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参加本次教师专业发展全员远程培训,观看聆听一线专家精
湛的讲解与答疑,与广大一线优秀的教师互动交流,让我获益匪浅,
下面就中小学名族音乐教学谈几点我的认识与感受。
一、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所有的音乐元素,都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而民族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1、能培养学生民族审美观和民族精神
民族音乐教育一般包括民歌、戏曲、说唱和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现代音乐四个方面,他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
我国民族音乐,用旋律塑造意境,强调作品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给人带来启示、带来温馨、带来欢乐、陶冶心灵。
例如:我国的民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可谓世界第一。
民歌内容有描写青年爱情生活的,有反映劳苦大众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有歌颂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还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
如:《凤阳花鼓》这首歌,表达了淮河两岸人民在旧社会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又深受淮河洪涝之害,过着“身背花鼓走四方”的流浪生活。
江苏民歌《茉莉花》以细腻优美的音乐,反映出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图兰朵》的歌剧中公主的主题音乐。
河北民歌《小白菜》,形象地反映了旧社会幼女的悲惨生活,受后娘虐待,怀念亲娘的凄苦心情,激发学生对万恶旧社会的痛恨之心,唤起学生对新社会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3]我国的民歌讲究韵味,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常带有舞蹈性节奏;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节奏丰富多采。
我国的戏曲也同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而且其中还包含着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生不会欣赏这些美,不知道民族音乐中有这些珍贵的财富。
相反,对时下的流行音乐都兴趣十足。
他们的审美观念是建立在一个不健全的、狭小的、且不利于身心发展的局限范围。
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音乐的审美观,以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民族音乐,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让学生在民族音乐声中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温馨,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通过民族音乐教育,能渗透民族文化的精魂
课堂教学内容,是深化民族文化教育的基础。
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手段来发现体验民族音乐的美。
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歌曲音乐
形象及调式,感受歌中的节奏、旋律及结构特点。
然后启发学生理解抗战期间,人们被迫流浪的艰辛、爱国热情和奋战到底的不屈精神。
又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大好形势,歌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使他们懂得民族歌曲与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并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3、通过民族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是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有效的途径。
在学习和欣赏民族音乐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吸取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和气质。
结合民族音乐教材的应用与创新,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
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材的应用与创新的结合,还应结合历史与现实,这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一条途径。
学生在兴趣中了解掌握了知识及中华民族音乐的精华,熟知了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风貌和艺术特征;领略了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学生杂兴趣中学习了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水平,而且也增强了他热爱祖国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总之,强化民族音乐教育,应是一项重大的国策。
在音乐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音乐,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它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另外,大力弘扬民族音乐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更是我们终身追求的目标。
二、名族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
应试教育环境下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学长期以来没有被重视,特别是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可有可无,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知道音乐教学。
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不要说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了。
现在有些中小学对文化课(比如语文、数学、英语课)的要求普遍较高,投入的资金也很足,而作为基础课的音乐课却普遍重视不够。
不少学校的音乐课质量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基本上很少上音乐课。
即使有的学校按要求完成了,但是音乐教学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三、改进教法,培养孩子们学习名族音乐艺术的兴趣。
民族艺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通过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分析,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以有趣的游戏盒情景创设等方法进行教学。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设计
一些切实可行的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名族音乐的美,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孩子的心灵,感受他所崇尚的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触得到得食物着手,用他们喜爱的内容和民族音乐相融
合。
比如学生喜爱流行音乐,就把民歌欣赏与流行歌曲,带有流行音乐特点的经过改编的民歌一起欣赏,孩子们喜欢谈论旅游就把他们知道的当地的民俗=及美丽风光相结合。
3、在学生中寻找教学的资源。
如学生中有会乐器会唱戏的,会跳民族舞的等等,
课前充分挖掘,课堂上给他们搭建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
如在学习民族乐器及其代表作品时,可以请一些会民族乐器的学生上台表演。
4、充分运用电影电视,网络等先进的传播方式,让这些为我们民族音乐课堂教
学服务。
如让学生观看一些与课堂有关的剧目,音乐节目等,这样也能开阔他们的视野。
四、反思与体会
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感受体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之美,让学生更加喜欢中国的民族音乐,真正成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者,需要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不断探索,改进教法,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