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作文》传记作文(一):人物传记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
这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卷首语中开宗明义的一句话。
或许,这也是他为自己全部作品所作的诠释。
《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
《名人传》讲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其罗和托尔斯泰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他们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由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
但是他们凭借坚强的毅力,走完了辉煌而艰苦的一生。
《名人传》的许多地方令人拍案叫绝,但是我最难忘的还是贝多芬说的一句话:人阿,靠你自己吧!这句话仿佛是对每一个生灵的忠告,假如不会自力更生,那么就自讨苦吃了。
这三位伟人,就是靠自己,才铸就了辉煌的一生。
贝多芬出身贫寒,十三岁辍学,十七岁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二十五岁时他刚刚在乐坛崭露头角,耳朵又开始失聪。
这种对音乐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十分人能想象,谁能想到他那些不朽的传世之作,绝大部分竟是耳聋以后写成的。
在生活上,他一向是不幸的,由于贫困和残疾,他的感情生活布满了凄凉和遗憾。
尽管他的天才征服了全世界,尽管维也纳的精英人物视他为国宝,尽管皇亲国戚在他面前都会礼让三分,但他的生活境况却没多大改善。
不错,他的艺术是无价的,于是人们慷慨的用掌声和欢呼声酬谢他,却没想到他的鞋子破的上不了街然而,他没有被打倒: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持续着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忱的赤子之心爱人类;他从未享受快乐,却创造了快乐奉献给世界。
他最后战胜了!战胜了疾病,战胜了痛苦,战胜了听众的平庸,战胜了所有的磨难和障碍,攀登上了生命的巅峰,当第九交响乐在维也纳首演时,听众如痴如醉,许多人都流了泪,演出结束,掌声雷动,当他转身面向听众时,全场忽然起立,挥动帽子向他致敬,场面很热烈。
米开朗其罗和托尔斯泰比贝多芬要幸运,他们没有任何肢体上的残缺,但是,他们不肯安享一生,不肯虚度年华,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拼搏。
有哪种胜利能与他们的成就相比?拿破仑的那场战争?奥斯特历茨那天的太阳?这种辉煌是精神力量所从未取得过的殊荣。
他们用困难锻造自己。
正如贝多芬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这句话已经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铭:为其痛苦,才有欢乐。
传记作文(二):母亲的传记母亲出生在一个小村庄,在家排行老大,性格又乖巧,所以很受外公外婆的宠爱。
小时候家里不算富裕,一家以卖蔬菜来维持生活,加上一个调皮的弟弟,生活更不好过。
从小,母亲就学会了帮家里承担负担,虽然经常吃不饱,但她并不抱怨自己的出生。
她与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她喜欢帮大人们的忙,喜欢在泥泞的田地中奔跑。
而她的弟弟却与她成为一种比较,弟弟好玩,而且经常弄得全身脏兮兮,被父亲训了多次,却屡教不改。
小学打基础且很重要的时期就这么给耽搁了,虽然母亲是班里的干部,和其他孩子一样,学到了一些知识。
小学毕业了,由于家庭原因,母亲放弃了学习。
她白天帮大人们干农活,嫩白的手上别提有多少茧子了,晚上点燃了油灯,自己埋头苦学。
那时才14岁的母亲怎能承受这些的?但她让我意外了,才14岁时的她白天拼,夜里拼,竟然还能从中挤出那么一些时间来替弟弟补习。
她一丝不苟的教着弟弟,做起了小老师,让调皮好动的弟弟成绩直线上升,就连弟弟的班主任都起了疑心。
她也为此而感到自豪从懵懂的小女孩,竟然有那么大的潜力能帮忙了自己的弟弟。
从此,弟弟的成绩名列前茅。
母亲踏上了工作的道路,在一家布厂找到了工作。
每个月都会给父母生活费,给自己留下了一小部分,生活却只能用勉强来形容,不管遇到任何困难,自己独身奋战,从不让家人担心。
之后,经过媒婆的介绍,认识了我的父亲。
从那一刻,她做了一个义务上、职责上的母亲。
在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必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流逝了十几个春秋。
母亲辛苦的把我拉扯长大,是他给我了这一切,历经了各种岁月,母亲白发逐增,我也渐渐懂事了。
母亲为了家、为了我,都操尽了心,付出了珍贵的青春,在我心中,母亲是伟大的,是永久年轻的。
传记作文(三):同学传记她一排整整齐齐的门帘盖在眼前,一头乌黑靓丽的长发整齐的束在脑后,方正的脸上一双眼睛虽然不大却有神。
听了我的描述,大家肯定会认为她是个待人彬彬有礼的才女吧,如果这样那你就错她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也许有人会不解我怎样能与倩儿交朋友呢?因为她仗义,识大体,勇于担当不推卸职责。
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
镜头一午自习时,我正趴在桌子上闭目养神却听哗的一声什么东西被摔在了地上。
这是常有的事,我无奈的抬起头,见发怒的人竟是严倩倩而对象却是薛志杰。
这可就奇怪了,更奇怪的是摔完薛志杰的书,她竟然趴在桌上哭了起来。
我过去安慰时也弄清事情真相薛志杰用鞭子打到了严倩倩,所以扔书一事理所当然算是报仇了。
至于为什么哭嘛,用倩的话来说就是打得生疼。
可不一会倩回头对一向在喃喃我摊上事了,我摊上大事了的薛志杰说,她没事了,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当时我个性崇拜倩。
漂亮的女人不必须惹人爱,识大体的女人必须惹人爱。
镜头二星期四上午轮到我值日,扫到孙立鹏的位置的时候,他居高临下的说了一句:好好扫,干净点儿,你看你扫的还不如不扫,你会扫地吗?我正在脑海中寻找什么词语来反驳,刚好倩走过来问我出了什么事。
我瞪着孙立鹏说他打我,倩二话不说冲到孙立鹏面前等着他,骂了他一顿。
最后孙立鹏最后回过神来低声说了一句我是冤枉的。
倩却十分豪爽的说:就当给你打预防针了,以后再敢欺负女生,那这天就等于给你注射的葡萄糖。
倩嘴上功夫超强,却不以此来欺负别人还是我们女生的护身符。
能够当黑社会女老大了哦。
这就是我们班的女汉子,我的同学我的朋友。
如果她能陪我走过这三年的时光,将是我最大的幸福。
传记作文(四):人物传记《林肯传》,比我想象中要薄,但确实是本不错的书。
一是故事性比较强。
以往读过的为数不多的人物传记,总试图大而全的涵盖下人物的点滴小事,但结果给读者的印象往往是些零星的记忆。
而卡耐基写的这本传记则以林肯的出生、婚姻、仕途为主线,突出人物性格,使林肯这一形象立了起来。
二是该书以篇章细分,比较适合零存整取式阅读,所以也就很能避免前读后忘的尴尬。
说起林肯,凡是稍微由点历史常识的人都听说过。
印象里他就应是那种形象高大、谈吐幽默,极具人格魅力的人。
但是让我大跌眼镜的是,现实中的林肯却是那么的懦弱。
大而言之,命运;小而说之自己的终身大事都不能做主。
这样的人怎样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总统呢?无怪乎在南北战争中林肯频繁换帅,面临不信任案,又让战火多燃烧了2年是林肯那个凶蛮的夫人把他逼上了政界的辉煌?是政界的私人恩怨阴差阳错的使林肯成为了美国第16届总统?是李将军的骄傲冒进造成了南方军的失败?是北方军的胜利保住了林肯的地位?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这场内战成就了林肯的名声?我想或许正如那篇当年没人在意的盖茨堡擦不亮,许多在当时今世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事情人物,有时却能在历史的坐标轴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永恒地位。
当然,我想现实中的林肯绝不是一无是处的。
比如他刻苦、博学、幽默、善辩。
历史教科书上林肯形象的高大化兴许就是因着南北战争的重要好处。
但是如果美国不是此刻的美国,林肯又能在历史的恒河中留下多少印迹呢?正如他常念到的诗:人阿,你有什么可骄傲的?平凡如浪花一朵。
但即便平凡,也请追逐精彩,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
兴许在一千年以后,你成为了某书中的主角。
因为,历史用故事记载才传奇。
传记作文(五):居里夫人近日,根据校园的要求我读了世界名人居里夫人的传记。
阅读之余,我为居里夫人颠簸的生命历程所震撼,为她那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所征服,为她那在艰苦条件下依旧坚持做实验的不懈精神所感动,为她那敢于创新的科学品质所钦佩!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那时她的祖国正在遭遇沙俄的残酷镇压,有着一个苦难的童年。
但她的求知欲,开启了知识的大门。
为了给姐姐能出国读书,自己孤身一人背井离乡前往外省当家庭教师。
不平的待遇,寄人篱下的生活并没有使她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学到知识,我要去索尔本上大学!经过曲折的求学历程,居里夫人最之后到了她梦寐以求的乐园法兰西共和国理学院。
她把那里当成天堂,学习知识的乐园,每一天早早来到学院,坐在第一排位子上,期望能一字不漏地听清教授讲述的每一个字。
虽然她如此勤奋但还是陷入了困境,她的法语但是关,教授稍快一点,她就跟不上。
为了能弥补自身的不足,居里夫人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整天沉浸于实验室中,不愿浪费一秒钟的时间。
她为了学习而吃的是最廉价的食物常常有了上顿没下顿,瘦得皮包骨头,用得是最简单的家具,冷得常常手指发麻双肩不由自主地颤抖,累得经常头晕也在所不惜。
看到那里,我不由得和我此刻的生活作比较,我们生活得太舒适了:三餐食物应有尽有,随心所欲。
衣服讲究牌子,家具务必华丽,享受富人的生活。
种种状况导致我们空有种种雄心壮志,没有实际行动。
即使是再简单但是的事情,也坚持不下去。
这让我更加佩服居里夫人的拼搏奋斗的劲头。
正是居里夫人持之以恒的态度使得她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惟一一位两度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在之后的日子里居里夫人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与丈夫一齐发现了镭,它的发现对科学做出了最重大的贡献,创造了化学界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
一个爱国,热爱科学,公私分明的居里夫人!一位在科学的道路上永垂不朽的居里夫人!因为镭她使科学在当时迈出了一大步,因为镭她的双手灼伤,因为镭杀死了自己!这让我不得不以她为目标,为楷模.像居里夫人一样有颗高尚的心,无偿地服务于人类,勇于探求真理,抓紧此刻的优越条件,专心地学习,让那梦变为现实!传记作文(六):人物传记这天,读了《曹操》这本书后,我对曹操这个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以往人们提起曹操,我就会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白脸奸臣,在那里,人们只是看到了曹操阴险、狡诈的一面,却未看到他治国有方的另一面。
曹操其实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试看,经过多年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原地区出现了白骨蔽平原的悲惨景象,于是曹操用心推广屯田方针。
屯田方针分军屯和民屯两种。
民屯就是召集百姓,编成组来开荒种地,屯田农民直属国家管理,能够不服摇役,收获时只交给国家四至五成的粮食;军屯就是边防将士守边种地,收获的粮食全都上交给国家。
由于曹操此举,才使中原农业得以很快的恢复。
此外,曹操的知人善用也是很突出的一个优点。
他打破了汉末以来官位世袭的传统,宣布重用那些出身低贱却有专长的人。
如曹操手下的张辽、徐晃等虽然出身寒门,但有一技之长,都被提拔成了大将。
所以当时自愿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也很多,构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为他日后夺取天下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