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①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②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1)丁香结指的是________,象征着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①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说一说你对画线句子②的理解。

(4)文中引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有何作用?()A. 通过赏花激发了作者浓浓的诗情画意。

B. 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C. 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空间。

D. 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答案】(1)丁香花的花蕾;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2)比喻(3)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就因为有了这永远解不完的结,我们的生活才有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C【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画线句子①把“人生中的问题”比作“结”,是比喻。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丁香花的花蕾、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2)比喻(3)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就因为有了这永远解不完的结,我们的生活才有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C【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春节冰心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

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

从腊月廿三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

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

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

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

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

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

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的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

”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

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1)“恋恋不舍”的意思是_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

(2)我”屋墙上挂的是“________”上面的人物是“________”,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________”,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作者家乡元宵之夜南后街的热闹景象。

(4)为什么“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答案】(1)形容舍不得离开;依依不舍(2)走马灯;三英战吕布;金鱼灯;白兔灯(3)元宵之夜,街上店铺的花灯都点起来了,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昼,观灯的人络绎不绝,街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景象。

(4)因为年过完了,要投入到学习中了。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恋恋不舍”的意思是形容舍不得离开。

依依不舍(2)走马灯、三英战吕布、金鱼灯、白兔灯(3)元宵之夜,街上店铺的花灯都点起来了,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昼,观灯的人络绎不绝,街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景象。

(4)因为年过完了,要投入到学习中了。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课外阅读母爱是一根穿针线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

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

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

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什么?(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骄傲—________(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什么?(4)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你知道该怎样做吗?【答案】(1)穿针线(2)自豪(3)解释说明(4)孝顺母亲,关心母亲的日常生活。

【解析】【分析】(1)考查的是学生对母爱的理解。

(2)考查的是近义词的理解。

(3)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作用。

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_______使人惊叹,_______叫人舒服,_______愿久立四望,_______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_______到________顺序写的。

(1分)(2)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1分)________(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________(4)画横线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________(6)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________(7)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________ 。

(8)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这种境界,________ 使人惊叹,________ 叫人舒服,________ 愿久立四望,________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9)一碧千里的意思是:________ 。

【答案】(1)景;人(2)文中写出草原的绿。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流入天际、绿毯、绿色、渲染。

(4)广阔无边的大草原;羊群(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用骏马和牛这些实际景物引起的。

(6)作者来到了草原上。

(7)都是描写的绿色景物(8)即使;又;既;又(9)千里之内的距离都是绿色的。

本文形容草原的无边无际,非常广阔。

【解析】【分析】这一自然段写的是“我”看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的奇丽风光。

这一段可以分为草原景色和作者感受两层。

写草原的景色,基本采取远望和整体感知的笔法来描述的,从天空到地面、从小丘到羊群,再到骏马和大牛,线索是先整体后局部。

这一段,作者紧紧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而把这种想像准确地表达出来则是运用了非常恰当的比喻。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