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雨(节选)(集体备课)

雷雨(节选)(集体备课)

雷雨(节选)高一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刘中凯设计指导思想《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四幕)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课文节选的第二幕中的一场戏。

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简要介绍《雷雨》的整体情节,把本文与整体衔接起来,以便于学生对剧中人们有更全面的理解。

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戏剧的有关知识,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等剧本的基本特征。

课文节选的内容主要是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课文很长,应抓住主线,减少头绪,使目标集中起来。

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课文故事情节。

其次,指导学生品味台词,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的矛盾,尤其是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人性中真和假的复杂关系。

欣赏戏剧作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适当地穿插一些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且能让学生通过别人的读或演受到感染,从而对戏剧人物有更深的了解。

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及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2.了解曹禺及《雷雨》的有关知识。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节选部分情节,分析矛盾冲突。

4.体会分析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分析本文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使学生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

2.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认识周朴园冷酷、自私和虚伪的思想本质。

课时安排:3---4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个剧本的问世。

它的问世,就好像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就是《雷雨》。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至今仍然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那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二、曹禺和《雷雨》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

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雷雨》简介:《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阔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

周朴园又娶了繁漪。

并生了个儿子周冲。

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

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

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

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

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

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

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雷雨》标题的意义:《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了解戏剧常识: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四、梳理节选情节,分析戏剧冲突。

在学生熟悉剧本的前提下来分析剧本,因为选文较长的关系,为了便于学生们分析理解,教师要根据选文适当引导。

教师:我们根据人物关系图来分析一下,大家看,这篇文章主要围绕了哪一个主要人物来展开矛盾冲突的?(明确:周朴园)那么我再深入地问一句,这个周朴园和哪些具体人物之间具有强烈的矛盾冲突?(明确:鲁侍萍、鲁大海)所以我想如果我们要把节选的这一部分按照矛盾冲突来划分场次的话,我们说,可以划分成几个部分呢?(2个部分:一场写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一场写周朴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赏析其中的第一场。

其焦点是侍萍的身份是否揭开,以这个为标准,将其一分为二。

第一层[“周朴园: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到“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第二层[“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到“周朴园:可是你——”]:侍萍和周朴园交锋。

五、研习第一层的内容1、从相认的过程入手,抓住主要台词与舞台表现来发掘人内心的变化:师:很显然,在见面开始,虽然是三十年的旧情人,但侍萍并没有表露身份,周朴园也没有认出鲁侍萍,他又是怎样一步一步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侍萍的?他几次对眼前的女人的身份表示了怀疑?(注意周的语气,让学生模拟表演,体会个性语言对表现人物形象起到的作用)生:①“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你——你贵姓?”②“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③“周朴园:(忽然立起)你是谁?”④“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师:分别是哪些东西引起周朴园的怀疑?生:①课文有这样两段舞台说明: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暗示了她对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很熟悉,从而引起了周朴园的疑虑。

隔了三十年,侍萍的面貌周朴园已经认不出来了,但她的口音和关窗的动作、背影都还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了他的追问。

②眼前的老妈子三十年前就在无锡,并且认识梅侍萍,对三十年前的往事了如指掌,甚至讲出了三十年前投河的细节。

周朴园心惊肉跳,如坐针毡,惊讶与怀疑溢于言表。

③鲁妈讲出了侍萍还没有死,那个孩子也没有死,如遭电击-“忽然立起”,完全没有了前两句的矜持和礼貌,直问姓名,言行失措,早已不顾及自己高贵的身份和资本家老爷的地位了。

④鲁妈详细地知道侍萍被救后的生活,知道她现在就生活在本地,更甚至鲁妈知道只有最亲近的人才知道旧衬衫的件数,知道袖襟上补着的梅花忽然绣着的“萍”字。

(很明显的表示出这个眼前人就是当年的梅侍萍)现实使周朴园惊恐万丈,慌乱莫名,手足无措,“徐徐立起”,说明他不想正视现实,可又不得不正视现实,而又希望这不是现实。

师:除了第一次是周朴园凭着一点似曾相识的记忆,好奇地向鲁妈询问姓名外,其余几次都是鲁妈有意地透露了信息来引起周朴园的回忆,可以说是鲁侍萍有意引导周朴园认出了自己。

鲁妈有四次表明身份的机会,但都没有揭穿身份,也没有躲闪或者急于离开,反而希望引起周朴园的注意。

由此看来,鲁侍萍一方面欲语还休,另一方面又欲罢不能,当时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呢?(关键是鲁侍萍想不想见周朴园,又想不想让周朴园见自己,可以让学生讨论,充分争鸣,体会人物的复杂心态)明确:(1)一开始一个机缘让鲁侍萍时隔三十年又见到了周朴园,她的内心应该是十分矛盾的。

一方面带着30年的积怨,想见一见当初摧毁自己命运的罪魁祸首,想看看今日的他过得怎样;另一方面本以为抛弃自己的人三十年来一定逍遥快活,置自己于脑后,没有想到这里还保留30年前的痕迹,些许有些感动,想看看自己在他眼中又是什么样。

于是她留下来跟周朴园对话,并没有打算揭示自己的身份。

(2)可是在对话的过程中周朴园躲躲闪闪,想要掩饰过去的真相,并且在得知侍萍没有死后表现出的吃惊与紧张,周朴园为怕麻烦本能地拒绝了与侍萍见面这些都深深刺激了侍萍,她察觉出了周朴园的内心变化,于是他要说出自己的身份,用自己来拷问周朴园的灵魂。

课文实例分析: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分析:[周朴园假心假意的赞语,并非赞赏她的贤慧规矩,他是借前面的好话,掩饰其希望了解真相的目的,是周朴园虚伪、圆滑的表现。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

大孩子就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分析:[鲁侍萍的自贬恰恰表现了三十年前发生的事对她的打击之大,以及其内心的怨愤之重。

她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周( 汗涔涔地) 哦。

鲁: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 抬起头来) 你姓什么?鲁:我姓鲁,老爷。

周:( 喘了一口气、沉思地) 侍萍,侍萍,对了……你可以打听她的坟在哪儿么?鲁:这个现在还活着。

周:( 惊) 什么? [周朴园“惊愕”说明了:梅小姐还活着,对他是很不愿意知道的消息,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他担心这对他的名誉和地位会构成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