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规划设计说明1. 项目概述1.1 区位该项目地块位于城市东部,北接湖南东路,西沿慈湖河路,南接规划中的花园路,东临慈湖河。
1.2 用地范围规划用地范围东至慈湖河、南到规划中前进路、西到慈湖河路、北到湖南东路,东西约300米,南北约580米,总用地面积为173556平方米。
1.3 自然条件花山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厚。
濮塘风景区为“国家4A公里。
区内山势连绵、沟整险峻,生态植被保持完好,作物遍布,新四军曾在这里开辟抗日根据地,园、佳山山体公园、盆山度假村,1.4 规划目标宜城际铁路将为发展服务业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
2. 规划设计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3、《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4、《安徽省住宅设计标准》;2.52.6、1 / 1000地形图(规划红线图)。
3. 规划设计理念涵。
3.1人本主义,充分体现对家庭生活的关怀居住区是家庭生活的原点,通过对家庭发展趋势的关注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因此,居住区规划设计定位于为每个人及每个家庭提供具有优美环境和温馨氛围的家园社区。
3.2便捷交通,引入符合时代特征的交通手段二十一世纪人们对交通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公共交通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城市人居环境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外部公共交通环境。
同时,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发展趋势。
规划设计为适应这一发展态势,努力营造流畅快捷的道路交通系统和充足的停车场库用地,同时使交通空间与步行开敞景观空间之间既有一定分隔又能达到相互交流。
3.3 适应市场,努力适应动态的市场变化与居民居住需求大规模的居住开发必须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本方案在两个层面上体现出对动态变化着的市场的呼应:其一,通过建设标准的差异形成多元化的供方市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居住需求;其二,通过与住区分时序开发的协调,满足不断发展的居住需求,随着建设时序的变化,适时调整建设标准。
4. 规划设计原则4.1 作为新世纪的现代化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设计应面向二十一世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4.2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
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步行绿带,开放绿地等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场所1/5,为商业用地。
南面地块占总用地空间景观效果。
这种空间布局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以往居住组团处理手法,通过线性的空间组织,将不同层次的开敞空间结合起来,使每一个住宅单元融入整体结构之中,赋予每一个住宅组合单元不同的空间特点,增强场所感和可识别性。
并在保证总体开发规模和绿地容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每一个住户争取一个好的环境,体现小区的均好性,并为老人、儿童以及每一个居民多样化的居住生活活动提供空间和交往的机会,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小区主出入口设于地块中部面对慈湖河路,地块北部、南部设置车辆出入口。
主入口采用设置小区入口广场的手法,形成小区的入口标志,在内部通过强烈的轴线引入中心绿地,居民通过广场的引导,进入小区内部,豁然开朗之感油然而生。
独立的步行系统与小区绿带相结合,到达住宅的每一区域。
商业用地区域沿湖南路设置,规划为大型商业超市及一幢21层高的酒店式公寓。
大体量商业建筑的设置,在满足本小区的生活需要外,同时为更大范围人群提供一个商业服务场所。
6.2 空间构成与组合住区整体空间以集中绿地为中心,各组团又分别以组团绿化为中心,形成规模适宜,各具特色的住宅空间。
住宅由12-24层高层形成跌落的总体形态,住宅南北向布置,争取使每一户均有好的环境和朝向,通过建筑前后的错落,形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
丁字形中心绿带是本次设计的精华所在,在连接各组团的同时使绿带内有丰富的活动空间,并与城市绿化带和河道景观有机结合。
此外,建筑的收放有序使自然环境要素与居住空间相互融合,形成多层次的丰富的空间组合形态。
7.功能布局7.1 住宅布局7.2 商业公建布局形成地下停车库。
7.3 小区管理用房布局7.4 小区公厕布局小区公厕布置小区西北部,结合公建设计,建筑面积7.5 小区地下车库和地面停车位布局小区南北中心绿地下分别设置一地下停车库。
另小区环路沿路设置地面停车位,商业地块内设置一地下停车库。
8. 道路交通系统8.1 道路系统行道宽度7米,单侧设2路为3.5米,结合绿化景观,设计为铺装道路,使得每个组团的内部空间景观有不同的变化。
8.1.1 出入口设置根据小区所处位置、现状条件及文件要求,本次规划范围内设2个出入口,小区主出入口设于地块中部面对慈湖河路,地块南部设置次入口。
主入口采用设置小区入口广场的手法,形成小区的入口标志。
8.1.2 车行系统小区内车行系统为环状,在满足通畅、便捷的前提下,以最短的交通距离和最小的道路面积解决好各组团的车行交通出入。
同时车行系统的布置考虑到避免割断绿化系统,将集中绿地布置在环形车行交通内部,创造出更加人性的步行景观绿带。
8.1.3 步行系统在本次规划内将小区内部设立独立的步行系统。
一方面方便地与城市交通系统相联系,另一方面在小区内部与小区绿化景观系统合而为一,有效的使小区步行系统将各部分外部活动空间、景观空间、绿地、配套公建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人性化的住区户外活动空间。
8.1.4 消防、紧急救援系统机动车在小区内部形成的环形交通流线,使其可以便捷地到达每幢住宅的入口,同时也为消防车辆及紧急救援车辆提供了必要的通道。
8.2 停车8.2.1 机动车停车住宅地块内机动车停车共计有760个车位,地下车库停车520个,地面车位240个。
420个车位,地下车库停车280个,地面车位140个。
又使绿化系统形成一个非常自然的生态整体。
,集中绿地率达25%。
与自然和谐,重视居住环境的生态效益,绿化形小区规划中,主体建筑由住宅、公建组成,通过绿脉融会贯通,形成有机整合的整体形象。
建筑的单体设计以统一在小区整体形象之中为原则,在整体协调的基调上强调变化与单体特征。
良好的建筑群体形象在城市中产生独特的标识作用,同样也会增加住区内的居民以亲切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单体设计以创造出具有大众性、超前性、示范性、科学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室内外空间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为设计指导思想,力争在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设备的使用上有所突破,达到先进性及新颖性,增加高科技与新技术含量,起到示范作用,满足城市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发展要求,同时在力争达到在城市建设上领先进入二十一世纪。
10.1 住宅10.1.1根据规划总平面布局的要求及特点,住宅单体为12-24层高层。
本次设计根据基地所处区位及市场定位需求,住宅采用单元拼接形式,面积标准为45~150平方米不等。
10.1.2 在房型平面布置上,根据本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及气候特点,将起居室及主卧室布置在南侧,辅助房间及次卧室布置在北侧,明厅、明室、明厨卫。
由于采用房间全明布置及南北开窗,室内可以达到天然采光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冬季南向的直射太阳能,增加室内温度,并在夏季能有效地组织室内穿堂风,降低室内温度。
本案中在建筑设计上设有多种套型,为不同需要的家庭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户内设计以较大面积的起居室(家庭室)为中心组织家庭活动,且各户起居室(家庭室)均有良好的正南阳光和视觉景观。
起居室在户内位置恰当,有效地减少了交通穿越,保证了空间使用功能的独立性。
10.1.3 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10.1.4 场销售过程中具有强劲的冲击力。
10.1.5 10.1.6建筑符号,形成典雅、丰富美观的风格形式。
10.2公建设计 10.2.1商业公建线型广场,方便人流的休憩和观赏。
采光、安全等的要求,空间造型应与环境相宜。
沿街公建充分利用地形,抬高2小区中心设置一景观性公建,提供一个内部休闲公共场所,建筑形式庄重,建筑语言和材料与周边住宅统一,形态上与环境结合设计。
10.2.1小区会所及管理用房小区会所及管理用房位于沿街用房内。
10.2.5市政设施小区配、变电站,垃圾收集站,煤气站,公厕在满足功能的情况下,结合景观小品布置,在空间和建筑形态上形成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10.2.4.1配、变电站小区内布置组合式箱式变电站,结合环境设计,尽量不影响小区景观。
10.2.4.2垃圾收集站位于地块西部,采用封闭式设施,力求垃圾存放和转运不外露,建筑面积30平方米,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10.2.4.3煤气站位于地块西北角,位置应能满足调压器安全装置的安装要求。
且不被碰撞,并不影响美观,在开箱作业时不影响交通。
10.2.4.4通信中心机房位于商业公建北部半地下室,建筑面积20平方米。
10.2.4.5公厕位于小区主入口处,建筑面积40平方米。
11.3.5消防泵房系统为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处应设能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
并保证室内消火栓最大静压不大于0.80MPa ,灭火时最大动压不大于0.50MPa 。
泵房内设消防水池、室内消火栓水泵。
11.4室内灭火器的配置本工程所有设置室内消火栓场所均需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置手提式灭火器,设计按A 类火灾中危险级配置MFZL3手提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20m ,最大保护面积为15m 2/A ,室内设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相应减少灭火器计算数量的70%。
灭火器箱设在消火栓箱的下部,选用与消火栓箱一体化产品,室内灭火器箱,消火栓箱暗敷,室外变配电等设备房选用移动式灭火器。
11.5消防通道规划区内的主、次干道作为主要消防通道。
建筑物周围要确保宽度不小于3.5m 消防通道,尽端式道路设不小于12mX12m 的消防回车场。
12.环境卫生设施规划12.1规划原则12.1.112.1.212.1.3配套。
12.1.412.1.512.2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2.2.1垃圾收集垃圾箱设置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
12.2.2垃圾集运方式12.2.3道路保洁规划求全天巡回保洁,路面应见本色,路面每周清洗不小于312.2.412.3 13.13.1 13.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为加强管理、提高小区的安全防范能力,在小区主要出入口、道路交叉口、停车库等处设置相应类型的摄像机。
系统以视频基带传输、总线控制方式组网。
13.3访客对讲系统:本系统可实现内、外访客的辨别、底层电锁门的遥控开启及报警呼叫的功能。
每栋住宅底层入口处设电锁门及呼叫主机(可视),每户设室内分机及门口机(门铃)。
各呼叫主机经联络线与小区管理控制中心内的管理主机通信,接收住户的应急报警或求助通话。
14.用地平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