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师眼中,不应该有坏学生李希贵先生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起步,到校长,局长,在探索教育改革过程中他的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
在学习了他的教育理论后,我对教师,教学,有了新的更深刻的感悟。
尤其是他的“在老师眼中,不应该有坏学生”这一观点对我触动很深。
在阐述他的这一观点时,他讲了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老师和同学一起当面揭穿一偷同寝室手表的女生,结果毁了这位女生的一生。
最后他总结道“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决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
第二个案例是遇到两个偷窥女厕所的男生时,他没有急于做出决定,而是先进行了调查。
调查后,他发现,这两个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行为是青春期的心理躁动和对异性的过分好奇所致。
于是,李希贵悄悄地拟订了一个教育计划,让这两个男生在健康的气氛中,在老师的关爱和同伴的友情里,慢慢融入到了班集体中。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变得开朗了,合群了,不知不觉过了危险的河流,不仅没了原先的坏习惯,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去衡量学生。
”李希贵说,“在教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失败了。
”
这两个案例同样是针对“问题少年”,可是教师处理的方法不同,
对学生的人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试想,如果一开始教师就教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敢于认错的孩子,那么,偷手表的那个女生也不至于会中途辍学去当小贩,从而毁了一生。
不过,好在李希贵先生在教育上及时反思,没有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第二次的事件就处理的很好,没有给学生留下思想和精神负担。
那件事就像是那两个少年人生中插播的广告,云淡风轻了。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很多问题。
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的必修课。
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追根溯源,找到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然后先别急着对症下药,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为他们想一想,这样解决是最好的方法吗?会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呢?对他以后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吗?考虑好了这些问题,再去对症下药。
每天自省,反思。
反思的不光是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处理事情的方法是否正确。
总之,让学生享受自由呼吸的教育,快乐的学习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