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


3、教育的环境及自由、纪律与工作评价 教育的环境及自由、
自由教育思想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思想基础和基本原则。 自由教育思想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思想基础和基本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生命潜力的自发冲动表现为自由活动,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生命潜力的自发冲动表现为自由活动,引导还 是压制儿童的自由活动是区分教育好坏的标准。 是压制儿童的自由活动是区分教育好坏的标准。 蒙台梭利称儿童为“成人之父” 呼吁成人净化心中的爱, 蒙台梭利称儿童为“成人之父”,呼吁成人净化心中的爱,关心并 承认儿童的权利,让儿童自由发展。 承认儿童的权利,让儿童自由发展。 认为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主动而非被动的。 认为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主动而非被动的。 自由、工作和纪律,是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的三根支柱, 自由、工作和纪律,是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的三根支柱,它们 通过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 通过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 “儿童之家”的一大特点是儿童通过自由活动和工作养成守纪律的 儿童之家” 习惯,这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习惯,这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四) 儿童教育的内容
1、感官教育 2、读、写、算的练习 3、实际生活练习
1、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重视感官教育的原因:幼儿正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 , 蒙台梭利重视感官教育的原因 : 幼儿正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 为了不失时机,是感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感官是心灵的门户, 为了不失时机 , 是感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感官是心灵的门户, 感官 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与她从事特殊教育时形成的基本信念, 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 ;与她从事特殊教育时形成的基本信念 , 智力低下是教育的问题” 即“智力低下是教育的问题”。 她的感官教育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的训练。 她的感官教育主要包括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及触觉的训练 。 儿童之家” 她设计了各种有独创性的教具, 在 “ 儿童之家 ” 里, 她设计了各种有独创性的教具, 感官教具的特点 和使用要领: 和使用要领: 第一,教具根据其用途分为不同的种类(如大小、重量等) 第一,教具根据其用途分为不同的种类(如大小、重量等)。 第二,每种教具各训练一种特殊的感觉。 第二,每种教具各训练一种特殊的感觉。 第三,教具能控制儿童范使用不当的错误。 第三,教具能控制儿童范使用不当的错误。 遵循原则: 遵循原则:循序渐进 采用方法: 采用方法:分解法
2、读、写、算的练习
蒙台梭利认为, 岁的儿童已经具备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能力; 蒙台梭利认为,3-6岁的儿童已经具备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育者应该利用这种能力,为儿童准备适当的教材、教具, 教育者应该利用这种能力 , 为儿童准备适当的教材、 教具, 并提供正 确的学习途径。 确的学习途径。 儿童之家” 她打破常规,将写字的练习先于阅读的练习。 在“儿童之家”里,她打破常规,将写字的练习先于阅读的练习。 她的识字法德渐进程序大致如下: 她的识字法德渐进程序大致如下: 第一阶段,练习执笔、用笔的机械动作, 第一阶段,练习执笔、用笔的机械动作,训练儿童的肌肉机制和 握笔能力。 握笔能力。 第二阶段,掌握字母形体。 通过视、 听觉相结合的练习, 第二阶段,掌握字母形体。(1)通过视、触、听觉相结合的练习, 了解字母的形体。 辨认字母的形体。 记住字母的形体。 了解字母的形体。(2)辨认字母的形体。(3)记住字母的形体。 第三阶段,练习词组。 第三阶段,练习词组。
蒙台梭利
07级小学教育 07级小学教育1班 级小学教育1 ——郭华 制作) ——郭华(制作) 郭华(
蒙台梭利——20世纪最杰出的幼儿教育家 蒙台梭利——20世纪最杰出的幼儿教育家
玛 丽 亚 • 蒙 台 梭 利 ( 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被称为 1870—1952) 20世纪最杰出的幼儿教育家。1896 20世纪最杰出的幼儿教育家 世纪最杰出的幼儿教育家。 年她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年她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精神病治疗所,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精神病治疗所, 后来成了智力障碍儿童学校的校长。 后来成了智力障碍儿童学校的校长。 1904年 她成了一位人类学教授; 1904年,她成了一位人类学教授; 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建立一所全日 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建立一所全日 制幼儿园“儿童之家” 1909年蒙 制幼儿园“儿童之家”。1909年蒙 台梭利根据对“儿童之家” 台梭利根据对“儿童之家”经验的 总结,写出《蒙台梭利方法》一书。 总结,写出《蒙台梭利方法》一书。 此书风靡一时, 此书风靡一时,被译成二十多种文 字在世界广为流传。 字在世界广为流传。
3、实际生活练习
“肌肉教育”或“动作教 肌肉教育” 育” 第一项, 第一项,日常生活 技能学习。 技能学习。 第二项,园艺活动。 第二项,园艺活动。 第三项,手工作业。 第三项,手工作业。 第四项,体操。 第四项,体操。 第五项,节奏动作。 第五项,节奏动作。
五、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评价
蒙台梭利继承和改造了裴斯泰洛齐【瑞士】和福禄培尔【德国】 蒙台梭利继承和改造了裴斯泰洛齐【瑞士】和福禄培尔【德国】等 教育家的思想,应用当时的医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知识, 教育家的思想 , 应用当时的医学 、生理学 、实验心理学知识 ,结合自 己的实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 己的实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 她的方法强调儿童有选择活动的自由, 她的方法强调儿童有选择活动的自由,相信儿童有自我教育和自我 约束的能力,重视儿童早期智力发展,主张通过自由活动形成纪律。 约束的能力,重视儿童早期智力发展,主张通过自由活动形成纪律。 她采用精心设计的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具使自己的方法发挥了巨 大的教育作用。 大的教育作用。 所有这些都是对当时盛行的传统教育的有力挑战,推动了20 世纪 所有这些都是对当时盛行的传统教育的有力挑战 , 推动了 20世纪 初蓬勃兴起的新教育运动。 初蓬勃兴起的新教育运动。 蒙台梭利作为一位成功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方法对20世纪学前教 蒙台梭利作为一位成功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方法对20世纪学前教 育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由于她的方法脱胎于低能儿童教育方法, 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但是 , 由于她的方法脱胎于低能儿童教育方法 , 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训练的性质和神秘主义的色彩。 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训练的性质和神秘主义的色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特点
第一,具有独特的心理 第一, 胚胎期。 胚胎期。 第二,心理具有吸收力。 第二,心理具有吸收力。 第三,发展具有敏感期。 第三,发展具有敏感期。 第四,发展具有阶段性。 第四,发展具有阶段性。
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心理发展三阶段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儿童发展其内在力量,使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儿童发展其内在力量, 儿童的潜能得到自然发展,成为身心健康的儿童, 儿童的潜能得到自然发展 , 成为身心健康的儿童 ,儿童的心理发展与 遗传、环境有关系。 遗传、环境有关系。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自然过程,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自然过程,它可以划分为 不同的阶段和敏感期。蒙台梭利主要研究儿童第一阶段的发展。 不同的阶段和敏感期。蒙台梭利主要研究儿童第一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0-6 岁 。 0-3 岁为胚胎期 , 3-6 岁为个性形成期 。 这时儿 岁为胚胎期, 岁为个性形成期。 第一阶段 : 童记忆、理解和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表现出对成人影响的敏感。 童记忆、 理解和思维能力逐渐发展, 表现出对成人影响的敏感。 这一 阶段是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任何疏忽和偏差都会造成永久性缺陷。 阶段是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 任何疏忽和偏差都会造成永久性缺陷。 第二阶段:6-12岁, 是平稳发展时期 。 儿童开始具有抽象思维能 第二阶段 : 12 岁 是平稳发展时期。 产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感。儿童终生智力兴趣是在这一时期确定的。 力 ,产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感。儿童终生智力兴趣是在这一时期确定的。 第三阶段:12-18岁,称为青春期。这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又一重大 第三阶段:12-18岁 称为青春期。 变化时期,是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变化时期,是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一) 生平与教育活动
1896年成为意大利第一 位医学女博士。 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 开办“儿童之家”。 1909年著《蒙台梭利方 法》。 代表作:《蒙台梭利手册》 《教育人类学》《童年 的秘密》《儿童的发现》 等
(二) 论幼儿的发展
1、儿童心理发展与遗 传、环境的关系 2、儿童心理发展的具 体特点
2、自由、纪律及工作 自由、
(1)蒙台梭利提出,真正的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给学生以自由, 蒙台梭利提出,真正的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给学生以自由, 是允许儿童按其个性个别地、自发的表现。建立了“ 是允许儿童按其个性个别地 、自发的表现 。建立了“ 有准备的环境中 的自由”的教学法。 的自由”的教学法。 她认为儿童也是要遵守纪律的, (2)她认为儿童也是要遵守纪律的,真正的纪律对于儿童来说必须是 主动的,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主动的,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她认为儿童竟然“喜欢工作甚于游戏” 儿童工作的特征: (3)她认为儿童竟然“喜欢工作甚于游戏”,儿童工作的特征: 第一,遵循自然法则,服从内在的引导本能; 第一,遵循自然法则,服从内在的引导本能; 第二,无外在目标, 建构为人”或自我实现; 第二,无外在目标,以“建构为人”或自我实现; 第三,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性与建构性的工作; 第三,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性与建构性的工作; 第四,须独立完成,无人可替代或帮助完成; 第四,须独立完成,无人可替代或帮助完成; 第五,以环境为媒介来改进自己,形成自己与塑造自己的人格; 第五,以环境为媒介来改进自己,形成自己与塑造自己的人格; 第六,依自己的方式,速率进行,为自己的内在需要而重复。 第六,依自己的方式,速率进行,为自己的内在需要而重复。
1、儿童心理发展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儿童心理发展与遗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