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史课程论文
过去,现在和将来
日本是我国的重要近邻,中日交往绵延两千多年,既有密切的现实利害关系,又有复杂的历史恩怨。
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关键性大国,其相互间的关系对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产生直接影响。
其间的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作为同一地区两个相邻的国家,中日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当代中日关系也是历史上中日关系发展的直接结果。
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回顾2000年历史
传说,秦始皇一统九州,在物质和精神极端满足、沉迷于“万万岁”的契机下,便生出“永恒”的梦想。
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
奉命寻找不老药的徐福出海东去,一去不复返。
疲惫的徐福在茫茫东海发现了块避难所,给这块土地带来了文明火种,这就是以后的日本。
日本是个岛国,其土著民族并不发达。
在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大陆移民带来的新技术影响下,生产力逐步发展逐渐行成小的王国和势力。
从此,朝贡和大规模的留学开始,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从唐开始,野心勃勃的日本人认为已经学完了该学的知识,开始和中国商船通商,显得自己与中国同等地位。
紧随起来的是倭寇入侵,在东海沿岸一带闹腾,从以前老师学生的关系,一下降到卫士和海盗的关系,其落差之大,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自19世纪初,来自欧洲的帝国黑舰炮席卷了大半个亚洲。
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等,一次次被炮火蹂躏。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欧美的先进文化,技术和制度。
这就使得日本人,甚至是中国人都对中国的文化开始质疑。
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到1874年,短短的几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台湾的战争,迫使清王朝与之签订屈辱的《北京条约》。
再过20年,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赔款白银二亿两及开埠通商,作为这时期的中国人,当真是汗颜啊!1900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日本在内的八国联军,仅仅几千人,以席卷之势,横扫了中国。
当时中国的象征,紫禁城的龙椅都被踩到脚下,传说中的圆明园化成飞灰,一阵风刮得无影无踪。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第二年扶植了以清废帝溥仪为傀儡的伪“满洲国”,把中国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侵华步步深入,终于在1937年7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这表明了中国被拖入了世界大战的泥潭,而且这个泥潭很深很大也很臭。
30万同胞被屠干净,这还是人干的吗?小小日本,竟构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蓝图,想以海啸般席卷太平洋,与德意法西斯沆瀣一气,企图重新瓜分世界。
这就是典型的与世界为敌,与人类为敌,试问这可能成功吗?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原子弹就是对日本人最好的赏赐。
哼哼,在中国人民、亚洲各国人民及全世界人民的联合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9年的10月,是一个令每一个国人难忘的日子,因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2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紧随美国的脚步,日本首相前来调和关系,修复了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的不正常状态,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
分析现当代状况
说起中日现在的关系,那只能说:“目的是明确的,道路是曲折的”。
日本首相们不尊重历史,甚至篡改历史,不厌其烦地参拜什么靖国神社,导致只有几丝联系的中日关系一次次濒临崩溃。
而现在比较和谐的中日关系,几乎完全是在中国全力补救的结果,这就和2次重大的行程有关
历史事件1——融冰之旅,中国国务院总理应邀访问日本。
这是中国总理7年来首度访日,备受各方关注。
在过去一年里,安倍晋三在当选日本首相后的第12天就访问了中国。
标志着中日政治关系僵冷局面被打破,堪称是一次“破冰之旅”。
寓意为希望能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历史事件2——暖春之旅,中国国家主席乘专机抵达日本羽田机场,开始对其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
时隔十年的再次访日。
他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增进互信,加强友谊,深化合作,规划未来,同日方一道努力,开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全面发展新局面。
展望未来
我们发现,中日关系的发展始终卡在几个关键点上,一是教科书历史问题、二是靖国神社问题、三是钓鱼岛及周边海域问题。
可以说这3点,就将中日关系卡得死死的。
为了否定曾经的罪恶史,日本惯用的手法是:采用的篡改伎俩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种种成语里的卑鄙词都可以在其编写的教科书里找到影子。
可见其对二战反省态度远远不够,把自己的罪恶当做“神圣”的行为。
对“南京大屠杀”以及“慰安妇”等问题,都避而不谈。
这些可是真正的历史,竟然脱离使用该教科书孩子们的视线。
这些都证明,日本是一个很不尊重历史的民族,实在感到汗颜!
靖国神社既是国家宗教设施,也是军事设施,它从一开始就与军队和军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
根据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政府首脑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是违宪的,但长期以来保守势力处心积虑要冲破禁区。
而日本的首相们竟然明目张胆地在8月15日以首相身份参拜。
更不可原谅的是:日本的一些政要仍置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和日本本国国民的抗议之不顾,公然前去参拜,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些都在一而再的挑战中国、亚洲以及全世界的底线。
从历史至今,从任一方面来看,钓鱼岛一直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这一具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战略要地,日本人公然抢夺,多次违约。
后来甚至在钓鱼岛海域驱赶台湾渔民,赤裸裸占领。
直至现在,钓鱼岛引发的争端依然时有发生。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也是未来不变的主题。
中日关系现处于关键的敏感时期,有人说:“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纵观历史,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2000年来虽有磕磕碰碰,但“友好才是主流”。
虽有五十年的对立,有流血流汗更流泪,野蛮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蒙受了5000年历史最为惨重的灾难。
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到头来大家都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留给我们的只有痛苦。
中国政府和人民从大局出发,奉行对日友好原则,做出了许多让步和牺牲,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而日本政府一再做不尊重历史和现实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即使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又提出了对日关系的五点主张,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中日关系之中,重中之重的是:历史和台湾问题一直严重干扰两国的健康稳定发展;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日益突出;国民间交流缺少,感情势头不断下滑,这都给两国深化合作带
来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制约,并可能使中日关系更加恶化。
近些年来,日本多次申请常任理事过。
试问,一个二战将法西斯推向世界的民族,一个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战败国,战后没有一点反思的人类,更没有责任心的国家,我们怎么可能放心将权利交给他们?
中日历史问题的最终解决取决于日本对历史认识的改善。
而我们见到的却是日本政要正在力促靖国神社的参拜制度化和经常化,这是一对矛盾。
只有少数日本民众尤其是青年人真正明白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历史及其罪恶性质,遏止参拜战争罪犯,为侵略历史翻案的行经,中日之间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两国人民才能共同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
一再发生的事实也在向我们证明,中日间的互助互利,友好发展,才是民心所向。
那么,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什么?是合作!包括政治协商,经济合作,文化交流。
那就是老生常谈的“从大局出发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最为重要”。
何况中日都是世界性大国,主观和客观上都在向综合性世界强国迈进。
21世纪的中国,对大局及国家利益都很清楚,维护世界和平,保持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和平的国际环境、周边环境,是当前中国的重要国家利益。
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正是保持我国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秘方。
没有和平?一切都是空谈。
中日关系更是和平的重点,国内稳定是中国的根本利益,社会稳定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人民和谐生活的保证。
周边关系摩擦一旦影响国内稳定,国内人们情绪不稳那将是不可收拾的局面。
促进社会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核心利益。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位于世界第二,但除以庞大的人口数量,其结果可谓是惨不忍睹。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国家,这就是说:发展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远远比对日本更重要。
发展问题解决不好,中国的崛起就很值得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