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规划专篇一、基地现状位于建邺区与鼓楼区交界处的xxxxxx,隶属建邺区兴隆街道,南临yyyyy,西靠wwwww。
从应天大街高架俯视整个地块,破败的两三层平房和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
地块内违建密布,通道狭窄,采光、通风问题严重,防火更是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居民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困难。
目前地块已开始拆迁工作。
二、场地研究本案为xxxx的一部分,距地铁二号线“集庆门大街站”仅900米,靠近南京最大12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及白金级希尔顿大酒店,是南京新街口、龙江、河西CBD三重城市核心交集区位,是南京新江东中央活动区黄金核心区。
区位条件优越,是一个真正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
本案由积贤街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北侧地块为A地块,南侧地块为B地块),A、B地块西临乐山路,东临华山路,南侧与应天大街以一地块相隔,北临集庆门大街。
A地块占地64162㎡,B地块占地21704㎡,总占地面积85866㎡。
地块东侧为集贤雅苑产权调换房项目,共四栋高层住宅,两层商业。
地块北侧为苏宁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睿城。
B地块西侧为小学用地,根据现有材料综合分析可得,A地块的东侧和南侧以及B地块东北角商业价值最大,转角可设置集中商业,业态考虑为净菜场和小型百货超市。
从长远来看,集庆门大街和乐山路具备一定商业潜力。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规划力图提供一个高品质、安居化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时尚、典雅的建筑群,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并且最大限度的使起居室、卧室、观景阳台获得良好的日照,结合成本运用新技术,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极力营造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新概念居住家园。
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3、《住宅设计规范》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9、用地红线图10、概念性方案设计任务书五、规划理念1.构建“新邻里”社区结合安置居民心理分析,力求打破了常规的规划模式,为居民营造新概念和谐邻里空间,构建多元化、多层次交往空间,延续原有生活方交往式,打破高层社区零交流的尴尬现象,通过健身运动,文化教育小区主题的确立,构建“新邻里”,营造新型活力社区。
2.“城中景,景中城”,强调环境的均好性,户户有景。
规划采用统一的主题,并使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互相融合交织,互相渗透,吸引住户进行休闲活动,基本保证每户推窗见景,无限放大社区内的异域风情,也使社区成为城市的景观,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
3.绿色生态家园主要涵盖二个方面:首先本小区为高层低密社区,我们在基地中设置大量种植树木、草地,以绿轴贯穿整个用地,让建筑有机地融入绿化环境中,尽量将环境引入建筑内部,同时设置有序的空间庭院绿化。
将自然环境的品质赋予建筑内部的人工环境。
其次规划生态节能社区,通过现代建筑技术降低建筑能耗,依靠建筑合理布局来提高使用效率,使整个项目成为绿色生态社区。
六、规划设计亮点1、精细的规划布局通过道路规划的环线系统和建筑形态的高度呼应把二个地块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精心设计的中心景观和灵活多变的步行道路使住区生趣盎然,形式多样2、异域风情的打造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推敲,规划方案引进了采用ArtDeco这一经久不衰的建筑风格,为项目注入高贵、典雅、内敛的人文气质,符合地块位于南京河西住宅居住品质的特征。
3、底层架空的设计住宅底层架空设计,使整个空间更加地通透和延续,同时引入绿化、休息设施等作为人们半室外公共活动空间,从而保证了小区景观的连贯、视觉的通畅、通风环境的改良以及居民交往空间的拓展,并使得楼上主要功能层视野开阔、通风顺畅。
同时架空底层,为居民创造了通透连续的地面步行交往空间,丰富建筑景观层次,造型虚实对比强烈,从而形成一个层次丰富、各层其能的公共活动空间系统。
七、总平面方案解读针对这块地形,我们考虑了两种设计方案供甲方选择:方案一:内环结构路网——灵活性,经济性,便捷直达。
方案二:外环结构路网——人车分流,动静分区方案一:内环结构路网1、总体布局本方案建筑顺应地形走势布置,形成丰富的空间形态,商铺商业沿积贤街和华山路布置,形成连续的商业界面,同时在两条路的交叉路口布置集中商业,和周边的环境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
两个地块小区出入口相对应,强调良好的连续性。
本小区结合路网、建筑形成四个层次景观。
内环主干路网结合建筑形成的中心景观为第一层次,形成向心性的景观空间,强调居民的参与和交流。
宅间邻里组团景观为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住宅的底层架空空间,为居民提供一个半室外的交流空间,同时加强了小区景观的渗透性。
本方案在户型设计时将公共走廊结合花池形成放大空间,为第四层次。
2、功能分析⑴住宅分布住宅顺因地形布置,采用点式高层和板式高层结合的方式,形成丰富的空间形态,同时建筑在层数上进行高低变化,形成一定的韵律感,拥有高低错落的沿街天际线,让建筑成为小区的第一景观。
⑵商业配套设施分布在积贤街和华山路布置商铺商业,形成连续的商业界面,同时在两条路的交叉路口布置集中商业,和周边的环境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
同时由于现路网为内环路网,亦可灵活考虑增加乐山路与集庆门大街沿街商业(3)幼儿园教育设施布置幼儿园设在A地块的西南侧的积贤街上,和小学形成呼应的同时,争取充足光照。
将幼儿园布置在小区出入口附近,拥有独立出入口,方便居民接送孩子,体现人性化设计。
整个社区的设计在住宅、商业、公建的形态之间相互结合,在空间和功能的分布上互相呼应,迎合居住区内部以及辐射周围居民的需求,并让城市肌理的合理延续得到提升。
2、规划结构分析小区规划形成“一轴、两心、两片区、多邻里”的结构模式,在设计上强调小区环境的均好性,创造多层次空间环境,构建和谐的新邻里环境,努力营造一个能够与城市过去、现在、未来对话的人文社区。
一轴:是指贯穿小区南北景观的主轴线,衔接着2个地块的入口广场和景观中心,起着引领整个小区空间、结构、景观的作用,是整个小区的景观引导轴线。
两心:由小区主干道结合建筑布局形成的两个主要景观中心,南北景观中心互相渗透。
两片区:由积贤路划分的两大不同类的住宅片区。
若干邻里:小区根据其内部空间关系,由建筑、道路、景观系统分隔成若干个组团结构,形成尺度宜人的邻里组团结构,与景观中心形成良好的渗透性,强调景观均好性。
3、道路系统规划(1)、动态交通规划道路交通系统可概括为“便捷直达,路在景中”居住区内部分采取人车分流的形式,机动车进入小区后可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场,尽量减少车流和人流的相互干扰,提高小区的安全性。
小区住宅电梯直达地下车库,居民停车后可直接通过电梯入户。
组团内道路根据需要设置5米宽的道路,行车分级明确的路网结构体系。
规划将步行系统和绿化系统相结合。
1-2米的步行道路联结贯通、曲折蜿蜒、曲径通幽,由它将小区入口、中心景观河外围景观绿地等各部分外部活动空间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优美的、人性化的住区户外活动空间。
(2)、静态交通规划静态交通组织以节约用地,方便出入,减少汽车对居住环境的干扰为原则。
地下停车库设置采光天井,解决车库的采光通风问题;地面车位设置在邻里组团路上,方便,快捷,结合住区环境设计。
主干道不考虑布置停车位,以减少对小区中心绿化环境的干扰。
非机动车停车主要采用地下停车的形式,统一停放,集中管理。
地上停车可以结合底层架空布置少量停车位,满足临时停车的需要。
(3)、消防规划小区道路分级布置,消防车通道的宽度间距和转弯半径等均符合有关的规范要求,保证消防车辆畅通无阻,可以顺利驶入小区。
道路路面宽不小于4-6米,尽头式道路长不大于200米,并在尽端处设回车场。
通过小区主环路和次路以形成消防环路,并保证每栋楼都有足够的消防登高场地。
每个地块设置2个消防出入口。
4、景观系统设计方案二——外环结构路网针对周边环境等一系列分析,我方设计了外环结构路网方案供甲方选择,本方案主要特点:1.主干道沿小区外围布置,所有地面机动车均沿主干道布置,人车分流,为小区居民提供安全、安静、相对集中的室外活动交流空间,各组团空间和中心景观互相渗透,更加体现环境均好性。
2.住宅采用正南北向布置,最大限度的接受阳光,更加舒适,但对沿街界面的美观和联系造成一定影响。
3.A地块两个小区出入口尽可能拉开,A、B两个小区主入口避免对上,回避交通拥堵问题。
4.由于采用外环道路,对东沿街商业界面连续性造成影响。
第四部分建筑专篇一、建筑风格通过对周边建筑风格的分析,本案采用时尚典雅的装饰主义(Art-Deco)风格,显地块品质,升华魅力城市,力争为南京安置房市场树立标杆。
该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物的高耸、挺拔,给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非凡气势,通过新颖的造型、热情温暖的色彩以及新材料的运用,成为一种摩登艺术的典范。
二、立面特点根据帕拉迪奥理论倡导理性的几何比例及规则,在方案中我们一再推敲及强调的就是古典的尺度感。
从建筑的使用性质及投资考虑上我们舍去了古典主义的外衣,提取了其最内在的精神内涵。
住宅运用现代建筑造型手法,融合传统的造型和符号,强调一种自然感、历史感和生活的亲和感,同时也是开发商的生活品味和身份价值的体现。
通过色彩、造型、材质的不同,将立面处理成几个层次,基座部分考虑建筑立面的稳重感和与人较接近的特性,用深色的石材贴面,同时又通过细部的处理来丰富近距离观看的细节。
建筑中段为暖色的真石漆,形式较为简洁,深浅颜色变化的线脚,配合封闭阳台、窗和空调机位的造型,使之具有优美的韵律感。
顶部为高低错落的屋顶,运用体块穿插关系,将两侧颜色加深,形成丰富的层次感,从而整个立面具备了完美的比例关系。
从整个规划上反复调整了整个社区高度的层次及空间感受。
在单体的层次营造了统一而丰富的高低错落,体现出细致中见典雅高贵,丰富中见浑厚韵味的住宅建筑的性格,达到了建筑艺术同居住氛围的完美结合。
三、平面设计说明本项目单体设计的户型面积包括45、55、65、75、85㎡共5种,设计采用了短板外廊方式,减少了住宅南向的凹槽,减少了建筑自遮挡,同时外廊计算一半建筑面积,能够提高户型的得房率,短外廊设计使电梯的效率也能发挥到最大。
交通空间的设计简洁高效,有效减少了公摊面积,北侧外廊一侧设置了花池,增加了空间立体绿化,加大了空间尺度,花池间隔布置时,局部可形成放大的空间,便于居民的交往。
户型设计亮点:第五部分绿色建筑专篇根据省政府正式颁发《江苏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要求《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将于今年正式制定出台,并将一星级绿色建筑控制指标纳入标准强制性条文。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旨在加快江苏绿色建筑发展、规范绿色建筑设计行为、提高绿色建筑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