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和对策

浅谈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和对策

浅谈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和对策摘要:乘着全球化这股浪潮,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势不可挡,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但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以往没有面对过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概括出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并对产生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状况;对策一引言1、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及我国经济形势2011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放眼国内,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

2011年,我国克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涉外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2、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3、我国国际收支现状概述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二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05年至11年,我国国际收支明显表现为双顺差,即经常项目账户、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巨额顺差。

其中,经常项目账户的顺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的差额,即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顺差则得益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

虽然经常项目的差额在08年缩小,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不断波动、回落,但总体仍保持明显的双顺差状态。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顺差规模有所减少。

表1—1为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表1—2为2005年到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结构。

从两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2011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017亿美元,同比下降15%,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11亿美元,下降23%;国际收支总顺差4228亿美元,较2010年下降19%,低于2007-2010年年均顺差4686亿美元的规模。

货物贸易顺差略有下降。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1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19038亿美元,进口16603亿美元,分别较2010年增长20%和25%;货物贸易顺差2435亿美元,下降4%。

服务贸易逆差迅速扩大。

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收入1828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13%;服务贸易支出2381亿美元,增长了23%;逆差552亿美元,增长77%。

全年,货物与服务贸易顺差合计为188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6 %,延续了2007年以来见顶回落的走势。

收益项目逆差下降。

2011年,收益项目收入1446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了2%;支出1565亿美元,下降7%;逆差119亿美元,下降54%。

其中,投资收益逆差268亿美元,下降30%;职工报酬净流入150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23%。

直接投资顺差下降。

2011年,直接投资顺差1704亿美元,较2010年下降了8%。

其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2201亿美元,下降10%;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497亿美元,下降14%。

证券投资净流入较快下降。

2011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196亿美元,较2010年下降18%。

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回流62亿美元,2010年为净流出76亿美元;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134亿美元,减少58%。

其他投资净流入大幅下降。

2011年,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入255亿美元,较2010年下降65%。

其中,我国企业和银行对外赊账或存放款,导致其他投资项下对外资产净增加1668亿美元,增长43%境外对我国企业和银行赊账或存放款,导致其他投资项下对外负净增加1923亿美元,增长2%。

储备资产增长放缓。

2011年,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动影响,我国新增储备资产3878亿美元。

其中,外汇储增加3848亿美元,较2010年少增847亿美元,低于2007-2010年均增加4477亿美元的规模;我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头寸净增加34亿美元。

净误差与遗漏额为负。

2011年,净误差与遗漏为借方350亿美元,占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进出口总额的-1%,远低于±5%的国际标准。

误差与遗漏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数据来源的多样化,各种数据在统计口径、统计时间和计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不一致。

2001年以来,净误差与遗漏有5年出现在借方、6年在贷方,方向是随机的,与“热钱”流出入没有必然的联系。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11年单位:亿美元项目行次差额贷方借方一.经常项目 1 2,017 22,868 20,851A.货物和服务 2 1,883 20,867 18,983a.货物 3 2,435 19,038 16,603b.服务 4 -552 1,828 2,3811.运输 5 -449 356 8042.旅游 6 -241 485 7263.通讯服务7 5 17 124.建筑服务8 110 147 375.保险服务9 -167 30 1976.金融服务10 1 8 7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11 83 122 38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2 -140 7 1479.咨询13 98 284 18610.广告、宣传14 12 40 2811.电影、音像15 -3 1 412.其它商业服务16 140 323 18313.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17 -3 8 11B.收益18 -119 1,446 1,5651.职工报酬19 150 166 162.投资收益20 -268 1,280 1,549C.经常转移21 253 556 3031.各级政府22 -26 0 262.其它部门23 278 556 277二.资本和金融项目24 2,211 13,982 11,772A.资本项目25 54 56 2B. 金融项目26 2,156 13,926 11,7701. 直接投资27 1,704 2,717 1,012 1.1 我国在外直接投资28 -497 174 6711.2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29 2,201 2,543 3412. 证券投资30 196 519 323 2.1 资产31 62 255 192 2.1.1 股本证券32 11 112 101 2.1.2 债务证券33 51 143 91 2.1.2.1 (中)长期债券34 50 137 88 2.1.2.2 货币市场工具35 2 5 4 2.2 负债36 134 265 131 2.2.1 股本证券37 53 152 99 2.2.2 债务证券38 81 113 32 2.2.2.1 (中)长期债券39 30 61 322.2.2.2 货币市场工具40 51 51 03. 其它投资41 255 10,690 10,4353.1 资产42 -1,668 1,088 2,756 3.1.1 贸易信贷43 -710 0 710长期44 -14 0 14 短期45 -695 0 695 3.1.2 贷款46 -453 61 513长期47 -433 8 441 短期48 -20 53 73 3.1.3 货币和存款49 -987 501 1,489 3.1.4 其它资产50 482 526 44长期51 0 0 0 短期52 482 526 44 3.2 负债53 1,923 9,602 7,679 3.2.1 贸易信贷54 380 454 74长期55 6 8 1 短期56 374 447 73 3.2.2 贷款57 1,051 7,343 6,292长期58 130 538 408 短期59 920 6,805 5,884 3.2.3 货币和存款60 483 1,719 1,237 3.2.4 其它负债61 10 86 76长期62 -15 24 39 短期63 24 61 37三. 储备资产64 -3,878 10 3,8883.1 货币黄金65 0 0 0 3.2 特别提款权66 5 5 0 3.3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67 -34 6 40 3.4 外汇68 -3,848 0 3,8483.5 其它债权69 0 0 0四.净误差与遗漏70 -350 0 350表1—1三形成我国目前国际收支状况的主要原因1、储蓄率过高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

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所增长,但储蓄快于投资的增长,扩大了经常帐户顺差。

当前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无论与本国历史平均相比还是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均处于高位。

一般认为中国储蓄率高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欲望强烈,但更主要的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高,企业高储蓄率带来的投资增长效益较低并可能导致产能过剩。

此外,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渠道不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有储蓄。

2、加工贸易仍占主导地位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出口数量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

深入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一般贸易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我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

因此,加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大。

3、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长期以来,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

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的“奖出限出”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

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不断增长的比重。

四正对我国现行的国际收支状况提出的对策1、由于双顺差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消费不足,高储蓄而引发生产过剩。

因此,扩大内需,刺激国内消费就是一个解决之道。

通过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方法有很多。

从根本入手,大力发展我国经济以及生产力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同时积极培育国内消费市场,制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国家还可以通过类似“黄金周”等政策来刺激国内消费2、加快步伐调整出口导向型战略。

目前已经到了从根本上改变以出口导向型战略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了。

应当逐步降低高额贸易盈余 , 同时不断优化贸易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