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器官之叶PPT课件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器官之叶PPT课件


.
3
双子叶植物的叶 (叶尖) (叶片)
(叶缘) (主脉)
(侧脉)
(叶柄) (托叶) (茎)
.
4
单子叶植物的叶(
(叶舌)
(叶鞘)
.
(叶片)
(叶耳)
5
(二)叶片 的形状
叶片的形状与环境变 化密切相关,特征稳定 性较差。但对日常识别 非常重要。
.
6
叶片尖部
.
7
叶尖的形态
.
8
叶片基部
.
9
叶片基部
机械组织 胞间隙 气孔
.
角质层 上表皮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下表皮
37
⒈表皮:由一层表皮细胞组成,有上下表皮之分, 表皮细胞角质化。
表皮上有气孔,气孔可分为以下类型:
无规则型:无副卫细胞。
不等型:有三个大小不等的副卫细胞。
平列型:每个保卫细胞侧面有一至多个副卫细 胞,它
们的长轴与气孔长轴平行。
横列型:有两个副卫细胞,副卫细胞的共同壁 与气孔
.
10
叶片边缘
.
11
叶片边缘
问题:苏铁的叶边缘属 于哪种类型?
.
12
㈢脉序(venation)
叶脉在叶片内有规律的脉纹分布。
网状脉:⒈羽状网脉
⒉掌状网脉
平行脉:⒈直出脉 ⒉弧形脉
⒊射出脉 ⒋侧出脉
叉状脉:
.
13
叶脉 vein
问题:香蕉的叶脉属于哪种类型? 香樟的叶脉属于哪种类型?
.
14
羽状网脉
.
45
表皮 下皮
内皮层 叶肉
维管束 树脂道
.
46
五、叶的生态类型 ㈠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⒈旱生植物的叶:
1)降低蒸腾的结构:叶片小、角质层厚、表 皮毛和蜡被发达,叶肉细胞折叠、气孔下陷。 松柏类。 2)贮藏水分的结构:叶片厚、有发达的贮水 组织。马齿苋科、景天科、仙人掌科。
⒉水生植物的叶:叶片薄或呈丝状细裂,机械组 织、保护组织退化,角. 质层薄或无,叶肉细胞47
边缘生长,形成雏形 居间生长。 叶肉的分化,形成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的区别。 叶脉的分化是向顶的。
.
35
四、叶的结构
㈠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异面叶:由于叶片两面受光的情况不同,叶 片有明显上下面之分,两面的结构也不同。
等面叶:叶片两面受光情况差异不大,无明 显背腹之分。
.
36
叶绿体 木质部 韧皮部 维管束鞘
C3植物:两层,外层薄壁,内层厚壁。 C4植物:一层,薄壁。与外围叶肉细胞形成花 环状结构。
.
43
泡状细胞 维管束鞘
.
44
㈢松针的结构 表皮细胞细胞壁较厚,角质层发达,内
方有几层厚壁细胞,称下皮。 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向内凹陷,叶绿体
沿皱折分布,叶肉内方有明显内皮层。叶内 有树脂道。
维管束一或二。
蓝 桉 的 叶 镶 嵌
.
28
㈥异形叶性 同一植翻白株叶不树同叶形的现象。
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
Hance
.
29
八、叶的变态
㈠苞片和总苞:花或花序下的变态叶。
㈡鳞叶:包括芽鳞和鳞茎等地上茎上的鳞叶。
㈢叶卷须:与茎卷须区别:茎卷须发生在叶腋处或 与花枝相当的位置,叶卷须下有芽。
.
20
奇数羽状复叶 掌状复叶
三出复叶
单身复叶
.
21Biblioteka 叶轴和小枝的区别: ⑴叶轴顶端没有顶芽。 ⑵小叶的叶腋处无腋芽。 ⑶叶轴脱落。 ⑷叶轴上的小叶在同一平面上。
.
22
一回羽状复叶
.
23
二回羽状复叶
.
24
(五)植物的叶序 phyllotaxy
• 叶序 :叶在茎上都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 ,称 为叶序。
.
40
栅栏 组织
海绵 组织
.
41
木质部 韧皮部 机械组织
.
42
㈡单子叶植物叶的特点
⒈表皮:由长、短两种细胞组成,长细胞细胞壁不仅 角质化,并且硅质化;短细胞又分为硅细胞和栓细 胞。 禾本科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哑铃形。上表皮有特 殊的薄壁细胞,称泡状细胞。
⒉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⒊叶脉:维管束鞘很有特点。
掌状网脉
.
15
射出脉
侧出脉
叉状脉
弧形脉
.
16
㈣叶的类型
单叶指叶柄上只有一个叶片;叶柄上 着生多个叶片,称复叶。
复叶可分为: 羽状复叶 掌状复叶 三出复叶 单身复叶
.
17
• 1.单叶
.
18
• 2、复叶
小叶 叶轴
小叶柄
总叶柄 托叶

.
19
• 2、复叶
• 复叶又可分为: • (1)羽状复叶 • (2)掌状复叶 • (3)三出复叶 • (4)单生复叶
• 常绿树:每年都有一部分叶片枯萎脱落,但植 株上仍有大量的叶存在,同时每年都增生新叶。 松、柏、榕树等。
.
49
㈣捕虫叶:食虫植物的特殊变态叶。
㈤叶状柄:叶片退化,叶柄转变成扁平的片状。
㈥叶刺:与茎刺区别:茎刺发生在叶腋,上有分枝 生叶,有叶痕。叶刺无上述结构,但基部有芽。
.
30
珙桐的总苞
.
31
猪笼草的捕虫叶
.
32
金合欢属的叶状柄
.
33
仙人掌的叶刺
.
34
三、叶的发育 叶原基的形成 顶端生长,迅速伸长
第三节 叶(leaf)
一、叶的生理功能
㈠光合作用
㈡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⒈根系吸水的动力; ⒉矿质元素随蒸腾液流上升; ⒊降低叶片的表面温度。
㈢吸收、繁殖作用
.
1
.
2
二、叶的形态
㈠叶的组成 叶片:叶的主要部分。 叶柄:承受叶片,将叶片展布在各空间 位置上,并与茎相连。 托叶:叶的附属物,结构似叶片。 完全叶:三者都有的叶。 不完全叶:三者缺少一或二部分的叶。
• 叶在茎或枝条上排列的方式。常见的有: • 1、互生
.
25
2、对生
叶序 phyllotaxy
3、轮生
4、簇生
.
26
㈤叶序和叶镶嵌 ⒈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
可分为:互生、对生和轮生。 ⒉叶镶嵌:同一枝上的叶,两相邻节上的
叶片均不重叠,总是从相当的角度彼此 嵌合而生,充分接受光照的现象。
.
27
㈡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叶
⒈阳地植物的叶:适宜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 用,叶片较厚而小,角质层厚,栅栏组织 和机械组织发达,叶肉细胞间隙小。
⒉阴地植物的叶:适宜在柔光下进行光合作 用,叶片薄而大,角质层薄,机械组织不 发达,无栅栏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间隙 大。
.
48
六、叶的寿命与落叶
• 落叶树:叶在春季长出,到冬季则全部枯萎而 脱落,称落叶树。苹果、柳、槐等。
的长轴呈直角。
.
38
无规则型
不等型
.
39
⒉叶肉;叶内的绿色组织。异面叶中有栅 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栅栏组织细胞长柱形,细胞长轴与叶表 面垂直,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细胞不规则,排列疏松,胞间隙 较大,含叶绿体较少。
⒊叶脉:叶内的维管束。
维管束的木质部在上方,韧皮部在下方。 外有维管束鞘。较大的叶脉两侧有机械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