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舞弊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会计舞弊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会计舞弊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作者:郭红作者单位:铁岭市昌图县审计局,112500刊名:现代经济信息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10)被引用次数:0次1.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000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精讲 20001.期刊论文刘冬黎浅析会计舞弊的表现及手段-现代商业2009,""(9)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环境复杂多样,少数单位和个人出于私利凭借自身的条件,进行会计舞弊行为,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本文重点分析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及手段,以期为防范与治理会计舞弊寻找道路.2.期刊论文王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深层思考-商场现代化2010,""(13)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较为严重,而且相当部分的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舞弊造成的,影响较为恶劣,其中,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影响范围更广、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极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本文以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为核心,对其表现、动机、制度环境及相应对策等方面进行更深一层的探讨.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表现;其次,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直接动机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制度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对如何构建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监督和惩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期刊论文郝艳浅谈会计舞弊的表现及防范-现代商业2007,""(29)舞弊现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界的一种公害.本文通过分析会计舞弊的形成原因及常用手段,来防范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完善会计工作.4.期刊论文周志红试论如何应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代商业2010,""(14)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较为严重,而且相当部分的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舞弊造成的.影响较为恶劣,其中,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影响范围更广、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极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本文以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为核心,对其表现、动机、制度环境及相应对策等方面进行更深一层的探讨.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表现;其次,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直接动机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制度环境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如何构建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监督和惩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5.期刊论文董庆棠会计舞弊的动因与治理对策-甘肃农业2006,""(5)本文从会计舞弊的表现及动因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剖析,针对会计舞弊这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一方面是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另一方面是要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杜绝会计舞弊情况的发生.6.学位论文曹鸣中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机和成因的比较研究2007会计舞弊治理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是否有效遏制激发会计舞弊行为动机的影响因素。

美国资本市场近期也发生了大量的会计舞弊事件,所以将中美会计舞弊形成的动机和成因进行比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由此引发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是: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是由哪些因素所激发?这些因素对会计舞弊行为的影响又如何解释?中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是否显著影响会计舞弊治理措施效果?我们该如何借鉴美国会计舞弊治理的思路和措施?中美国情差异巨大,舞弊动机之间必然存在差异。

目前国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

因此,研究中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动机和成因及其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此,本文借鉴行为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会计舞弊的动机和成因问题进行文献回顾与评述和理论透视的基础上,构建了会计舞弊行为的多因素影响模型,并以模型为基础对中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

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建议,以期为政府立法、监管层监管、投资者决策、审计师控制风险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关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舞弊行为的的识别能力和政府监管的监管效率。

主要工作可概括为以下五方面:1.明确界定和辨析了会计舞弊及其相关概念;从三角理论、ABC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的视角阐释了引发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理论根源。

2.本文从上市公司高管层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解析了会计舞弊行为的影响因素问题。

我们认为,影响会计舞弊决策的因素分为两类:激励机制等外在因素和个体偏好等内在因素。

对诸因素对比分析表明:中美之间的声誉机制、经济激励机制和舞弊成本约束作用差异显著。

其中,声誉机制作用差异则主要由行业结构、产权制度和政府管制的差异所引致;美国薪酬激励表现为固定薪酬水平较高,股权激励比重较大,而我国的境况却相反,固定薪酬激励总体水平低,参差不齐;美国上市公司在舞弊事件发生的前后付出的代价巨大,而我国上市公司付出的代价则是微乎其微,舞弊成本畸低是我国上市公司舞弊难以有效遏制的根源之一。

3.会计舞弊成因一直都是会计舞弊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所以在第四章中对中美上市公司舞弊的机会因素单独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我们首先应用规范研究方法分析了美国上市公司舞弊成因,然后以沪深股市1998-2005年49家舞弊公司的102份年报为样本,运用均值t检验和中值Wilcoxon秩和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以董事会和监事会特征变量、外部审计特征变量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全面反映企业舞弊机会对舞弊是否发生的Logistic回归模型。

然后,通过实证研究结论和已有的结论进行中美舞弊成因的比较和分析。

4.在比较分析的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治理会计舞弊的政策与建议:加强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等外部治理机制建设;完善高管薪酬制度;构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高效政府监管机制;完善会计舞弊处罚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的力度;提高社会诚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7.学位论文强锦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控制:基于公司治理结构视角的研究2005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会计舞弊现象也日益盛行与蔓延。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舞弊的危害也就越大。

笔者认为会计舞弊的根源在于管理层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现代公司产生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将资产委托给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代理人经营,以期创造更大的财富。

而两权分离也产生了一个代理问题,表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掌握公司管理、控制权,同时又是信息发布主体的管理层,源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具有操纵公司利润、推升股价的强烈动机,加上董事会和外部审计等公司治理中的关键环节不能够严格履行职责,不能对管理层产生有效制衡,使得会计舞弊频频发生。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仅仅从会计角度出发进行治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为此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视角出发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控制问题。

全文由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导言。

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问题与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目标、论文框架与内容安排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会计舞弊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透视。

该部分是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为下文的研究作理论铺垫。

第三部分,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舞弊。

该部分通过从内外部治理结构视角对会计舞弊的影响以及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下的会计舞弊的具体特征的分析,系统地分析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于会计舞弊的内生性关联,得出结论: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造成会计舞弊的根源;要从根本上控制会计舞弊,必须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

第四部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的特点。

该部分在前面规范分析的基础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详细分析了我国内外部治理结构的特点,总结出了我国会计舞弊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会计舞弊行为表现为很强的“管制诱导”性;政府影响甚至参与会计舞弊;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合谋进行会计舞弊;法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对会计舞弊行为不能起到威慑作用。

第五部分,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会计舞弊控制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的特点,从两大方面提出了7条具体对策,包括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及建立合理的经理报酬激励制度、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会计舞弊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加快国有股减持,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董事会、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第六部分,总结与展望。

简述本文的基本结论,本文局限与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主要创新和突破是:1、在对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界定了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的关系,在理论上明确了研究主题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2、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对会计舞弊的影响以及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舞弊特点,并提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为我国的会计实践的优化提供了借鉴的思路。

8.期刊论文万琴中国会计信息造假的表现及治理-老区建设2009,""(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造假案层出不穷,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本文对会计信息造假的主要表现形式、危害、原因作了粗浅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9.学位论文夏侯志敏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研究2006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接连发生了蓝田股份、银广夏、科龙电器等会计舞弊事件,而美国也曝光了安然公司、世界通信、施乐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事件,给世人造成的冲击不亚于“9.11”事件。

会计舞弊日益泛滥,不仅给投资者、债权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引发资本市场的信任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对会计舞弊涵义、表现形式和动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外兼治的治理对策。

文章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会计舞弊的涵义分析和界定。

指出了会计舞弊是单位管理层为了获得某种不公正的或不合法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故意欺骗、隐瞒重大会计信息的行为,具有故意性、连续性、后果严重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种会计舞弊手法,包括提前确认收入、虚构收入和相关资产、少计费用和债务、利用各种准备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和合并报表进行会计舞弊等。

意图通过对舞弊表现形式的深入分析,提高舞弊识别能力,发现会计舞弊的动因。

第二部分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五大动因进行了逐一分析。

经过分析,文章指出利益驱动导致了会计舞弊,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监事会不独立、管理层缺乏能力和激励、内控不健全等内部治理缺陷为舞弊创造了机会。

而外部监管体系失灵,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未能有效揭露舞弊、政府监管不力、法律制裁无力等使会计舞弊愈演愈烈。

第三部分针对舞弊动因,文章对如何防范和治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内外兼治,从舞弊源头抓起的治理对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