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发低烧”
教材分析:
《地球在“发低烧”》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中的第一课。
本课有四大板块组成,分别是“北极熊的忧虑”、“假如地球继续变暖”、“地球“发低烧”是谁的责任”、“行动起来,为地球“退烧”而努力”。
本课借助地球“发烧”这一形象的提法,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不当行为破坏了人类与自然界、地球之间本应具有的和谐关系。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地球的“病”已经很重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反省自己的行为,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大气逐渐变暖,“温室效应”等现象不是很直接地体会到,特别是环境问题与所产生的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难以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媒体,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并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加以理解。
环保行为的指导要联系学校实际,并注重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全球变暖的事实,意识到地球继续变暖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
2、行为与习惯:意识到地球继续变暖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地球的情感。
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合作探究、课后延伸调研的方式,对地球变暖的后果合理想象,引发课后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全球变暖的事实,知道全球变暖引起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
激发学生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与地球变暖的相关信息;教师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弄清地球发“低烧”的症状和原因;
第二课时人类如何为地球“退热”?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地球的可爱。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认识吗?(出示地球图片并板书“地球”)
2、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多么美丽、神奇,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地球的可爱之处(PPT出现美图)。
3、那么作为地球村的村民,你最喜欢地球上的什么?
4、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采用复习旧知的形式,以话题“作为地球村的村民,你最喜欢地球上的什么?”激发学生对可爱地球的热爱之情。
在轻松的谈话氛围中,让学生意识到品德学科前后知识也是存在着“螺旋上升”的趋势的,学生在交流中成功感与认同感得以体现。
】
二、对比辨析,知道地球在“发低烧”。
1、在浩淼的宇宙中,我们的地球是可爱的、神奇的,在它的最北端(PPT北极图片),在这片美丽的白色世界里生活着一群冬的精灵——北极熊,你们想见见它们吗?(PPT北极熊可爱的图片)它们是那么快乐地生活着,因为这里有大片的寒冰。
2、可是如今的北极熊生活现状却发生了变化,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3、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吗?(引导出气候变暖后点PPT)我们来看一段文字报道(PPT文字)。
生齐读。
3、PPT小结:气候变暖正在蚕食着北极熊的家园,北冰洋冰块正以每10年9%的速度融化,这片北极熊赖以生存的寒冰正在一点点的融化,当海冰消失,北极熊亦会随之消失。
4、PPT出示全球气温曲线图,感受气温上升趋势。
全球仅仅北冰洋在变暖吗?请大家观察全球气温曲线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观察温度图。
师:从1860年到2000年的40年间,全球地面平均温度上升了大约0.6℃,因为全球都在变暖,且变暖的度数并不算很高,有人把全球气候变暖形象地比喻为——“地球发低烧了”。
(板书:在“发低烧”)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喜欢的北极熊入手,先让学生在轻松的背景音乐中感受到北极熊生活的快乐与自在,随后,伴随着略显沉重的音乐,出现一组北极熊生活令人堪忧的画面,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的感受到北极熊的生存状态——激发孩子一同了解北极熊怎么会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兴趣。
通过历年气温统计表的出现,让学生明确“地球发低烧”这一概念,从而达到揭示课题的作用。
】
三、结合实际,探究地球“发低烧”的症状。
1、地球“发低烧”了,难道给我们带来的仅仅是温度的变化吗?(指名说说)
2、不仅仅是温度升高了,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请阅读书P35内容,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你知道它都有哪些症状呢?(生阅读思考)
3、检查:书上主要介绍了地球“发低烧”对我们的环境有哪些影响?(根据回答板书:干旱;土地沙漠化;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
4、合作学习。
直接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指读要求。
(学生完成老师事先发放的表格)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教师相机补充。
(1)“干旱”
水是生命之源。
近几年,我国内陆地区的气候越来越干燥,北方地区干旱面积扩大,干旱时间增长。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2)“土地沙漠化”
由干旱而引起的荒漠化现象不容忽视。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陆地面积比例超过四分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均净增荒漠化土地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3)“海平面上升”
过渡:沿海都是相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城市,比如图瓦卢、马尔代夫这些岛国,还有东京、纽约这些国际化都市,当然还有我国的上海等等,它们的地势都是相对比较低的,一旦海平面上升,第一个受灾的将是它们。
朗读理解环保志愿者标语“不要让我们的大陆沉到海里去。
”
7、练习巩固。
过渡:大家探讨出了地球发低烧的症状,老师这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
(出示多媒体题目)全球气候变暖会产生下列哪些问题?请选出下面的义项:
A.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加剧
B.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将会加大
C.淡水在减少
D.非洲撒哈拉沙漠面积将减少
E.龙卷风增多
F.北极熊将变得更多、更肥壮
G.动植物数量增加 H.南极大陆的冰川面积缩小
8、一个人如果发烧不退,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地球如果一直不退烧的话,又会怎样呢?设想假如地球继续变暖,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学生闭眼想象。
小组交流,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9、假如地球继续变暖,刚才在你们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很有可能在某一天成为现实,而到时候我们人类也将在劫难逃。
你们看——播放视频《后天》。
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设计意图:从感知到感悟,从了解到体验,地球“发低烧”不再是一句抽象的比拟,它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得到具体化,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暖的事实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
态平衡的影响。
而电影《后天》片段的播放和选择题的设计,更使学生达到一个情感的“制高点”,残酷的现实让学生受到心灵的冲击,从而产生“对地球负责”的强烈愿望,这样更好地迎合所有个体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三维目标的达成。
】
四、明晰地球“发低烧”的病因。
1、地球为什么会“发低烧”?指名读书上的内容。
师:听了这段介绍,我们知道导致地球发烧的“病毒”是什么吗?(板书:温室效应)
2、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的呢?PPT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说明二氧化碳的生成,如能量的燃烧,地球人口的急剧增长等)
【设计意图:利用温室效应加剧的示意图,突破难点,让学生明白地球周围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根本原因。
这样设计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主动、自然、愉快地接受学习,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
五、课后延伸,思考“退热”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弄清了地球发“低烧”的症状和原因,课后思考如何为地球“退热”?你能为地球“退热”做点什么?
【设计意图:课后的思考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讨,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行知统一,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
板书设计:
5、地球在“发低烧”
干旱
土地沙漠化
海平面上升
症状……
病因温室效应
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整个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生活感知、交流、体会、情感体验,虽然所展示的是关于气候变暖、地球温室效应增强、海平面上升、两极冰川融化等现象,但落脚点还是归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行动。
鼓励学生深入情感的思考,而不全盘占有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发表、争论、认同的过程,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给学生机会以去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在无意识中将新信息与早已认可并储存的信息连接起来,让学生在思想、体验、价值观上有自己的特色,在知识领域、能力培养、方法选择上有自己的成长空间。
从整体感受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知道自己肩负保护地球的使命。
整个
设计与学生生活交相辉映,使“知”的传授与“情”的提升融合在一起,切实引导学生的实践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