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盛成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2007(2)班 200771078指导教师:李芳芝讲师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趋势,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我国各省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从而更方便引导正确消费。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结构特点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并作分类研究,总结得出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从理论角度出发,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
要增加居民合理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
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消费结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Abstract:For consummat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directing the consumption tendency, improving the daily living standard,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on each region of our country to discover the character and the laws for appropriate consumption. This paper utilizes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different structure featur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Through this paper we can know that people in our country which prefer to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express the increasing trend. In theory, the content of consumer demand reflect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nly study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can enhance the reasonable inhabitant consumption. It will provide the favourable politic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tri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insur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f we understand the trend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control the direction of consumption demands.Keyword: Consumption Structure;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目录1.消费结构的研究意义及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 (1)1.1消费结构的含义及研究意义 (1)1.2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 (1)2.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 (2)2.1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 (2)2.2聚类分析的结果 (3)3.国内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子分析 (4)3.1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因子分析 (4)3.2从各个因子得分图分析不同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 (8)3.3从不同类地区的三因子得分中分析居民消费结构差异 (9)4.对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的建议 (11)4.1消费结构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4.2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11)4.3对于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出建议 (11)参考文献: (14)1.消费结构的研究意义及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1.1消费结构的含义及研究意义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具体来说,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
其中消费的最主要特征是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指消费中不同商品或劳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
包括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居住消费、交通通讯消费、医疗消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文娱教育消费和其他消费等八个支出子项。
消费结构可以按实际支出的各方面分为吃、穿、住、用、行等具体形式;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重要问题, 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为合理的消费结构及消费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不仅反映了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 而且也为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考察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可以从侧面反映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是联合国划分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全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消费结构已经逐渐趋向合理化,本文是借鉴全国2010年的统计年鉴资料,侧重从全国各省市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状况的多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探讨各地区之间消费质量与水平的差距。
建立反映城市居民消费状况的因子分析模型,探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下的各省市地区居民的消费差异性,也为更好的为经济发展中等地区的未来消费趋势作出良好的预期。
1.2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改革开放三十年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经济规模急剧扩大。
2010年GDP总量达到39.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
经济蛋糕做大了,但国内居民享用的份额却在不断下降,其突出的特征是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
我国最终消费率由59.6%下降到48.8%,十年平均消费率为56.6%,比世界平均消费率(78%左右)低20多个百分点。
我国的消费率不仅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长期呈下降趋势。
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组成,其中居民消费是主体,一般占最终消费的70%以上。
目前我国最终消费率过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居民消费持续走低造成的。
我国居民消费率从1998年的76%下降到2009年的35%,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而同期政府消费由14.3%上升到15.3%;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持续扩大。
在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中,2009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为74.4%和25.6%,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比重比1998年分别提高和下降11.3个百分点。
由于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国内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经济增长过份依赖投资和出口。
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1998年的57.1%下降到39.4%,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而消费的拉动作用相对弱化。
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既定时期内只取决于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
而且收入水平上升下降,只是构成了需求增加或减少的上限,其对需求总量的实际影响,则是由消费倾向决定的。
因此,对消费需求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主要是消费倾向。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前十余年间,我国商品供应短缺,居民也大多数处于低收入阶段,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较高,如若不适时地抑制消费,会加剧商品供应短缺程度,而且也难以实现高积累率和高投资率,从而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国家实行的是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所以会逐渐出现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的趋势。
那么,我们实行消费战略转移的目的并不是提高居民消费倾向而是尽可能使居民消费倾向递减的趋势放缓。
2.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2.1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聚类分析是一种建立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将一批样本数据根据其各种特征,按照性质上的相似程度在没有案例对比的情况下进行分类,产生多个分类结果。
其结果得到同一类中的每个个体在特征上都具有相似性,不同分类间的个体特征差异性较大。
我国有32个省市自治区,如若对每个地区进行分析则太过繁多。
以此把消费结构类似的省市自治区进行划分,化多地区为少数分类,以便接下来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更具代表性的结论。
此文利用SPSS13.0版软件并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中全国各地区居民平均消费支出的数据,进行全国各省市地区的层次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层次聚类分析中的类成员地区5类4类3类1 北京 1 1 12 天津 2 2 23 河北 3 3 24 山西 3 3 2续(表1)5 内蒙古 4 2 26 辽宁 4 2 27 吉林 3 3 28 黑龙江 3 3 29 上海 5 4 310 江苏 4 2 211 浙江 1 1 112 安徽 3 3 213 福建 4 2 214 江西 3 3 215 山东 4 2 216 河南 3 3 217 湖北 3 3 218 湖南 3 3 219 广东 1 1 120 广西 3 3 221 海南 3 3 222 重庆 4 2 223 四川 3 3 224 贵州 3 3 225 云南 3 3 226 西藏 3 3 227 陕西 3 3 228 甘肃 3 3 229 青海 3 3 230 宁夏 3 3 231 新疆 3 3 2 2.2聚类分析的结果当按照人均消费性支出金额大小分类时,由表1可以清楚的看到,当把我国各地区分成4类时,北京、浙江、广东这三个消费较高的省份自成一类;上海市自成一类,消费支出最高;天津、内蒙古、辽宁、江苏、福建、山东、重庆为一类,其余省份自成一类为消费支出最低的一类。
聚类分析的结果与现实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划分相一致,第一类地区消费能力强,结构更加合理;而第二、三类地区,虽然经济不如第一类地区,但在未来的快速发展中,自身的消费结构将发生改变,更加趋向第一类地区。
本文在此取四类地区为本文结论的分析要素。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他们的消费水平较高,非物质消费在人均消费中的比例比较大;反之,经济不发达地区,他们的消费水平较低,物质性消费在总人均消费中的比例比较大。
3.国内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子分析3.1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变量间的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 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
在《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消费性支出包括8大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