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介概论 名词解释

新媒介概论 名词解释

特性 1. 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 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 生的。 2.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 三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网络电视和 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 3.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 4.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 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 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 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 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 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 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 的微博是美国twitter。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 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 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 亿,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微博成为中国网民 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
特点: 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也可理解为:) 1.科技推动 2.以人为本 3.虚实相间 4.互动包容 5.市场主导
优势 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低成本全球传播 检索便捷 多媒体传播 超文本 互动性
要素 1 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 2 以多媒体作为信息的呈现形式 3 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性的特征 4 在技术 运营
是指在网络上至少拥有一个惟一编号或地址的元数据(Metadata) 和 数据的有限的汇集。Web2.0的信息传播是以微内容为基础,通过聚 合、管理、分享、迁移这些微内容,以进一步组合成各种个性化的丰富 应用。微内容是由个人用户生产的,小规模、低成本或无成本制作的网 络媒体内容。
虚拟社区
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 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 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最早的关于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 定义由瑞格尔德(Rheingole)做出,他将其定义为“一群主要藉由计算 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 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 体。
新媒体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 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 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 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 己的特点。对此,吴征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 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 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 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新媒体必须有革新的一面,技术上革新,形式上革新,理念上革新。同 时,“新媒体”必须具备价值、原创性、效应和生命力。
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 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 内。
手机媒体
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的问世,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一 道新的风景线,多种宽带无线技术并存将是必由之路,无线通信已经渗 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无处不在的最佳服务。中国 报刊广电媒体纷纷抢占手机网络传播新高地手机媒体作为互联网与无线 通信融合的产物,由于其具有便携性、即时性的优势,集个性化和互动 化于一身,成为重要的人际传播方式,甚至有人称其为继报纸、广播、 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 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 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SNS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
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
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美国人 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 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 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 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 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 相比,甚至更 大。
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服务。SNS的另一种常用解释:全称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种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
想的网站就是社会性网络网站(SNS网站)。SNS也指Social
Network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 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彩信发布消息 或上传图片。新浪可以把微博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 客”。用户可以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 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一起分享、讨论;还可 以关注朋友,即时看到朋友们发布的信息。2014年3月27日,新浪微博 正式更名为“微博”,拿掉“新浪”两个字之后的“微博”在架构上成 为独立公司,与新浪网一起构成新浪公司的重要两级,微博于2014年4 月17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
社交网站
全称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注意要 与“社区网站”区分,两者有本质区别。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种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 想的网站就是社会性网络网站(SNS网站)。SNS的全称也可以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 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 短信SMS服务。严格讲,国内SNS并非社会性网络服务,而是Social Network Sites(即社交网站)。以人人网(校内网)、开心网、白社 会SNS平台为代表。
手机报
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 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当天发生的新闻,因而手机报被 誉为“拇指媒体”。它的实质是电信增值业务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 物。3G手机报的推出,可以使企业或个人或政府单位建设自己的手机报, 发送政务手机报、企业内刊、行业手机报、客户手机报等,已经成为短信 之后的又一新媒体,是企业客户关系处理/企业内刊/企业内部沟通/广告传 播的一种新途径。它的实质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 物。具体来说,手机报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 到彩信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WAP(上 网浏览)等功能。手机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继创办网络版、兴办网站 之后,跻身电子媒体的又一举措,是报业开发新媒体的一种特殊方式。
5 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 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 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 将“融合媒介”定义 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 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 合作和联盟。 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 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 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 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 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 势日趋明显。
Software,社会性网络软件,是一个采用分布式技术,通俗地说是采用
P2P技术,构建的下一代基于个人的网络基础软件。
p2p技术即点对点技术。
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 简称P2P)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 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 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网络通常用于通过Ad Hoc连接来连接 节点。这类网络可以用于多种用途,各种档案分享软件已经得到了广泛 的使用。P2P技术也被使用在类似VoIP等实时媒体业务的数据通信中。
社会化媒体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 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所谓社交媒体 应该是大批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资讯,然后传播的过程。社 交媒体的产生依赖的是WEB2.0的发展。
Web2.0
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的主要 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 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 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
体验经济
目前从美国到欧洲的整个发达社会经济,正以发达的服务经济为基础, 并紧跟“计算机信息”时代,在逐步甚至大规模开展体验经济。体验经 济被其称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阶段之后的第四个人类 的经济生活发展阶段,或称为服务经济的延伸。从其工业到农业、计算 机业、因特网、旅游业、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影视、主题公 园)等等各行业都在上演着体验或体验经济,尤其是娱乐业已成为现在 世界上成长最快的经济领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