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任的成语
关于信任的成语:/changyong/15013.html 取信于民 读音: qǔ xìn yú mín 释义: 取得人民的信任。 杀妻求将 读音: shā qī qiú jiàng 释义: 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 绝人性的事。 出自: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读音: yí rén wù yòng,yòng rén wù yí 释义: 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出自: 《金史·熙宗本纪》:“疑人勿使,使人勿疑。自今本国及诸色人,量才通用之。” 众望所归 读音: zhòng wàng suǒ guī 释义: 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出自: 《晋书·列传三十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 宋·陈亮《复陆伯寿》:“舍试揭榜,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众望所归,此选增重,凡在 友朋之列者,意气为之光鲜。” 造句: 他非去不可!众望所归,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五)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近义词: 人心所向 德高望重 反义词: 众叛亲离 土崩瓦解 不言而信
关于信任的成语:/changyong/15013.html 出自: 《宋史·司马光传》:“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 言从计听 读音: yán cóng jì tīng 释义: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出自: 清·洪昇《长生殿·贿权》:“便道我言从计听微有权,这就里机关不易言。” 言从计行 读音: yán cóng jì xíng 释义: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行计从”。 出自: 《新唐书·李德裕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 用法: 李德裕相武宗,~。 ◎宋·洪迈《容斋五笔·李德裕论命令》 言听计行 读音: yán tīng jì xíng 释义: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出自: 《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 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言听计从 读音: yán tīng jì cóng 释义: 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出自: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造句: 邓对于他也就和刘玄德之于诸葛孔明,几几乎是言听计从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北 伐途次》二十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上下级或长晚辈 近义词: 百依百顺 深信不疑 反义词: 一意孤行 疑神疑鬼
关于l 读音: bù yán ér xìn 释义: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自: 《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造句: 尧舜之世,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明·冯梦 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计行言听 读音: jì xíng yán tīng 释义: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出自: 《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 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谋听计行 读音: móu tīng jì xíng 释义: 犹言言听计从。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蚊虻负山 释义: 比喻力弱者担重任,难以信任。语本《庄子·应帝王》:“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 鑿河,而使蚉負山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況長生之事,世所希聞乎!望使 必信,是令蚊虻負山,與井蟇論海也。” 言听计用 读音: yán tīng jì yòng 释义: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出自: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用法: 多蒙丞相顾爱,累授迁除,~。 ◎明·无名氏《五马破曹》楔子 言行计从 读音: yán xíng jì cóng 释义: 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深被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