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期末试卷(A)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期末试卷(A)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期末试卷(A)第Ⅰ卷(30分)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熨.帖(yùn)鳏.夫(guān) 羽扇纶.巾(guān) 亘.古不变(gèng)B、庾.毙(yǔ) 岑.寂(cén) 鼎铛.玉石(chēng) 妖童媛.女(yuán)C、苔.藓(tái) 间.或(jiān) 少不更.事(gēng) 蓊.蓊郁郁(wěng)D、炮.烙(pào) 歆.享(xīn) 唯.唯诺诺(wéi) 舞榭.歌台(xiè)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溃逃杜撰逡巡步履蹒跚B.嬉戏陷阱膏粱莫名其妙C.安详狼藉纨绔一筹莫展D.内帏寒喧攫取古式古香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考试时,遇到一时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从年级到班级发展到每个同学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③如果生命里只有鲜花和掌声,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显得太单薄了。

A、琢磨以致不免B、捉摸以致未免C、琢磨以至未免D、捉摸以至不免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中央决定,2005年不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转而实施的财政政策,控制经济发展可能存在的风险。

②深秋,看风卷枯叶,听雨打残荷,看板桥晨霜,听孤雁哀鸣,心中不免有些。

③在印度洋海啸中,一个母亲将儿子托上只能承载一人的屋顶,自己被巨浪卷走,互联网上正在着她的事迹。

A.稳定荒凉传颂B.稳健凄凉传颂C.稳定凄凉传诵D.稳健荒凉传诵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B.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所有金牌中的32枚,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C.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外投资,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子。

D. 通过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6、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我要呆在这儿,和你在一起。

”苏艾说:“而且我不喜欢你老盯着那些莫名其妙的藤叶。

”B、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

舔舔吧,那冷雨。

C、从第五大街起,我要作一番环城游览——到公园大道去、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我还将参观外国人居住区,进行一次不出门的海外旅行。

D、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

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那是我曾经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的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

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之一。

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B、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C、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D、杜牧,字牧之,初唐杰出的诗人。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俱佳。

与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

8、下面人物与言行对应正确的一组是()①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②“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③“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④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A.①惜春②熙凤③探春④黛玉B.①黛玉②熙凤③宝玉④探春C.①惜春②宝玉③探春④黛玉D.①黛玉②宝玉③熙凤④探春阅读下面课文中的文段,完成9—10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9.对画线语句所表达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认为,无法生存的人再也看不到他所讨厌的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B.“也还都不错”其实是反语,表达了“我”沉痛而愤激的思想感情。

C.“我”认为无聊的人苟活世上实在可悲,表达了“我”对庸众的不满。

D.祥林嫂厌生向死,倒也是个不错的归宿,表达了“我”自我开脱的态度。

10.对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为人物设置活动的背景,表现了“我”即将离开鲁镇时内心舒畅的心情。

B.雪的瑟瑟有声,衬托出环境的寂静,渲染了祥林嫂死去之夜凄凉的气氛。

C.长夜沉寂寒冷,灯色昏黄微弱,更衬托了“我”内心深处的沉痛和哀悯。

D.和开头写景相照应,在极冷寂的氛围中开始了对祥林嫂一生命运的叙写。

第Ⅱ卷(120分)二、(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9分,每小题3分)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不敢言而.敢怒B.李牧连却之.杳不知其所之.也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实....百倍B.思厥先祖父C.可谓智力.....孤危D.诚不得已13.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所以不须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清清楚楚了。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以至于(最后)覆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的。

C.斯用兵之效也。

——这是用兵(抗秦)的功效啊。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燕太子丹采用了荆轲刺杀秦王的策略,这才加速了祸患(的到来)。

14.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分)译文:(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分)译文:(3)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分)译文:15、课文默写(任选三小题)(6分)(1)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杜牧《阿房宫赋》)(3)六国破灭,,,。

(苏洵《六国论》)(4)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鸟是树的花朵吴忌我们穿起了厚厚的棉衣,而有些树木落光了叶子!看吧,这就是冬天了!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繁叶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

我时常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

我喜欢让一切事物都从无到有。

这令人激动。

冬天总是如此疏疏朗朗,树木仿佛都停止了生长,我们总是怀着一种等待的心理度过冬天,只有下雪,玉树琼枝,以及屋檐吊着冰凌,还能令我们开心。

然而一些鸟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

我仿佛看见满树的花朵!有时候,鸟是一群一群地飞来又飞走的,黑压压一大片的是八哥或乌鸦,冬天的麻雀也喜欢一群一群地落在光秃秃的树上。

黑色的鸟群会在瞬间装点一丛树林。

一群白鸽落到树枝上,仿佛早春的玉兰花开,白得丰腴而优雅。

鸟儿们叫着喊着,吵吵闹闹。

有时候,三只五只,它们散落在稀疏的树枝上。

有时候只有一只,孤独地立在细细的树枝上,这使人记起树上的花朵,也是先开一朵,再开一大片的。

每当看到树上落满鸟的时候,我就停下来看。

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

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

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得树木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乌鸦的歌声粗壮而无所顾忌,麻雀使得冬天没有了秩序。

有时一只鸟独自唱出婉转的歌声。

细细地发颤、发亮,犹如一个回味爱情的人在冬天品着春茶。

那是妙不可言的。

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

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鸟是树的花朵,此前肯定有人发现并一说出如此美丽的事物不会等到今天才有人惊喜。

我站在树木底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真的在冬天的树枝上与树枝之间打开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实际上,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天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

只是由于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有小鸟。

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

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

与春风一起唱歌;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

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

一只翠鸟就住在池塘边的灌木上,它翠绿的羽毛比深绿或浅绿的树叶更加艳丽,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树叶里的翠鸟之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