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在这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际交往发生了重大改变。

新媒体下,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融合,使得人际传播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那么,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如何?校园媒体又将何去何从?
一、相关概念
高校校园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校园媒体指在校园中存在的一切媒介形式,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办杂志、宣传橱窗、宣传板报、广告、简报,新媒体如校园网、LED显示屏、手机短信及数字媒体形式等。

而狭义校园媒体一般指大众传播媒介形式,局限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载体。

校园媒体作作为校园重要的文化宣传窗口,承载着学校教育教学成果通报,校园信息传递的重要责任。

我探讨的主要对象主要是广义上的校园媒体。

二、校园媒体的使用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在四川大学,传统校园媒体已经不占优势,大学生使用传统媒体的比例明显减少,并且由于不同的特征和功能,传统媒体之间也存在差异。

网络(互连网、校园网)等校园新媒体成为了大学生使用的主体。

校园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在四川大学发展迅速,校园网络和手机短信这些新媒体的快捷传播等特点得到了师生的接受。

下面简要说明四川大学不同媒体发展情况(就几种主要使用媒体而言,使用较少或没有使用的媒体忽略。

传统的优势媒体电视,由于生活方式的原因,无法影响大学生族群,所以也不作考虑。

):
(一)校园报纸:
主要分为校园内自办报纸和社会报纸。

“川大人“、自在诗文社刊办的校内报纸主要是有针对的内容,信息量小,并且因为发刊不固定、期数少,是非盈利性质的,所以阅读人群小;由于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南方周末等社会报刊具有信息量较大,有权威,固定发刊等特点,在四川大学的师生中也有很大的使用人群,但以老师居多。

校园报纸成为使用传统校园媒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主要的校园传统媒体使用形式。

(二)校园杂志:
大学生课余时间丰富,经常看杂志的大学生也占有一定的分额,其中以女性为主。

大部分女性对娱乐、化妆、生活等主题的杂志很感兴趣,而许多杂志社正好看准这一点,纷纷推出相关杂志产品,如《昕薇》、《VISTA看天下》等。

像《读者》之类的文学性杂志的阅读人群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杂志的使用情况明显高于其他杂志。

综合来看,校园杂志也是传统校园媒体的重要部分,使用人数是略低于校园报纸的传统媒体。

(三)校园广播:
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联系便捷快速,并考虑到四川大学的校园情况,使用校园广播的范围及场所有很大限制。

校园广播的使用场所主要集中在各大教学楼,用于平时英语听力训练以及考试英语听力的播放。

故校园广播的使用不多,已经从过去的主要信息传播工具沦落到几乎被淘汰的境地。

(四)校园网络:
包括校园网和互连网。

四川大学校园网主要是用于各级信息传播,同学信息查询...由于是免费的,并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人群数量大,几乎占绝大部分。

互连网快速便捷、信息量大、功能多、休闲娱乐等优势,成为了使用人数最多的媒体之一。

网络作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很多资源,互连网是他们关注世界的最主要窗口。

(五)手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几乎可以说是全体都有,甚至有的同学有多部手机。

近年来兴起的“微博热”,加之智能手机日益普遍化,手机中短信、通话等传统功能逐渐淡化,手机网络的使用成为了热门。

手机的主要用于信息传达,相互交流与沟通,收集信息及休闲娱乐等等。

在四川大学,手机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媒体之一。

手机在校园信息传输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三、校园媒体存在的问题
1.一定的封闭性。

在校大学生与电视媒体接触不多,信息多来源于报纸、互联网以及手机,信息的来源面不广。

2.缺乏合理的经营运作,发展动力不足。

像校园内办的报纸主要是学生自主运营,由学校拨发少量的经费,仅仅能够支付报纸印刊的费用,所以往往报纸的质量上不去。

从而导致阅读人数少,也影响了后期发展。

3.对于国家主流思想的宣传不够,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需要树立起强烈的爱国意识,高校校园媒体应该为国家的思想文化建设做贡献。

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应该给予更高的重视度。

四、校园媒体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互联网络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上飙升,并被誉为21世纪最耀眼的传播媒体。

可以预见的是新校园媒体将继续快速发展,而传统校园媒体将逐渐走向消亡。

而校园媒体也将开始走向市场,开始商品化。

趋势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广泛运用。

趋势二:校园媒体"报网互动"的实践模式,构成校园信息网,资源更加丰富。

趋势三:信息传播加快,并促进人际交流与沟通。

趋势四:在一定时期内,传统校园媒体与新校园媒体进行资源整合,共同构建和谐校园媒介生态和舆论环境。

一定时期后,传统校园媒体将日益消亡。

趋势五:校园媒体成熟化、市场化、商业化,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

校园媒体商业化运作和品牌推广。

趋势六:校园媒体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方面大的提升,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沐阳苏州大学;《新闻传播》2011年05期G206
[2] 傅晨琦郑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今传媒》2011年01 期G216.3
[3] 栾玉波浙江大学《浙江大学》2011年G206; G6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