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技术要求

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技术要求

第四章数字立体声影院的技术要求第一节电影厅的工艺要求一、体形与尺度就建筑平面而言,电影厅的体形设计大致可分为矩形、梯形(或扇形)、钟形、椭圆形和圆形五种类型。

圆形与椭圆形多在同于特种电影上,(环幕、球幕等)椭圆型平面,尽管其最佳座位率要较其它形状平面略占优势,但由于它有大面积凹弧形墙面,易形成声聚焦,且由于结构复杂,投资较大,多不采用。

由于矩形平面结构简单,建筑结构易于处理,声能分布比较均匀,在平行排列的多厅影院中,各厅排序方便,空间利用平高,采用最为普通。

电影院内观众厅的最大长度以不超过30m为宜,这是根据声音的特点来确定的。

我们知道声音的速度约为340m/s,在30m的距离内声音的延迟时间不超过100ms。

基本可满足主声道对环绕声道的声像定位的延迟时间,而且可有效避免后区观众观看电影时的声画不同步感觉。

控制影厅长宽比例,应从影厅的最佳视听范围的占有率与最大面积利用率,这一对矛盾去寻找平衡,一般控制在1.5±0.2较为合适,例如30m长的电影厅,其宽度可在17m~23m之间选取。

根据电影厅的体型,长度与长宽比例,可将电影厅划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其主要指标大致可见下表:表1-4-1 电影观众厅尺寸、面积、容积与座位数注:由于观众厅的高度对观众厅的容积影响较大,实际的电影厅中会与表中所列数据略有出入二、银幕:现代电影所追求的大视野视觉感受,要求银幕的画面应充满影厅前区,让观众身临其境。

银幕的尺度在某种意义上说,又决定了该影厅的工艺条件。

因为,在一个体型、容积已确定的电影厅内,仅当银幕尺度确定后,方可计算出最近视距与视点高度,方可由银幕尺度,平均亮度、反射系数与放映距离计算出放映机的光通量与氙灯功率,方可作立体声声场的设计。

1、银幕宽度:现代电影院所要求的开阔视觉效果与立体声声像效果,无一不要求有较宽银幕,目前所流行的Wall to Wall (墙到墙)的银幕宽度就是希望观众在观赏电影时,实现无遮挡的全景临场效果。

在观众厅厅宽确定的工艺条件下,两侧仅需留有0.5~1m的黑边框位置。

2、银幕高度:由于不同制式银幕的高宽比不同,在银幕高度的设置上,也会因其高、宽比不同,而有不同取舍,确定银幕高度要取决于下述两个因素:1)电影厅的高度,如果高度允许,可按1:1.85的高宽比来确定银幕高度。

2)银幕影像的清晰度与亮度要求能否达标。

银幕通常有两种设置,一种是以变形宽银幕高度为基准,遮幅幕、普通幕与宽银幕高度“等高”,而其宽度则依次缩小,其特点是各种银幕的影像放大倍数差别不大,相对影像质量比较一致,其缺点是在银幕宽度较小时,遮幅画面则更小,无法展现大画面的视觉效果。

另一种是以1:1.85遮幅幕的宽、高作为银幕基本尺寸,而宽银幕的高度,则以遮幅幕宽度为基准,相应缩小,两种银幕“等宽”,这种形式银幕极大地优化了节目源最多的遮幅幕视觉效果,对有一定空间高度的电影厅,银幕的利用率最高,但由于在等宽幕的设置中,遮幅幕与宽银幕相比,银幕面积增大了1.27倍,而片门透光面积反而减少为0.613倍,二者合一,使得遮幅幕银幕中心亮度也仅有宽银幕的0.483倍,这务必需要增大氙灯功率。

否则将会由于增大了影像放大倍数,损失了光通量而造成银幕图像模糊,亮度不够。

近年来,许多电影厅内采用使宽银幕、遮幅银幕的面积基本统一的配置方法,其要点是:⑴通过改变变形宽银幕的高度与遮幅银幕的宽度,保证二种画幅格式银幕面积基本一致,这可由调整幕框与镜头焦距的方法来获得;⑵银幕四周应设有活动黑色边框,通过移动上下、左右边框,使画面达到所需的高度与宽度。

两种银幕“等面积”,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观众厅的有效高度与宽度,有限发挥氙灯光源的光效,确保各种画幅格式银幕的有效画面与银幕的亮度、均匀度等指标的有效提高,既加大了面积,又保证了质量;同时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数字电影的画幅制式,满足电影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其缺点是:改变银幕的任意一种画幅格式,均需要改变银幕布边框位置,增加了银幕布边框的机械结构的复杂程度。

根据国家五星级电影院的标准,高等级的电影厅,银幕宽度应不小于8m,这就意味着,即使小的电影厅,共观众厅的宽度也应大于10m。

至于中厅、大厅,其银幕尺寸应远大于8m。

12m以下的银幕以1:1.85的高宽比设置比较合适,这样影厅的净高度在7.5~8m之间,超过12m以上的银幕,宜以1:2.35的高宽比设置,否则银幕过高,造成仰角过大,前排观众观看电影比较费力,再则过大的银幕画面,很难保证银幕亮度与亮度均匀度达到理想状态。

对于一座多厅电影院,设有容积尺寸各异的电影厅,小厅为等宽银幕(1:1.85),大厅为等高银幕(1:2.35)或等面积银幕,各厅的高度基本趋于一致,这对电影院内空间的统一调配,放映机房的统一设置均十分有利。

银幕相关的主要技术要求详见表1-4-2、图1-4-1、图1-4-2。

表1-4-2 观众厅工艺技术要求图1-4-2 观众厅视点高度、仰视角、垂直放映角三、起坡电影厅观众席应有足够的地面提升坡度,实现无遮挡视线设计,标准规定视线超高值C值应大于12cm,这个要求十分重要,实际设计中,应根据银幕的最低视点高度值来确定理想的视线超高值,最低视点高度值高,C值可适当减小,反之,C值须适当提高。

建筑条件许可下,观众席的平均视线超高值宜有所增大,并可设计为从前排至后排呈逐级升高趋势的台阶式地面,这对直接改善观众的视觉条件与听觉条件均大为有益,不仅实现了全场完全无遮挡,观众更容易直接获得主声道的直达声,而且还缩小了观众厅的容积。

特别是多厅电影院,几个并列观众厅后区高起坡地面升高所留出的空间,还可利用作为公共场所(休息厅、咖啡厅、小卖部、过道等),增加影院商业面积。

四、排距与通道电影厅内人流密集,入场与疏散时间相对集中,观众不仅要求观看电影舒适,也要求有必要的行走方便,疏散快速等安全措施。

有关排距与通道,在国家标准《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8-2008)中作如下要求:1、短排法:两侧有纵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0.80m或软椅排距不小于0.85m时,每排座位的数量不应超过22个,在此基础上排距每增加50mm,座位可增加2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2、长排法:两侧有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1.0m或软椅排距不小于1.1 m时,每排座位的数量不应超过44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国家广电总局所颁发的《电影院星级影院评定要求》中则规定:一星级电影院短排法排距应不小于0.85m,长排法排距应不小于0.90m;五星级电影院短排法排距应不小于1.05m,长排法排距应不小于1.10 m。

表1-4-3列出了不同级别电影院观众席尺寸与排距。

表1-4-3 观众席的座席尺寸与排距电影的舒适度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用于影院内的座椅有翻板式与固定式两种,采用翻板式座椅,排距定在1.00m~1.10m较为合适,采用固定式座椅排距宜在1.15m~1.20m,固定式座椅的舒适度要优于翻板式座椅,无论满场或空场对观众厅的混响时间影响不大,有条件的影院选用高档固定式座椅,不仅利于影厅音质改善,还可进一步提高影院的档次。

根据“消防规范”要求,观众厅的安全出口的数目,均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第二节建筑声学要求一、电影厅的音质数字立体声电影的重放,除了要求音质丰满,语言清晰,层次感好外,还必须具有大动态范围的表现力,强烈的方向感与定位感临场效果,这就对影厅的音质提出较高的要求,必须要慎重处理好吸声与扩散的关系,控制好混响时间,把握住声场的均匀分布。

必须把握好电影厅音质的技术要求:1、足够的响度(声压级)影院观众厅内,在没有噪声干扰情况下,观众听到的重放声应既不感到费力,又不感到震耳。

通常要求有85dB的平均声压级,考虑到音乐高潮的不失真重放,可再留有10dB余量,SR系统应有15-20dB余量,数字立体声系统应有20-30dB动态余量。

2、均匀的声场分布:声场分布均匀,可保证整个厅堂内各点声能分布均匀,各区域内观众听到的响度基本一致。

通常,均匀的声场分布应保证整个厅堂内最大声压级和最小压级之间不超过6dB,最大声压级(或最小压级)与平均声压级之间不超过3dB。

3、合适的混响时间混响时间是影响影院观众厅音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混响时间控制合适就能提高语言清晰度和音色丰满度,有助声像定位,同时增加响度和声扩散。

对于电影立体声所要求的观众厅最佳混响时间,可按其实际容积V(单位:立方米)由公式(1-4-1)求得,亦可由图1-4-3中查得(均以500-1000Hz 为基准):0.03281V0.333333≤RT60≤0.07053V0.287535 (1-4-1)从理论上分析,电影还音是要真实地还原出影片真实的录音效果,完全以直达声为主,混响时间可以设定得很短,或固定为一个具体时间段,实际上影厅内过短的混响时间,使音质干湿,力度感差,较大的厅堂中缺少混响声能,无法调节声场均匀度。

合适的混响时间,不仅能提高语言清晰图1-4-3 观众厅内所要求的混响时间与其容积的对应关系度和音色丰满度,还有助于增加响度和声扩散。

“标准”依据电影厅的容积来确定合适的混响时间范围,并界定了混响时间频率特性,为影厅提供了设计依据,非常必要与及时。

在标准应用上,笔者建议,容积为1000m3以下的小厅可取“标准”规定混响时间的中上限值,容积在1000m3~3000m3影厅取其中,容积大于3000m3的影厅取其中下限值。

对于体形较大的电影厅,必须要将地面坡度提升到一定高度,增加主声道直达声对观众席的掠射面,同时适当地控制吊顶的形状与高度,扩大扩散面,这样可减小影厅容积,也有利于混响时间的控制。

4、具有良好过渡特性的频率特性:厅堂内声场频率特性可以两个方面评价,一个是混响时间频率行性,另一个是声场特性的频率特性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是指厅堂内所要求考核的各频段在各个频率的不均匀性,通常要求厅堂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具有平滑的过渡,没有较大的起伏,并且允许低频混响时间稍有提高,高频混响时间稍有降低。

对于电影立体声要求的混响时频率特性的允差范围可参见表1-4-4和图1-4-4。

表1-4-4 混响时间倍频程段频率特性声场特性频率特性,是指各声道在厅堂内的各个区域、各个频段内声级的不均匀度,理想的这一频率特性应为一条平直直线,实际上由于受到厅堂声学条件和设备质量的影响,不可能完全平直,但只能有±3dB容差。

对于电影立体声系统,其频率特性应符合ISO2969X曲线要求(见图1-4-5),各声道的具体要求将在第13章说明。

图1-4-5 ISO2969X特性曲线5、消除音质缺陷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强前次,长延迟反射声等音质缺陷会破坏电影重放的音质,应予以消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