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发学术报告2014年01月07日报告题目: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发主讲人:丁黎明研究员(国家纳米中心)报告时间:2014年1月8号上午10点报告地点:校本部教三北306报告对象:欢迎全校教师和研究生参加,特别是材料和化学专业的师生报告人简介:丁黎明,博士生导师。
1993年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科学硕士学位,1996年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博士学位。
先后在瑞典Linköping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美国麻省大学Amherst分校(美国国家高分子研究中心),美国Wright-Patterson空军基地,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从事访问研究。
合作过的教授有:Frank Karasz(院士),Tom Russell(院士),董绍俊(院士),Olle Inganäs(院士), Robert Haddon等。
曾在全球最大聚合物太阳能公司Konarka技术公司总部工作,为资深科学家。
2010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被聘为“百人计划”研究员。
过去的研究工作包括:全塑太阳能电池,高分子发光二极管,共轭高分子,光活性高分子,液晶高分子,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碳纳米管,高分子薄膜中的长程有序。
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70篇。
应用化学学科列专题讲座之十二2013年12月09日报告题目:铅酸蓄电池报告人:伊廷锋教授报告时间:12月11日周三下午14:00报告地点:教三北406报告人简介:伊廷锋,男,1979年7月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2007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07年7月进入安徽工业大学工作,同年9月晋升副教授,2011年1月破格晋升教授,2011年6月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6月被聘为浙江省长兴县特聘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及其第一性原理计算,并在这一领域先后获得安徽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主持)、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浙江省博士后择优资助项目(主持)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主持)自2006年至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含录用)SCI期刊论文51篇,按最新影响因子超过116,他引330余次(其中第一作者42篇,影响因子超过102,他引320余次),并有1篇论文成为ESI高被引论文(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T.-F. Yi*, et al. 2010, 195: 285)),申请专利5项,授权2项。
先后为国内期刊《无机化学学报》和国际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二十余种期刊审稿110余篇。
2009年7月合作出版《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专著一部 (胡信国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并获得201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二等奖。
2013年1月合作出版《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第二版。
2013年7月合作出版《动力电池材料》专著一部(胡信国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在教学方面主要从事物理化学、应用电化学、化学电源方面的教学工作,发表教改论文5篇,获得2012年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先后主持或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实验开发基金1项,安徽省重大教改项目1项。
化学与化工学院2013-12-9应用化学系列专题讲座之十2013年10月29日报告题目:量子化学研究新进展报告人:孙文起副教授/博士报告时间:11月4日周一下午15:00报告地点:教三北306报告人简介:孙文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7年在山东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理科博士学位,并到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目前主要从事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量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主持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自2007年以来,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化学与化工学院2013-10-29化工学院学术报告(之一)2013年10月08日报告题目:碳纳米(管)材料的研制及高效利用报告人:刘岳峰博士报告时间:2013年10月10日下午4:00报告地点:佳山校区会议中心三楼(4)会议室报告对象:化学与化工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教师,欢迎全校感兴趣的师生积极参加。
主办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报告人简介:刘岳峰博士为我校200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友。
2007年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经国家公派至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Universitéde Strasbourg),于2013年获博士学位。
参与或主要承担国家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法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TOTAL国际公司校企合作项目。
在国际核心刊物如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ACS Catalysis, ChemCatChem, Journal of Chemical & Engineering Data 等发表SCI 收录论文10篇;在国际会议上报告2次;申请法国国家专利1项。
目前主要从事洁净能源的转化、碳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模型化的研究。
碳纳米材料(nanocarbons)是碳基材料基于纳米尺寸效应而展现出的独有的特性,碳纳米管(CNTs)是典型的碳纳米材料之一。
本报告将简要阐述碳纳米材料特别是CNTs的合成方法和其实际应用(催化领域)以及碳纳米材料功能化、模型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化工学院学术报告(之二)2013年10月08日报告题目:热力学在碱金属钛酸盐制备及海水淡化中的应用报告人:钱红亮博士报告时间:2013年10月10日下午2:30报告地点:佳山校区会议中心三楼(4)会议室报告对象:化学与化工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教师,欢迎全校感兴趣的师生积极参加。
主办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报告人简介:钱红亮博士为我校200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友,现为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教师。
2007年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师从973首席科学家陆小华教授,获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师从我国塔器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张志炳教授,获博士学位。
发表SCI、EI论文11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报告主要内容:(1)通过介绍一种估算碱金属钛酸盐物性参数的方法,研究热力学Gibbs自由能最小化法在碱金属钛酸盐制备中的应用;(2)热力学在喷雾蒸发法海水淡化中的应用:该部分以节能为目标对喷雾蒸发法海水淡化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包括海水淡化过程理论能耗研究、海水淡化过程非平衡热力学分析、基于钠离子浓度的水质测定方法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喷雾蒸发法海水淡化放大装置,确定了喷嘴结构、装置操作参数对单位能耗的影响。
(3)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和同学们共享学习和科研的价值体验。
学术报告会2013年09月04日1.报告题目:Publishing in High Impact Journals: Chemical research and publishing报告人:Philip Earis,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RSC), UK2.报告题目: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s and Nanostructures in Fuel Cells报告人:唐智勇,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报告题目:Liquefaction behaviors of thermal soluble fractions of sub-bituminous coal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solvents and the cycled use of catalyst报告人:水恒福教授,安徽工业大学4.报告题目:Metal Oxide Hollowstructural Materials: Design, Synthesis & Applications报告人:王丹,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5.报告题目:Superlattice structures and hydrogen absorption/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Mg-Ni compounds报告人:张庆安教授,安徽工业大学6.报告题目:Spontaneous volume ferroelectrostriction? Possible solution for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in PbTiO3-based perovskite compounds报告人:邢献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报告时间:2013年9月7日(周六)下午14: 30报告地点:校本部学术会议中心二楼报告厅报告对象:化工、材料、冶金相关专业研究生;相关教师主办单位:科研处、化工学院、材料学院、冶金学院附报告人简介:Philip EarisPhilip Earis studied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UK, and was a researcher in the physics laboratory. He subsequently joined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RSC) as an Editor on the journal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PCCP). He became the Managing Editor of the journal in 2005. PCCP has grown the journal in quality, reputation and size. It is now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chemistry journals.Research into sustainable energy is a very important challenge around the world. In 2008 Philip therefore created the new journal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EES). Professor Nathan Lewis (Caltech) is the first Editor-in-Chief. EES has quickly grown to become a world-class journal of extremely high quality and importance. The latest Impact Factor is 11.65.In 2009 Philip launched another new journal, Nanoscale, in partnership with Professor Chunli Bai (NCNST, Beijing), the Editor-in-Chief. Nanoscale publishes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lso attracts much attention. Its new IF is 6.23 and is growing fast.Philip remains as Managing Editor for PCCP, EES, Nanoscale and Faraday Discussions. He leads a team of 15 Editors in the Cambridge office. His 4 journals together receive around 15000 submissions a year. He travels frequently to meet authors, readers, referees and Board members, and find out more about their research. He has a great interest in Asia, China (visiting many times) and Chinese culture.唐智勇研究员简介唐智勇,男,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