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1.案例分析是进行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训练,看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但案例分析可以总结一些基本的思路。

2.我们在课程学习中的案例分析基本思路,大致如下:当我们面对一则案例或者案例材料:首先要仔细阅读它,如果考试的时候,建议不要着急回答,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要什么,同时平心静气认真把案例材料看上两遍。

第二步,要重点清理一下事实情节,特别是包含着一些可以讨论教育思想问题,又与题目要求直接相关的那些关键性的事实或情节。

第三步,尝试回答,即将你认为重要的事实或情节,拿来与自己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相对照比较,再结合一些理论认识观点,尝试得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

形成对此案例或案例材料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看法,叙述越全面越好。

【案例一】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

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

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

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请你帮助分析一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参考答案】:1、是老师,身教‛不利。

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

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化‛为学生的需要。

2、是言教不服。

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

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当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3、是心教不诚。

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

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

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

‛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案例二】在学校教育中,有的班主任怕问题生在课堂上影响他人,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

就拿安排座位这件事来说,有的班主任采用了下面的某一做法:(1)设“隔离带”,其典型的做法就是前后左右都是女生,中间安排一名问题生,让他处于包围圈之中。

(2)有的老师喜欢为纪律差的学生设“专座”。

有的老师把“专座”设在眼皮底下,这样便于控制;有的老师设在犄角旮旯,以减少影响。

(3)有的老师喜欢用“游击式”的方法来安排座位,对那些纪律问题严重的学生,班主任今天当众命令他“坐这”,明天命令他“坐那”,意在找一个有利于克服他毛病的环境。

可班主任没想到,他会像火种一样,坐到哪,哪儿的学生就会说起话来。

最后老师也不得不承认“哑巴挨着他,也会开口说话”。

请问:这些做法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吗?为什么?【参考答案】:首先要说,为纪律差的学生设立,专座‛是完全不能解决方法的。

1、治标不治本。

班主任老师带上有色眼镜看待,专座‛上的孩子,甚至任课老师、其他同学,都会对专座学生产生偏见;而,专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影响身心健康,更严重的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和学生健康成长,最终有可能演变成,哑巴挨着他,也会开口说话‛的现象。

设立,隔离带‛,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难免会发生带动到其他女生说话,甚至会影响到坐在他周围的学生的学习。

2、按需施教才是根本之道。

,如果说‘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感情基础,那么‘了解’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之源‛。

每一位问题学生都会他产生问题的原因,只要我们能细心、耐心、真心地去了解每一位问题学生,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了解他们真正所需要的,即使找不到最好的,药方‛去根治他们,我们也能用我们的爱,在他们所缺失的部分关爱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不只会讲大条道理,还是他们可以倾诉的朋友,这样能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教导他们如何调节自己,使他们慢慢地步向正轨,慢慢地改掉不好的习惯,慢慢地学好。

这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生的办法。

【案例三】材料一:去年十月,我接手了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接班后,我用不苟言笑、严厉来维护着“师道尊严”,竭尽所能地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

在我的“威严”的“震慑”下,孩子们对我必恭必敬。

上课时,一个个坐得笔直,没有人敢说话,他们的眼神不敢再淘气,眼里流露的是顺从,是紧,还有一点畏惧。

材料二:在面对课堂上不守纪律、做小动作的学生时,我不再板着脸训斥,拍着桌子吆喝,而是换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去对待。

我尝试着用其他的方式善意地提醒学生改正缺点。

对上课讲话、不听讲的学生,我写字条提醒他们:“如果你能参与到课堂发言中,那有多好啊!”对上课爱做小动作,不举手发言的学生,我鼓励他们:“你只要肯努力,一定能行,快快行动,我们都看着你呢!”就这样,使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更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老师的宽容、理解、信任。

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谈谈小学班主任应该如何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参考答案】: 1、阐述威信的两种来源:权利性影响和非权力性影响。

现代班级管理,教师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

班主任的威信来源于良好的形象,有重要影响的方面有:班主任的学识;班主任的,教育的爱‛;班主任的榜样;语言美。

2、教师的管理方式由专制式向式过渡3、树立理想的自我:(1)明确良好班主任的形象;(2)把良好的形象作为理想的自我。

塑造理想的自我:(1)认识现实的自我;(2)实现理想的自我【案例四】在记者对省安图县4所初中和4所小学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小学生不愿意参加劳动,有的学生连清扫校园也不愿意参加,甚至连日常的值日也会让别人代劳。

有高达20%的学生,让别人给自己洗衣服,家长不在时自己就吃不上饭。

在长岭县调查显示,有的小学生花钱雇同学写作业;有的花钱拉选票争当少先队中队委员;有的花钱更改考试分数。

调查发现,一些学生追求高消费,花钱大手大脚,浪费惊人。

一些小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高达几百元,过生日也要到饭店去大办酒席。

江源县在14所中小学调查了解到,中学生中仅有19.5%的人崇拜劳动模,而崇拜明星的却高达34.7%。

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调查采访时,不少人士认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参考答案】:1、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对这些涉世不深、,免疫力‛不强的青少年产生了消极影响,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人生观的养成。

二是学校、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或不足,让我们失去了塑造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

目前,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的情况依然严重,很多家长对子女溺爱有加,教育不足。

2、阐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就学校而言,应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

同时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的方法;在家庭教育方面,要不断提高家长素质,使家长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克服溺爱、粗暴等错误做法,改掉不良习惯,在教育子女中起到示的作用。

与此相配合,社会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青少年提供课余的活动场所,开展积极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案例五】材料一:一个平时纪律涣散的学生,在数学课上被老师批评,很不服气,为示反抗,在课间休息时,将一把小扫帚悄悄地卡在教室的前门顶上借以“报复”。

恰好这位老师临时与班主任调课,当班主任推开门走进教室的一瞬间,扫帚不偏不斜正砸在了她的肩上。

学生中顿时有人哄笑起来。

材料二:在一次英语课上,由于录音中语速太快,学生跟不上来,英语老师便放慢语速,并让学生跟读,但几遍下来,有些同学的语速还是有些绕不过来,便产生了畏惧情绪、不愿再读了,当英语老师再次让他们模仿跟读时,有的同学干脆说:“我是读不来的。

”就不愿再跟读了。

而有些学会了的同学则骄傲起来了,有位同学甚至说:“我学会了还要重复读,真没劲!”分析:1、以上两个案例反映了班级管理中的什么现象?分别属于什么类型?2、联系实际谈谈处理的方式。

【参考答案】: 1、反映了班级中的突发事件,分别是恶作剧和与教师顶撞。

2、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方式如下:(1)既要,就事论事‛,又不能就事论事(注意:要展开进行论述);(2)既要,因人而异‛,又不能因人而异(注意:要展开进行论述);(3)既要,快刀斩乱麻‛,又要,冷处理‛(注意:要展开进行论述);(4)既要给学生,留面子‛,又不能留面子(注意:要展开进行论述);(5)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因素,又不能考虑家庭因素。

【案例七】有一天,自习课我刚走到本班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有吵杂声,伴随有学生的惊呼声、桌凳的摔倒声,还有同学们的劝阻声。

我立刻意识到出事了,于是我紧走几步推开门进教室。

看到我的出现,班里马上安静了下来,两个正在扭打的学生王宝柱和超也立刻停下了,但双方都瞪着眼睛,扭着脖子怒视着对方。

其他同学都在看着我如何处置他们。

我意识到当面批评教育他们会影响到别人的学习,也不一定能解决好,何况事情的原由也没有弄清楚。

于是我平静地说:“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学习,你们俩和我去办公室。

”同学们又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在办公室,他俩似乎都感到很委屈,当我让他们分别给我叙说打架的理由时,双方不断争辩,各说各有理,试图把责任推给对方。

在他们的辩解中,我还是了解了事情的经过。

他俩是前后坐位,因为前排碰掉了后排的文具盒而发生争执,以至矛盾激化,多亏发现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他们的争辩,我没有做他们的审判官,而是说:“我知道你们俩都很委屈,老师能理解,现在我只想让你们想想整个事件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不够好,想好了再和我说。

”听我这么一说,他们停止了争辩,都不吭声,低头不语。

我乘机悄悄地离开办公室,到教室巡视自习情况,并故意多呆了一会儿。

当我再次来到办公室时,王宝柱主动上前对我说:“老师,是我不对,不该背靠桌子,弄掉了他的文具盒,影响他的学习,而且出口骂人。

”超见对方态度诚恳,也赶忙说:“老师,我也做得不对,再怎么也不该动手打人,还严重影响了全班的自习纪律。

”我一看火候已到,就用商量的语气问:“你们说今天的问题怎么处理?”这次,先动手打人的超态度诚恳地走到王宝柱跟前,主动握住对方的手说:“真对不起,我不该动手打人,请你原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