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恢复理念的矿山公园景观设计——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李军李海凤(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430072)摘要:随着矿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矿山的开采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如自然景观被破坏、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等。
在相关矛盾越来越突出的今天,矿山的生态恢复已成为中国当前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
该文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依据相关理论,对基于生态恢复理念的矿山公园景观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矿山公园景观设计生态恢复人文生态自然生态由于我国矿产开发长期处于无序状态,加之加工的技术总体比较落后,且矿山企业普遍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
因此矿山开发不仅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还严重影响了以矿产为主导产业城市的发展。
如何对矿山进行生态恢复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矿山公园的建设拉开了改善矿山环境行动的序幕。
矿山公园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采用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手段,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建设矿山公园是实现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对维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5年7月,首批国家矿山公园评审会评审通过了北京黄松峪等28个单位的国家矿山公园资格,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列其中。
1 项目概况黄石市地处长江中游,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江南聚宝盆之称,其中大冶铁矿是黄石矿山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距今已有1 700 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家机械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大冶铁矿产矿量日益减少。
为了实现大冶铁矿的可持续发展,并展示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相关部门决定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地质条件,在整合世界第一高陡边坡、亚洲第一硬岩复垦林的基础上,兴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2 相关概念的界定2.1 矿山公园“矿山公园是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科学考察等特定的空间地域。
[1]”2.2 生态恢复、人文生态、自然生态“美国生态学会对生态恢复提出了以下定义:生态恢复就是人们有目的地把一个地方改建成定义明确的、固有的、历史上的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竭力仿效特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及其变迁过程。
[2]”“所谓自然生态是指自然界物质、能量的循环流动状况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3]”“所谓人文生态是指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况及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它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整体发展水平与状况。
[3]”笔者认为矿山的生态恢复包括:自然生态及人文生态。
自然生态恢复能够改善被挖掘破坏的生态系统使之适于人们的生活;而人文生态恢复则有利于保护当地历史文化,并使之能够得到延续与3 国外废弃工业公园生态恢复设计的典型实例及设计手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开始以生态恢复及生态景观的理念对具有辉煌历史、生态环境恶劣、已经衰败了的工业废弃地进行开发利用。
如西雅图的炼油厂公园、德国海尔布隆砖瓦厂公园等。
3.1 西雅图的炼油厂公园西雅图的炼油厂公园是世界上对工业废弃地恢复和利用的典型案例之一,由理查德•哈格设计。
他在设计中有意保护一些工业废墟,包括一些生锈的、被敲破的和被当地居民废弃了多年的工业建筑物。
如锅炉房变为用餐地以及跳舞和即兴游戏的场所,排气压缩机工厂变成了儿童玩耍的大空间。
使废弃的工业建筑成为纪念物,它是对工业废弃地更新再利用的先例[4]。
这是一个以人文生态为理念的设计范例,利用工业设施及工业建筑作为景观要素,使之成为景观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能够完整地表达其历史,另一方面使其历史文脉能够得到延续。
3.2 德国海尔布隆砖瓦厂公园德国海尔布隆砖瓦厂公园设计者为鲍尔。
他把砖瓦厂设计成为一个混合式公园,包括为市民提供运动与体育锻炼的部分,保护原有砖瓦厂历史痕迹的区域,以及野草与其他植物自生自灭的区域等。
鲍尔在设计中并没有掩饰原有砖瓦厂与景观的矛盾,而是将两者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综合体。
如将砖瓦厂原有的一些废材废料、砾石作为道路的基层或挡土墙的材料;将旧铁路的铁轨作为路缘[4]。
该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废弃材料,使他们获得新的功能,来实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恢复其人文生态;同时也利用各种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来恢复其自然生态。
国外设计师们在废弃地的景观设计中都蕴涵了生态恢复设计的思想。
当然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总是相辅相成,互为映照。
在设计中应该将它们作为整体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与恢复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使之达到平衡。
我们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生态及景观设计理论,同时结合矿山公园的现状及人文历史,对矿山进行生态恢复设计。
4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设计理念及整体布局4.1 公园设计理念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设计中,通过生态恢复的景观设计手法来恢复矿山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
它充分展示了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矿业文化,为人们提供一个集旅游、科学活动考察和研究于一体的场所,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主题。
公园设计理念如下:(1)以生态恢复景观设计为手段通过各种生态恢复设计手法,恢复矿山公园的生态环境,再现怡人的自然生态景观,创造良好的游览环境。
(2)以深厚、悠久的矿山文化为内涵保护景区内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挖掘矿山后遗址等历史遗产,提供多角度观景点,力求将独特的矿业文化风貌展现给游人。
(3)以景观塑造为设计重点矿山公园设计中突出景观要素,如充分利用矿坑遗址打造恢宏的矿冶景观。
景区设置、景点命名、建筑形式、雕塑小品都力图体现矿山生态恢复主题。
4.2 公园整体布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整体规划分为“一园两区”,即“大冶铁矿主园区”和“铜绿山古矿业遗址景区”。
本文主要分析“大冶铁矿主园区”中的复垦生态林区的景观设计(图1~2)。
复垦生态林区分为百草石锅景区、悠境探寻景区、幽居营宿景区、枫之谷上景区、绝顶览山景区、复垦荣光景区(图3)。
5 生态恢复设计5.1 人文生态作为一个有上千年开采历史的矿山,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
场地中,有大量遗留的工业建筑物、构筑物、工业设施,如厂房、油罐、铁路、避雷针等,还有世界第一高陡边坡、亚洲第一硬岩复垦林。
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些人文元素,着力展现其独特的人文景观。
(1)矿山废弃建筑物、构筑物的再利用对矿山废弃建筑、构筑物进行再创造,使人们从它们那里发现以前工业景观的痕迹,并解读矿山历史。
①工业建筑。
矿山公园场地中遗留了大量的工业厂房。
公园设计中,在百草石锅、幽居营宿、悠境探寻景区,对质量比较差的建筑予以拆除,而对质量较好的建筑予以保留并进行重新设计,使它们的建筑生命得以延续。
百草石锅景区内旧厂房的建筑主体结构坚固、空间高大灵活、建筑体量大,厂房的改造比较方便。
设计中,厂房改为餐厅建筑,其中餐厅设置多个包间,如钳工班、焊工班等,把整个空间营造成矿工当年的生活场景。
悠境探寻景区在保留厂房空间形态的基础上设__计成咖啡厅、茶室。
幽居营宿景区把旧的工业厂房改造成宾馆、娱乐室、健身房等,使建筑开始新的生命。
通过对废弃工业厂房的再利用设计,使它可以开出丰富多彩的绚烂之花,让建筑创作走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道路。
②构筑物。
公园场地上有许多遗留的构筑物。
悠境探寻景区中保留原有煤气罐和避雷针,对他们进行装饰,使它们成为公园中别具一格的小品。
保留幽居宿营景区场地中堆放的废弃油罐,它与生长繁茂的樟树相掩映,形成了一道别具特色的景观。
对场地上原有工业设施的处理,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采矿遗留的历史矿坑的保护与开发大冶铁矿经过上千年的开采,形成了一个落差达444 m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图4)。
它是亚洲第一大天坑,也是世界矿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属于国家重要遗产。
它如实反映了当时大冶矿山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是他们归属感的基础。
同时,该矿坑也是独特的地质场地,其自身亦具有内在的独特性、稀缺性。
景观设计中并不试图掩盖或消灭这一人工痕迹,因为它是工业文明的价值见证,是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
为了体现对这一历史痕迹的充分尊重,设计中设置了多个观景点来观赏矿坑。
如枫之谷上景区的观景平台、绝顶览山景区的观景楼和其他景区中的一些观景平台等,为从不同角度欣赏矿坑提供了场所。
(3)体现矿区精神的复垦林复垦林原是大冶铁矿废石场,但经过大冶铁矿工人16年的努力,形成了今天这块亚洲最大的硬岩土地复垦基地。
该复垦林面积达247 hm2,由规则槐树数阵形成(图5)。
这是矿区经人工开凿后又生态恢复的景观,反映了矿区工人的毅力和坚韧的精神。
复垦林设计为复垦荣光景区,林间设计了一些木栈道、观景平台、休息亭。
在这里可以感受矿山工人的坚强意志。
5.2 自然生态(1)植物种植规划植物种植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为百草石锅等六个景区和连接各景区的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连接各个景区的道路两旁现状植被比较单一,设计中对现有乔木进行整合,并分段配植各式灌木和地被植物,各段主导色彩分别为:红、白、黄、紫。
红色系代表植被为红花继木、杜鹃、鸡冠花;白色系代表植被为葱兰、野蔷薇、大滨菊;黄色系代表植被为连翘、凌霄、云南黄馨;紫色系代表植物为夹竹桃、紫荆、紫茉莉、桔梗等。
这样不仅丰富了植物的多样性,也丰富了景观层次,给人以不同的景观感受(图6)。
各景区内在种植原有乡土植物的基础上(如铜草花等),还选择了一些耐贫瘠、耐干旱且有特色的植物。
这有利于恢复矿山的生态环境,也突出了各个景区的景观特色。
百草石锅景区内有农家蔬菜园和百草园。
在农家蔬菜园种植一些当地有观赏价值的各种时令蔬菜,如黄瓜、玉米、茄子、辣椒、豇豆等。
而百草园内则种植了各类中草药,如芍药、枸杞、中华常春藤等。
此景区的植物种植规划,一方面增加了植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用植物烘托了景区主题氛围,展现了矿山文化内涵。
悠境探寻景区现状植物景观较好,有大量的圆柏、槐树、狗尾巴草等。
规划中,保留原有植被,在重要节点处种植红枫、广玉兰、双面红继木等乔灌木,突出景观层次,同时也利于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幽居营宿景区,大量种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菊花,中心广场栽植广玉兰树阵,外围保留大片的樟树林,不仅丰富景区植物种类,而且植物景观相互映衬,形成良好效果。
枫之谷上景区,观景台附近种植贴梗海棠、杜鹃、双面红继木、天竺葵、红枫等乔灌木;外围种植灌木杜鹃、洒金桃叶珊瑚和树干高直、气势雄伟的枫香树、鸡爪槭林等。
既改善了其原有一片草地的单一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又以植物点题,待深秋时节能营造出浓烈的红色氛围,形成独特风景。
绝顶览山景区种植枫树林、紫藤、葱兰、云南黄馨等乔灌木,不仅改善了其原本光秃的自然生态环境,也使景观丰富,让人们能身处其中,体验“会当凌绝顶”的壮观景象。
复垦荣光景区在保留原有矿山工人种植的槐树的基础上,增加种植铜草花、双面红继木等适合在此生存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一方面改变单一树种植被的人工生态状况,恢复多样化的自然生态,以此形成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另一方面,丰富植物景观层次,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