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1.1提供生产所需之物料质量、数量、规格符合本公司要求,并使原物料投入生产能满足规定
的质量标准。
2. 适用范围:
2.1 所有本公司生产使用的原物料的进料检验。
2.2 库存之逾期物料复检。
2.3客供品进料检验。
2.4辅料进料检验。
3. 定义:
3.1辅料是指辅助于生产之材料(包括耗料)。
4. 权责:
4.1 品管部负责进料检验,判定检验结果,检验状态标识,监督不合格品作隔离和处置,作检
验记录。
4.2采购部负责物料订购、外发加工。
4.3品管部QA制定物料检验规范、检验标准以及物料环测。
4.4工程、样工负责样品确认并制定样品确认书。
4.5 仓储配合品管部进行进料检验及办理入库手续。
4.6管理部负责辅料订购。
5. 内容:
5.1 进料检验流程图(见6/6页)
5.2 采购订购物料:
5.2.1 采购人员依据各部门所提出的物料需求,按《采购管理程序》执行
5.3 供货商交货:
5.3.1供货商交货时须于包装箱上标示清楚“厂商、机型、品名、序号、批量、制单号、日期”,
按《物料管理程序》执行。
5.4 仓储收料:
5.4.1 供货商依据规定地点御货,由仓储负责数量点收,并开<每日进料明细表>。
5.5 检验与验证:
5.5.1 IQC人员收到<每日进料明细表>后,依据《检验规范》、《样品确认单》、确认样品以及
工程图样、<BOM单>、<制单>进行检验与验证。
5.5.2按抽样水准:一般下依据MIL-STD-105D GⅡ单次正常抽样水准进行随机抽样检验,
按《物料检验规范》执行。
5.5.3 库存之逾期物料由仓储人员通知IQC人员进行复检。
5.5.4 试产/试投之新物料,工程人员陪同I QC人员进行全检。
5.5.5 判定:
5.5.5.1 检验或验证完毕后,合格品由IQC人员作<进料状况检查表>记录,呈部门主管核准后
贴绿色<IQC “PASS”标示单>办理入库手续。
5.5.5.2不合格品由IQC人员贴红色<IQC“REJECT”标示单>并作<进料状况检查表>和作一式
三联的<质量检验报告单>一联采购/生管,一联仓储,一联IQC留存归档。
5.6 . 不合格品处理:
5.6.1 对判定为不合格的物料,由IQC人员贴红色IQC<“REJECT”标示单>后由采购通知供
货商,不良品退还供货商并附<质量检验报告单>。
5.6.2对判定为不合格而生产急需之物料,通知供货商到厂内作全检,或由IQC、制造部作全
检并作<质量检验报告单>记录,以便追踪和更换,全检后将良品贴绿色<IQC“PASS”
标示单>并办理入库手续,不良品退还供货商并附<质量检验报告单>,厂内全检的物料
由IQC人员作工时转嫁记录,转采购,IQC人员每月作一次<IQC全检物料工时核算统
计表>。
5.6.3 为生产急用之物料,外观缺陷不影响其功能不致于引起客户抱怨,经副总特认并在<质量
检验报告单>中签核,再由IQC人员贴黄色<IQC“WAIVED”标识单>并办理入库手续。
5.6.4判定为不合格之物料,因生产急需,其不良状况可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使用。
IQC对该种情
况会知工程,生管,采购,如决定治标使有,经副总同意在<质量检验报告单>中签核作“治标”使用,IQC人员对治标后的材料需重新抽检OK方可入库,如生产线治标后急需生产,则可直接上线使用,IPQC与OQC应密切跟踪该物料的使用情况.
5.7品管部负责对供货商物料质量异常作矫正措施,按《持续改进管理程序》执行。
5.8品管部每月初须将前一个月材料供货商交货验收状况统计于< 年月供货商退货统计
表>中,依《供货商评估与管理程序》执行。
5.9进料检验之相关记录,依据《质量记录管理程序》进行。
5.10检验人员须经特定人员培训后合格者方可上岗。
6. 参考文件:
6.1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6.2 质量记录管制程序
6.3供货商评估与管理程序
6.4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7. 相关附件及使用窗体:
7.1 <质量检验报告单>
7.2 判定标示<IQC PASS标示单>、<IQC REJECT标示单>、<IQC WAIVED标示
单>
7.3<每日进料明细表>
7.4<进料状况检查表>
7.5<年月供货商退货统计表>7.6 <IQC全检物料工时核算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