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千万别跟学生急
案例:
那天自习课,我进到教室检查的时候,正好看见一个同学回头跟后面同学说话,于是我就批评他不遵守自习纪律。

可是这个同学不承认,说是后面同学问问题,我见他顶撞,便生气了,大声说:“别管别人,我就看见你说话了,你就是不对。

”而学生也显得情绪很激动,与我争辩起来,争辩的结果是双方声音都越来越高,彼此说着自己想说的话。

我越说学生越不服,而学生越争我越生气,最后我让学生去学生处写检查,而学生却拿起书包回家了。

案例分析:
在这个例子中,虽然学生确实是犯错误在先,但老师的处理方式也存在着问题。

一般在学生出现错误或被当众批评时,可能会出现害怕、羞愧、愤怒等负面情绪;同样当老师被顶撞时也会出现气愤等负面情绪。

而人在出现负面情绪时,一是思维会变得狭窄或被阻断,二是会只顾表达而忽略倾听。

从而会把本来并不大的问题激化。

认识到这一点,对老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老师在和学生相处的时候如果发现自己处在不良的情绪状态的时候,首先要意识到在这个时候自己说话可能会不够全面,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批评学生。

其次,要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平复自己的情绪,以使自己的思维能够正常,从而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面临的情况,找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老师如果发现学生处在不良的情绪状态时,也要意识到,在这个时候与学生讲道理很可能他是听不进去的。

因为这时思维是受阻的,不能对老师所说的话进行良好的消化,也就是此时老师讲道理或批评是没有效果的。

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平复情绪,运用一些有效的身体语言,如用手抚摸学生或给学生轻轻地拥抱传递老师的关爱,或者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等待学生调整自己的情绪。

待学生冷静下来以后再去和他探讨问题,分析他的错误。

在和学生相处的时候,老师要谨记
的不要和学生着急,要为学生着想。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管理学生要细心
这个学年,我接受了一个全新的班集体。

在此之前我对班主任工作最多只是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较少。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工作,我对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结合自己在班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案例,我谈一下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

前不久,卫生扫除(因为我们班卫生打扫是隔一段时间换一次值日表,为的是让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哪项工作都不易,这次是五名女同学拖教室地面)。

晚自习前,我来检查,一看,当场怒从心起,教室地面脏乎乎一片。

我压抑着没有发火,让拖地的同学在拖一遍。

话是下去了,可是看着他们却老大不情愿,没涮拖把拿来就拖,更有甚者一只手拿着拖。

我强忍着怒火(我的一条准则是不在班内发火,我认为那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要过一把自己拖起讲台。

卫生委员看不下去,上来帮我。

拖完讲台,我让全班同学起立看着讲台,生硬的说了一句话:是可以拖干净的。

第二天,专门拿出我的一节课,我开了一节班会。

没有一句批评,带着一种惋惜的口气,结合我班入学以来出现的各种问题,我给同学们讲了做人的态度,讲习惯的养成,讲细节影响成功的道理……并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

临近下课,我带有鼓动性的问了一句:今天下午在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能不能做好?全班异口同声:能!我知道有效果了。

果然,下午卫生扫除我再去检查的时候,教室内真是变了个样,干干净净,整
整齐齐;更没想到的是有几名同学还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谈了自己的认识。

趁热打铁,我给了她们赞许和鼓励,并向全班同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班主任,作为管理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首先,班主任是核心,是引导者,更是组织者。

班主任应融入到学生当中,成为学生信服、尊敬的“领袖”,万不可与学生对立,成为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不要当众发脾气,起不到好的效果,却会在学生心中造成老师爱发火不亲善的影响,久而久之,难以服众。

其次,班主任管理要公平。

大事公平,小事更要公平。

公平体现在你的一言一行,你的一举一动;男女同学要公平,成绩差异同学要公平,班委与同学之间要公平。

处理问题要就事论事,尽量避免带有个人色彩;不要针对个人,而做出相应处理要统一要求。

再次,班主任要以身作则。

中学生最容易模仿,班主任的一些思想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有些时候,在处理一些细节问题时,“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动作就能胜过千言万语,所以,在处理上述问题时,我没有批评,而是用行动去做,以老师的行为和力量去影响学生的思想。

最后,我要谈的是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

不要吝惜你的赞扬之词,有问题及时处理,有了进步更要及时表扬。

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更渴望得到表扬,这会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增强信心,也会是班主任融入到班级体,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良溶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