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2005年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2005年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2005重庆市水利局二OO六年五月前言一综述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供用水量五水环境六重要水事七综合分析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一综述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

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

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

降水量2005年,全市年平均降水深1131.1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为932.0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47%,比多年平均值偏少4.48%,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量 2005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509.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8.77%,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0.21%。

蓄水动态 2005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6.529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8%。

供用水量 2005年,全市总供水量为71.15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 5.49%;总用水量为71.1572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5.49%。

用水指标 2005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54立方米/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3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22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10升/日,农业亩均用水量为240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用水量为40升/日。

河流水质 2005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和渠江(以下简称“五江”)共计1195公里河长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若排除粪大肠菌群、总磷和总氮的影响,长江重庆段、嘉陵江重庆段、乌江评价河段全年水质均为Ⅲ类;若排除粪大肠菌群的影响,涪江、渠江评价河段全年水质均为Ⅲ类。

2005年,主要次级河流污染状况有所好转。

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占64.9%,与2004年相比,次级河流水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比例上升5.0个百分点。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5年全市平均降水深1131.1毫米,折合年降水量为932.0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47%,比多年平均值偏少4.48%,属平水年份。

2005年,全市降水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西地区,其中城口县全年降水深1446.5毫米,折合降水量47.5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7.80%;西部的荣昌县全年降水深为1264.9毫米,折合降水量13.6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20.08%。

渝东南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其中秀山县和酉阳县降水量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0.46%和26.67%。

2005年,全市各地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4~10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以上。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及地域分布详见图1、图2。

降水量续图2 重庆市行政分区降水量比较图降水量图2 重庆市行政分区降水量比较图图1 2005年重庆市雨量代表站月降水量图100200300400123456789101112时间(月)图32005年重庆市降水量等值线图图4 2005年重庆市降水量距平等值线图(二)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本公报指当地地表径流量,不包括过境水量)。

2005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509.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8.77%,较多年平均值偏少10.21%。

地表水资源量地区分布与降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西地区。

其中,岷沱江水系和汉江水系地表水资源量较多年平均值偏多幅度较大,分别为37.10%和29.31%;洞庭湖水系和乌江水系较多年平均值偏少较多,分别为53.84%和16.31%。

其他水系地表水资源量均与多年平均值相差不大。

地表水资源量的年际分配如图5所示。

图5 重庆市地表水资源量年际间分配图10020030040050060070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三)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指由降水和地表水下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

2005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为107.68亿立方米。

其中长江干流区、乌江水系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丰富,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少。

酉阳县和巫溪县地下水资源量分别占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的9.78%和9.62%。

(四)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不包括外来水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两者间相互转换的重复计算量而得。

2005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509.77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618.65毫米。

地表水资源量509.7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07.68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107.68亿立方米,平均产水系数0.55。

表1 2005年重庆市行政分区水资源量单位: 毫米、百万立方米图6 地表水资源量行政分区和年际比较图5001000150020002500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万盛区双桥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长寿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三 蓄水动态2005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共计54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49座。

大中型水库各较上年增加1座,新增两座水库均属乌江水系。

对全市54座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2005年末(简称当年末)总蓄水量为16.5298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78%。

其中,5座大型水库蓄水量10.7545亿立方米,当年末蓄水量较上年末减少了0.42%;49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5.7753亿立方米,当年末蓄水量较上年末蓄水量增加6.14%。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如图7和表2所示。

图7 重庆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图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表2 2005年重庆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表单位:亿立方米四 供用水量(一)供水量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也称取水量。

供水量按照取水水源不同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三大类。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按蓄水、引水、提水、调水四类工程及人工载运水量统计,其他水源按照污水处理回用和雨水利用统计。

2005年全市供水量71.1572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5.49%。

其中地表水供水69.5245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1.6014亿立方米,雨水利用0.0313亿立方米,分别占总供水量的97.71%、2.25%和0.04%。

地表水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25.4280亿立方米,引水工程供水5.7402亿立方米,提水工程供水38.3232亿立方米,人工载运量0.0331亿立方米,分别占地表水供水总量的36.57%、8.26%、55.12%和0.05%。

地表水供水量比例如图8所示。

2005年,城市建成区(指市辖的15个区和4个县级市的建成区)供水总量为21.1333 亿立方米,占全市供水总量的29.70%。

城市供水量中,地表水供水量为21.0840 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为0.0489 亿立方米,其他供水量为0.0004 亿立方米。

图8 重庆市地表水供水量比例图0.05%图10 重庆市用水组成图0.55%2005年,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供水量分别为20.3149亿立方米、26.9298亿立方米和23.9125亿立方米,分别占总供水量的28.55%、37.85%和33.60%。

与2004年相比,2005年都市发达经济圈供水量增加了1.6216亿立方米,渝西经济走廊供水量增加了1.9095亿立方米,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供水量增加了0.1743亿立方米。

三大经济区供水量比例如图9所示。

(二)用水量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分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

其中生产用水指农田灌溉用水、林牧渔用水,建筑业用水、工业用水和服务业用水。

生产用水中农田灌溉用水、林牧渔用水在本公报中称第一产业用水,工业用水称第二产业用水,建筑业、服务业用水称第三产业用水。

生活用水指居民住宅日常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两部分;生态环境用水指人为措施调配的水量,包括城镇生态用水和农村生态用水图9 三大经济区供水组成图图11 重庆市城市用水组成图1.03%两大类。

2005年全市总用水量为71.1572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5.49%。

其中生产用水59.518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3.64%;生活用水11.249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5.81%;生态环境用水0.389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0.55%。

2005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用水分别为24.1126亿立方米、33.5623亿立方米和1.8433亿立方米。

与2004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用水分别比上年增加1.2379亿立方米、1.8504亿立方米和0.3215亿立方米。

用水组成比例如图10所示。

2005年,城市建成区总用水量为21.1333亿立方米,占全市用水总量的29.70%。

其中,生产用水量为16.4815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为4.4346亿立方米,城市生态环境用水0.2172亿立方米。

用水组成比例如图11所示。

2005年,都市经济发达圈用水量为20.3149亿立方米,渝西经济走廊用水量为26.9298亿立方米,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用水量为23.9125亿立方米,分别占总用水量的28.55%、37.85%和33.60 %。

与2004年相比,图12 三大经济区用水比例图都市发达经济圈用水量增加了1.6216亿立方米,渝西经济走廊用水量增加了1.9095亿立方米,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用水量增加了0.1743亿立方米。

用水比例如图12所示。

(三)耗水量耗水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人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2005年全市总耗水量为31.9605亿立方米。

其中,生产耗水26.0276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为 5.7318亿立方米、生态环境耗水量为0.2011亿立方米,分别占总耗水量的81.44%、17.93%、0.6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