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结合无土摘培、喷灌两幅新的生产方式图片和生产工具一组图片,讨论科技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结合农作物种植时间表,探究在同一地区各农作物种植时间为什么不同;结合反映农业生产的几幅图片,说一说农业生产都包括哪些生产活动;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以上几项活动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另外,在参照以上设计的同时,还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来设计教学活动。
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地区,可在对教材学习的基础上,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比较熟悉的农作物进行探究,了解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概况。
非农业生产的地区,要在学习教材,了解了农业生产概况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林业生产、畜牧业生产、渔业以及养殖业的生产概况。
大豆的加工1.教材分析《大豆的加工》,主要通过学生对大豆加工、制作,豆腐菜肴的调查和探究案例,呈现了大豆加工的若干豆制品,豆腐的加工过程,豆腐菜肴的料理过程。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途径和方法,同时也告述学生,农产品经过加工,可以变成很多人们日常所需的食品,知道从原料到食品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
包括三个内容。
第一方面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订调查计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