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教学难点: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

引入春天的话题。

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2 |1 ———‖师:呜呜轰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生:呜呜轰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学生跟唱:1 2 3 4 |5 —| 1 2 34 |5 —|啊啊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

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

如:X X X ,X X . X X X X X ,等等。

3、唱名音高。

如:mi — sol — mi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三月—姐妹穿着—放风筝—风筝飞翔—回家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

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教师总结本课。

教学后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

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四、结束本课。

教学后记: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

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教学后记:第二单元进行曲教学内容:1、唱歌《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曲》。

2、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

3、音乐活动:少先队《出旗》音乐表演4、少先队鼓号队演奏。

5、进行曲的初步总结。

教学目标:1、学会《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第一段歌词和《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曲》。

2、听赏《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能随音乐列队行进或击出节奏。

3、在《出旗》这一音乐活动中进行综合性音乐表演。

4、能区分X X 、X X. 、X —、X XX 、XXXX XXXX 等节奏。

教学重点:1、在唱歌和听赏音乐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和理解进行曲的特点。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协调。

3、在各项音乐活动中,继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1、随录音学唱《队歌》有一定困难,因为《队歌》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演唱,低年级学生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随《土耳其进行曲》作队列行进时,要求按课本上的图示作队列变化会有一定困难,且场地难以保证。

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3、由于《进行曲》兼有舞曲特点,中段音乐形象有所改变,音乐语言也不为学生所熟悉,故听赏时会有一定困难。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少先队鼓号队演奏。

教学目的:1、对《队歌》产生亲切感,并初步学唱第一段歌词。

2、学会演唱《出旗》音乐的乐谱。

3、大致了解少先队队歌的历史变革。

教学过程:1、从少先队的历史引出少先队队歌的历史。

2、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两遍(出示队歌的全部歌词)。

3、听赏由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并简介作曲家马思聪。

4、跟着《队歌》的录音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

5、边轻唱《队歌》边在原位踏步,体会进行曲的节律。

6、随《队歌》的音乐分组表演高举队旗的行进姿态。

7、欣赏少先队鼓号队演奏的录音或录象。

8、随教师学唱《出旗》的乐谱,提醒学生注意乐谱中只用了“513”四个音。

9、随《出旗》的音乐踏步或分组列队行进,同时即兴模仿吹对号的动作,也可模仿演奏队鼓及镲的动作。

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小号手之歌》。

2、音乐活动:少先队《出旗》音乐表演。

教学目的:1、学唱《小号手之歌》的歌词,并能初步唱出进行曲的特点来。

2、在音乐活动少先队《出旗》表演中做到节拍统一、配合密切,并具有一定创造性。

教学过程:1、听赏《小号手之歌》,提示这是一首雄壮有力的进行曲。

2、简介革命老区人民当年艰苦斗争的情景和儿童团员们机智勇敢斗敌人的小故事,使学生对当年的儿童团员产生亲近感。

歌词中提到的“白匪”是指当时的地方反动武装。

3、随录音轻声学唱《小号手之歌》。

4、引导学生注意歌谱中的休止符,并用对比的方法讲述休止符在这首歌曲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在学唱时注意将这些休止符“唱”出来。

5、随《小号手之歌》的录音分组列队前进,并一边即兴表演各种动作。

6、复习少先队《出旗》的音乐。

7、加入大小队鼓几镲的演奏,可分步骤按课本中出示的节奏进行教学。

少先队的出旗号声可用先期的录音代替。

8、分组进行列队表演,边唱《出旗》旋律,边演奏各种打击乐器。

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学后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小号手之歌》。

2、欣赏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

3、节奏听辨练习。

教学目的:1、能背唱《小号手之歌》。

2、初步熟悉《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能用打击乐器为其伴奏并随音乐行进。

3、在听辨节奏练习中进一步熟悉节奏谱,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小号手之歌》,要求吐字清楚、节奏正确,唱出进行曲的特点,最后背唱歌曲。

2、按课本的插图为小号手的五个动作配上象声词,这一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可适当作些提示,注意每个动作都可有几个象声词,不要搞标准答案。

4、让学生熟悉这五段音乐,再强化对这五种不同节奏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动作,将这五段音乐描绘的情景表现出来。

5、简介《土耳其进行曲》,同样曲名的《土耳其进行曲》有两首最为有名,一首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写的,另一首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写的。

7、简介土耳其在我们亚洲的最西边,与欧洲相连,是一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国家。

他们的国旗是在红旗上画一弯月亮和一颗星星。

教学后记: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进行曲》。

2、唱歌《米老鼠进行曲》。

教学目的:1、能随《进行曲》的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初步理解这首进行曲中所具有的童趣特点。

2、初步学会《米老鼠进行曲》,唱好连续符点节奏的旋律进行。

3、对进行曲的特点有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1、从《土耳其进行曲》过渡到《进行曲》,同样是进行曲,前者是雄壮坚定的,后者是轻巧灵活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节奏鲜明,使人能随其节拍行进。

2、《进行曲》是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一段音乐,描写一群孩子们在圣诞树前的嬉戏情景,他们有时一个一个走过来领取圣诞礼物,有时牵着手围着圣诞树跳舞,所以这段音乐是灵巧活泼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