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物联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泓域咨询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柳州物联网项目物联网的产业链包括四个环节:(1)芯片/终端,含金量最高的是基带芯片,由芯片出发带动众多的模组、终端厂商。
(2)网络,广域网络(蜂窝/NB-IOT/eMTC)由运营商主导部署在授权频段,Lora部署在非授权频段可以部署在相对独立区域,Wlan/蓝牙/Zigbee等局域连接大多应用在家庭/商业场景。
(3)平台使能,实现设备管理、连接管理、安全管理、应用使能、业务分析等功能。
(4)集成/应用及数据运营,具体下沉到具体行业及应用场景,完成物联网软硬件配置并持续运营。
物联网产业价值超万亿美元规模,中国企业加速成长。
IDC预计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的规模将从2014年的6558亿美元增至1.7万亿美元(CARG17%)。
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升至2016年的9300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突破1.5万亿元。
我们认为在物联网成熟阶段,物联网产业链四个环节的价值量占比分别为30%、10%、20%、40%。
智能物流能够显著降低物流成本,目前我国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6%,而美国通过大规模应用智能物流将物流成本占比降到10%以下。
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智能物流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该物联网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9646.7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699.9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82%;流动资金1946.8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18%。
达产年营业收入1299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0310.69万元,税金及附加165.02万元,利润总额2679.31万元,利税总额3213.89万元,税后净利润2009.4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204.4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7.77%,投资利税率33.32%,投资回报率20.83%,全部投资回收期6.30年,提供就业职位237个。
本报告是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或报告编制人员实地调查获取的素材撰写,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的要求,依照“科学、客观”的原则,以国内外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前提,大量收集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和前沿技术等重要信息,全面预测其发展趋势;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具体要求,主要从技术、经济、工程方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及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提出投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因此,该报告是一份较为完整的为项目决策及审批提供科学依据的综合性分析报告。
......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集中力量,构建基础设施泛在安全、关键核心技术可控、产品服务先进、大中小企业梯次协同发展、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业态融合创新的生态体系,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加快升级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低功耗广域网技术的商用部署,支持5G技术研发和商用实验,促进5G与物联网垂直行业应用深度融合。
建立安全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构建泛在安全的物联网。
突破操作系统、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低功耗广域网、大数据等关键核心技术。
在感知识别和网络通信设备制造、运营服务和信息处理等重要领域,发展先进产品和服务,打造一批优势品牌。
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模式探索,推广成熟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业态融合创新。
支持互联网、电信运营、芯片制造、设备制造等领域龙头企业以互联网平台化服务模式整合感知制造、应用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完整解决方案并开展服务运营,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和产品加速迭代、解决方案不断成熟,成本不断下降,促进应用实现规模化发展。
培育200家左右技术研发能力较强、产值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大力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筑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产业生态体系,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柳州物联网项目目录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二、项目概况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一、发展规划分析二、产业政策分析三、行业准入分析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三、资源节约措施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三、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一、环境和生态现状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四、地质灾害影响分析五、特殊环境影响第七章经济影响分析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二、行业影响分析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第八章社会影响分析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二、社会适应性分析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附表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附表3:节能分析一览表附表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附表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附表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一)项目单位名称xxx实业发展公司(二)法定代表人任xx(三)项目单位简介本公司奉行“客户至上,质量保障”的服务宗旨,树立“一切为客户着想” 的经营理念,以高效、优质、优惠的专业精神服务于新老客户。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公司秉承以市场的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合作共赢。
同时,以产业经营为主体,以技术研究和资本经营为两翼,形成“产业+技术+资本”相生互动、良性循环的业务生态效应。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整合产业服务资源的基础上,积累用户需求实现技术创新,专注为客户创造价值。
公司生产运营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突出业绩导向,全面推行内部市场化运作模式,不断健全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及考评机制,把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通过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管控和绩效考核,对生产经营过程实施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了产品生产成本;着力推进生产控制自动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效率,优化了员工配置,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工艺技术指标,强化技术攻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原料转化率稳步提高,降低了原料成本及能源消耗,产品成本优势明显。
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面向未来发展,服务公司战略,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进行核心工艺和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了包括项目立项审批、实施监督、效果评价、成果奖励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
公司注重建设、培养人才梯队,与众多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输入满足不同岗位需求的技术人员,达到企业人才吸收、培养和校企互惠的效果。
公司筹建了实习培训基地,帮助学校优化教学科目,并从公司内部选拔优秀员工为学生授课,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工作。
在此过程中,公司直接从实习基地选拔优秀人才,为公司长期的业务发展输送稳定可靠的人才队伍。
公司的良好人才梯队和人才优势使得本次募投项目具备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四)项目单位经营情况上一年度,xxx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929.72万元,同比增长18.77%(2043.69万元)。
其中,主营业业务物联网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0517.66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1.34%。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646.7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41.30万元,增长率31.98%;实现净利润1985.08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6.09万元,增长率25.72%。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二、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柳州物联网项目2、承办单位:xxx实业发展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xx新兴产业示范区柳州,简称“柳”,别称壶城、龙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重要中心城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5个区、3个县、代管2个自治县,总面积18618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81.9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04.17万人,城镇人口261.67万人,城镇化率64.74%。
柳州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西中部偏东北,是沟通西南与中南、华东、华南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素有“桂中商埠”之称,是与东盟双向往来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和物流中转基地城市,西南出海大通道集散枢纽城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门户的重要节点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和核心城市,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是面向东部、南部沿海和东南亚的区域性制造业城市,中国唯一同时拥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基地的城市。
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早古人类之一的“柳江人”发祥地,有2100多年建置史,古属百越之地。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属桂林郡。
秦末汉初柳州属南越国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设郁林等郡,置潭中县,为柳州建置之始。
以柳州为圆心的250千米半径范围内,集中了广西80%以上的4A级旅游风景区,与毗邻的桂林市共同构成享誉世界的大桂林旅游风景区。
柳州拥“柳州奇石甲天下”,被誉为“中华石都”。
柳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传歌圣地,传说刘三姐在鱼峰山唱歌感动上天而得道成仙,山歌世代在鱼峰山脚下缭绕。
壮族的歌、侗族的楼、苗族的舞、瑶族的节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三)项目提出的理由近年来,物联网产业技术高速发展,2017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达到87亿个,超过了拥有80亿个连接数的个人用户。
当前,全球物联网专利申请数量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而中国作为全球物联网技术最大的输出国,相关专利申请涉及了窄带物联网技术各个层面,基本覆盖了物联网技术创新各环节,物联网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物联网技术专利申请数量达到5243件,与2016年的7872相比下降2629件,随着中国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预计专利申请数量将有所回升。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我国物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广泛应用,培育壮大新动能成为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