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五岳和五大淡水湖

中国五岳和五大淡水湖

中国五岳资料五岳为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

他们是以中国的中原为中心,分别属于东、南、西、北、中的五座大山。

自古至今,其名望甚高,有“五岳归来不看山”之说。

五岳的得名,据说最早可追溯到尧舜的时代,尧命羲和氏四子分管四岳。

那时“四岳”是主管方岳的官吏职称,天子巡狩时,各主管方岳的官吏在驻地选择一座高山,放火发出信号,以召集诸侯。

于是,最早的几座发信号的山便成了岳官的首府。

舜时,岳官的职称开始与这些名山的山名统一起来。

至今作为一种制度,则始于汉武帝之时,到了汉宣帝,才确定五岳为: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中岳——河南山,南岳——安徽天柱山,北岳——河北大茂山。

以后,隋代改南岳为湖南衡山,明代改北岳为山西恒山,最后始成今日之五岳。

(一)东岳泰山——“五岳独尊”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自然保护区协会副主席卢卡斯到我国泰山进行考察。

事后,他称赞泰山是“自然与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的典范”。

同年,该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泰山等六处名胜列入《世界遗产清单》,作为全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位于山东省泰安县境的泰山,又称“岱宗”、“岱”即大山,“岱”为长辈,意即:泰山是中国大山的长辈。

泰山雄踞于山东省中部,海拔1545米。

在五岳的高度中,排行第三,却被称为“五岳只首”、“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在中国的名山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据说,随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佳话流传,它的名望就越来越高了,逐渐成了“伟大”、“崇高”的象征。

历代帝王把它视为“神”的化身。

据史书记载:历代有72位皇帝到泰山封禅,文人墨客也多以游泰山为快,并以诗词歌赋、题字等来歌颂泰山。

因此,在这里留下的文物古迹颇多。

从山脚的岱庙到山顶的碧霞寺,沿途有无数的碑刻和古建筑,可说是一座文物宝库。

山脚下的岱庙,规模宏大,是中国几个主要的宫殿式建筑群之一;碧霞寺是金属构件与土木砖石融合在一起的特殊建筑;名胜古迹不可胜数。

泰山这胜在于登,等泰山,起于山脚的岱宗坊,从这里到南天门,共有7000余石级。

登上者自得其乐。

(二)西岳华山——奇险第一西岳华山位于西安市东120公里处的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以奇险峻秀著称,素称“天下奇险第一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其主峰落雁(南峰)、朝阳(东峰)、莲花(南峰)顶天而立,玉女、五云、云台等峰互为映衬,峰层叠翠状如花朵。

《水经注》说它:“远而望之若花状。

”故名华山。

岩洞与楼台多依山而建。

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凌空而架设的长空栈道,以及千尺、白尺峡、耳崖、上天梯、苍龙岭、老君犁沟等险道都异常险峻。

“华山自古一条路”,仅南北一线,计程约10公里。

建国以后,对山路曾多次整修,并加强铁索等安全措施,以便于游人观赏奇景。

(三)衡山四绝——“南岳独秀” 衡山又称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山势雄伟,绵延数百公里。

七十二峰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五峰最有名。

最高峰为祝融峰,海拔1290米。

“南岳四绝”是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阁之秀和水帘洞之奇。

衡山由于气候条件优于其他四岳,处处是茂林修竹,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之誉。

衡山的烟云可与黄山媲美。

山上寺庙众多,其中福严寺、南台寺、藏经阁、方广寺等最为有名。

山脚下的南岳庙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大9.85万平方米,有庙宇九进,是南方数一数二的大庙。

(四)中岳嵩山——胜迹如云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峰县境,因地处中原,古称“中岳”。

其主峰峻极峰海拔1584米。

山峰多寺也多,有“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寺”之说。

山的古迹甚多,最雄伟和最著名的是位于嵩山南麓的中岳庙,庙中保存了300多株古柏和10万多平方米的古建筑。

在嵩山附近,有嵩岳寺塔、嵩阳书院、观星台、少林寺、塔林等著名古迹。

这里用有六处“中国之最”:1。

中国最早的禅宗寺院——少林寺,2。

中国现存最大的少林古塔群,3。

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嵩岳寺塔,4。

中国现存的保存完整的天文台(告成观星台),5。

中国现存的最古的汉代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6。

中国最古最大的汉封将军柏。

(五)北岳恒山——海拔最高五岳中以北岳恒山最高,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四公里处,绵延150余公里。

主峰天峰领海拔2017米。

高耸入云,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恒山的形势险要,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北宋名将杨继业曾置重兵于此,在悬岩峭壁筑堡楼营垒,架吊桥栈请道,至今遗迹犹存。

从恒山脚下的磁峡口进峡,峡越窄,崖越高。

在往里就是半壁之间的名胜——悬空寺。

此寺建于北魏时期,上载威岩,下临深谷,巧妙地镶嵌在悬岩峭壁之上,就岩起屋,共有木构楼阁殿堂40余间,为一组悬于半山的古代建筑,堪称奇景,蔚为壮观。

此外,恒山的大字湾石刻,在平整的石面上着“恒宗”两个大字,字高约7丈,宽约4丈,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刻字,已历500余年,保存完好,堪称奇迹。

中国五岳资料东岳泰山:泰山坐落在山东省中部,为中国五岳之首,古称“岱宗”,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高度居五岳第三位,但它却被历代称为“五岳独尊”,原因首先是泰山平地拔起,山势雄伟,更重要的是泰山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它是历朝统治者祭天的场所,目前山上有古寺庙22处、古遗址97处、历代碑碣819块、摩崖石刻1018处。

泰山山麓的岱庙为泰山第一名胜,天贶殿是岱庙主殿,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画有《泰山神出巡图》。

岱庙内陈列的沉香狮子、温凉玉、黄蓝釉瓷葫芦瓶誉为泰山镇山“三宝”。

西岳华山: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县城南。

海拔2160米,以险峻著称。

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

华山五峰为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中峰玉女、北峰云台。

峰上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峡、擦耳崖、苍龙岭均为名闻天下的极险之道。

华山脚下西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的神庙,创建于西汉,至今仍保存着明、清以来的古建筑群。

因其形制与北京故宫相似,有“陕西故宫”之称。

南岳衡山:衡山位于湖南中部衡山等县境内,海拔1290米。

南岳古木参天,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郁香,以风景秀丽著称。

南岳庙是衡山最大殿宇。

祝愿融峰之高、藏经楼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称为衡山四绝。

近年又开辟了麻姑仙境、穿岩诗林新景点。

北岳恒山: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东,海拔2017米。

相传4000年前舜帝巡狩四方,见此山势雄伟,遂封北岳。

恒山分东西两峰,双峰对峙,浑水中流。

山上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之间散布着楼台殿宇,以幽静著称。

恒山景观之最为悬空寺,建于恒山金龙口西崖峭壁上。

据恒山志记载,始建于北魏晚期(约公元6世纪),全寺有殿琮楼阁40间,在陡崖上凿洞插悬梁为基,楼阁间以栈道相通,风景优美,别具一格。

中岳嵩山: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境内,海拔1440米,以峻闻名。

嵩顶有峻极峰,是嵩山最高峰。

嵩山东端中岳庙,是我国最早的道教庙宇。

嵩岳寺塔始建于北魏,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

嵩阳书院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嵩山西部北麓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发源地,也是我国少林拳的发源地。

中国五大淡水湖资料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的南岸,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在洪水位21.69米时,湖长170.0公里,平均宽度17.3公里,面积为396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9.19米,平均水深5.1米,蓄水量149.6×108立方米。

鄱阳湖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主要入湖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湖的西北是避暑胜地庐山。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的长江中游以南,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它的面积在枯水期约有3100平方公里,洪水期为3900多平方公里,湖区总面积达18000平方公里。

容积达一二百亿立方米。

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在岳阳楼上可以俯瞰洞庭湖的景色。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湖区属江苏省。

是中国东部近海地区最大的湖泊,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

湖区总面积约为31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为2420平方公里。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湖区属于江苏省。

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

过去认为是由长江、钱塘江下游泥沙封淤古海湾而成,有一种说法是近一万年前陨石撞击形成的湖荡区,产生了太湖、阳澄湖、淀山湖、金鸡湖、独墅湖、汾湖等众多湖荡,天体猛烈撞击而产生了一次较强大的地震等破坏,故古人称太湖为震泽。

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公尺,蓄水27.2亿立方公尺。

主要水源有二∶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为70多条溇港注入;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

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泄长江,以娄江(下游称浏河)、吴淞江(下游称苏州河)、黄浦江为主(“三江”)。

黄浦江为最大泄水河道,约占总出太湖鼋头渚水量的80%。

其馀诸河港流量较小,每因海潮顶托或江水上涨而倒流。

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连同进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水系。

对航运、灌溉和调节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

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它自镇江谏壁口引长江水南流,穿过太湖水系众多的河流和湖荡,吞吐江湖,调节水量,成为这个水网的重要干流。

湖中现存岛屿40多个,以西洞庭山最大。

东岸、北岸有洞庭东山、灵岩山、惠山、马迹山等低丘,山水相连,风景秀丽,为著名游览区。

沿湖丘陵和湖中岛山盛产茶叶、桑蚕以及亚热带果品杨梅、枇杷、板栗、柑橘等。

太湖平原旧河网大都河道浅窄多曲、排灌系统紊乱,洪渍仍是潜在威胁。

现已进行统一规划,禁止盲目围垦,并整修河道,增加排洪能力,提高引灌效益。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

湖区总面积为2069平方公里。

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

流入洪泽湖的河流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

泽湖古称破釜塘。

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其时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难。

当龙舟经过破釜塘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

炀帝大喜,自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于是便把破釜塘改名为洪泽浦。

唐代开始名洪泽湖。

洪泽湖的整个形状很像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天鹅。

由于洪泽湖发育在冲积平原的洼地上,故湖底浅平,岸坡低缓,湖底高出东部苏北平原4-8米,成为一个"悬湖"。

在治淮以前,洪泽湖汪洋一片,既无固定湖岸,又无一定形状。

参照对淮河的治理,对洪泽湖也进行了整治。

现在湖区的东部大堤宽50米,全长67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

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

这条长堤不仅保护着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和千百座村镇,而且拦蓄的丰富水源为航运、发电、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