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必记知识点(一)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1、(记叙)悠扬的歌声从这里飞出,琅琅的读书声从这里飞出,无邪的笑声从这里飞出。
黑板上是拙稚的绘画(老师不在时的杰作),课桌腿旁,有粗心的同学遗忘的橡皮。
课上,本来十分安静,忽然爆发出争吵:“老师,他挤了我了!”“我没挤!”弄得老师啼笑皆非。
课下,同学们嬉笑穿梭,老师无法禁止,也不想禁止。
黑板对面墙上的壁报一期一期更新,越来越精彩,终于有一天,同学们互赠礼物,依依不舍地分别;这里空了,又满了——新的主人到了。
这就是教室,我小学时候的教室。
练习:1、赏析文段中划线句子2、(说明)教室是一种供学生学习的场所,一般由学校统一建造。
教室设有讲台、黑板、课桌椅等,以便展开学习活动。
今天,大城市的多数教室都装有日光灯、电扇等设备,有的甚至装备了空调,改善了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条件。
由于现在的学生要学习第二语言甚至多种语言,有的教室还配备了录音机、电视机等视听设备,这类教室又称语音教室。
此外,为了一些特殊活动,还有各种特殊的教室,例如实验室、放映室,等等。
教室多样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成果,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3、(议论)商店有陈列窗口,学生也有自己的陈列窗口,这就是教室。
许多老师都曾说过,从一个班级教室的干净与否大致可以看出这个班级学生素质的高低乃至学习成绩的好坏。
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凡是教室乱七八糟,地上到处是纸屑的教室,上课必定很乱,学生的学习成绩大概也不够理想;如果课桌上被刻得乱七八糟,惨不忍睹,那一定说明他的主人缺乏公德心。
“从一粒砂里可以看见一个世界”,从教室的面貌,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本质性的东西……练习:1、本文的论点是4、(抒情)面对每一次的伤害。
一次一次。
每一次的疼痛。
一次一次。
在寂寞中成长,寂寞,无形,却成了我朋友。
一路上它陪伴我走来。
陪伴我成长。
它,在我郁闷时给我一丝丝慰寂。
尽管。
我曾经被它狠狠的温度给灼伤。
不害怕。
那是它见面的礼节吧。
5、(描写)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烟雨茫茫的山水景物,与水墨的山水画一样是蒙胧的简约美,也包含有神秘感,许多的名胜都有此种意境的标榜。
竹叶,凝聚浓露成为水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晶莹的彩亮,放大来看看,自己仿佛看到一个梦幻的世界。
练习:赏析加横线的句子(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暗喻甲是乙(是、成为)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2【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A: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B:拟物:把人当物写拟物。
例: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13【顶针】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
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三)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2、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
3、什么是联想和想象?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
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
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
想象与联想相似却不相同。
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4、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
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5、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6、什么是讽刺?“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
”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7、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8、“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
二者有相同点。
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9、“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
比如“爱莲说”。
“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
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
10、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