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

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

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必考一、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典题 1】 2010 年 11 月 22 日晚刘翔以 13 秒 48 的预赛第一成绩轻松跑进决赛,如图所示,也是他历届亚运会预赛的最佳成绩。

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最佳成绩,取决于他在110 米中的 ()A.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 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C. 平均速度大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必考二、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 【典题 2】如图所示,光滑的夹角为θ= 30°的三角杆水平放置, 两小球 A 、B 分别穿在两个杆上,两球之间有一根轻绳连接两球,现在用力将 B 球缓慢 拉动,直到轻绳被拉直时,测出拉力 F = 10N 则此时关于两个小球受到的力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 A 受到重力、杆对 A 的弹力、绳子的张力B 、小球 A 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为20N20 3 θC 、此时绳子与穿有A 球的杆垂直,绳子张力大小为3NAFB20 3 D 、小球 B 受到杆的弹力大小为 3N必考三、 x - t 与 v - t 图象【典题 3】图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 t 图象,关于这个质点在 4s 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A 、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2 v/(m ·s1B 、 4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O12 3 4 t/s C 、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1 D 、 4s 内通过的路程为 4m ,而位移为 0-2必考四、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与运用【典题 4】生活离不开交通,发达的交通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一系列的交通问题也伴随而来,全世界每秒钟就有十几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上亿元。

某驾驶员以 3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前方 70m 处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如果驾驶员看到前方车辆停止时的反 应时间为 0.5s ,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已知该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必考五、 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典题 5】某人站在十层楼的平台边缘处, 以 v 0 =20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 , 求抛出后石子距抛出点 15m 处所需的时间 ( 不计空气阻力,取 g=10 m/s 2).必考六、牛顿第二定律【典题 6】如图所示,三物体 A 、B 、C 均静止,轻绳两端分别与 A 、C 两A物体相连接且伸直, m A =3kg , m B =2kg , m C = 1kg ,物体 A 、 B 、 C 间的动摩 F擦因数均为 μ=0.1,地面光滑,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

若要用力将B CB 物体拉动, 则作用在 B 物体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值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 = 10m/s 2)()A .3NB .5NC . 8ND . 6N【典题 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的物块 A 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一质量也为 m 的物块 B 叠放在 A 的上面, A 、B 处于静止状态。

若 A 、B 粘连在一起,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缓慢上提BB ,当拉力的大小为mg时, A 物块上升的高度为AL ,此过程中,该拉力做功为W ;若 A 、2F 作用在 B 上,当 A 物块上升的高度 B 不粘连,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 也为 L 时, A 与 B 恰好分离。

重力加速度为 g ,不计空气阻力,求( 1)恒力 F 的大小;( 2) A 与 B 分离时的速度大小。

必考七、超重与失重及整体法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典题 8】倾角为 37°的斜面体靠在固定的竖直挡板P 的一侧, 一根轻绳跨过固定在斜面顶端的定滑轮,绳的一端与质量为m A =3kg 的物块 A连接,另一端与质量为 m B =1kg 的物块 B 连接。

开始时,使 A 静止于斜 A面上, B 悬空,如图所示。

现释放 A , A 将在斜面上沿斜面匀加速下滑, 求此过程中,挡板P 对斜面体的作用力的大小。

(所有接触面产生的摩 B37擦均忽略不计, sin37 °=0.6, cos37°=0.8, g=10m/s 2)P【典题 9】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导弹”这个词也是他的创作。

导弹制导方式很多,惯性制导系统是其中的一种,该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N如图所示。

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 的绝缘滑块,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 k 的轻弹簧相连,两弹簧另一端 Q输入电压 U 0与固定壁相连。

当弹簧为原长时,固定在滑块上的滑片停在滑动 输出电压 U PQM变阻器(电阻总长为 L )正中央, M 、 N 两端输入电压为U 0,输 P出电压UPQ=0。

系统加速时滑块移动,滑片随之在变阻器上自由滑动, UPQ 相应改变,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

设某段时间滑块 1 U 0U PQ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滑片向右移动, 3,则这段时间导弹的加速度( )kLkL A .方向向右,大小为3m B .方向向左,大小为3m2kL2kL C .方向向右,大小为 3mD .方向向左,大小为3m必考八、运动学与牛顿定律的综合【典题 10】如图所示,皮带传动装置与水平面夹角为30°,轮半径1R= 2π m ,两轮轴心相距L=3.75m , A 、 B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A轮缘与传送带之间不打滑。

一个质量为0.1kg 的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 3。

g 取 10m/s 2。

摩擦因数为 μ=6B( 1)当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以v 1=3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时,将小30°物块无初速地放在A 点后,它运动至B 点需多长时间?(计算中可取252≈ 16,396≈ 20)(2)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运动时,会在传送带上留下痕迹。

当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时,小物块无初速地放在 A 点,运动至 B 点飞出。

要想使小物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最长,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 v2至少多大?必考九、曲线运动【典题 11】2010 年 8 月 22 日, 2010 年首届新加坡青奥会田径比赛展开第二个决赛日的争夺,如图所示,中国选手谷思雨在女子铅球比赛凭借最后一投,以15 米 49 获得银牌。

铅球由运动员手中推出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它的运动将是()A.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是匀变速曲线运动B.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C.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改变,是非匀变速曲线D.若水平抛出是匀变速运动,若斜向上抛出则不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必考十、抛体运动规律【典题 12】如图,空间中存在两条射线OM 、 ON,以及沿射线OM方向的匀强电场,已知∠NOM =θ,某带电粒子从射线OM 上的某点P 垂直于 OM 入射,仅在电场作用下经过射线ON 上的 Q 点,若 Q 点离 O 点最远且OQ= L,求:( 1)粒子入射点P 离 O 点的距离S( 2)带电粒子经过电压U 加速后从P 点入射,则改变电压U 时,欲使粒子仍然能经过Q 点,试画出电压U 与匀强电场的场强 E 之间的关系。

(只定性画出图线,无需说明理由)Q NUOθ P M O E必考十一、万有引力定律【典题 13】2010 年 10 月 1 日 18 点 59 分 57 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站发射了“嫦娥二号”,而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早已稳定运行,并完成了既定任务。

“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最大不同在于“嫦娥二号”卫星是利用了大推力火箭直接被送到地月转移轨道,而“嫦娥一号”是送出地球后第三级火箭脱落。

如图所示,为“嫦娥一号”在地月转移的轨道的一部分,从P 向 Q 运动,直线 MN 是过 O 点且和两边轨迹相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卫星在此段轨道上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 、卫星在经过 O 点是的速度方向与ON 方向一致P NC、卫星的速度一直在增大O QD 、在 O 处卫星的动能最小M必考十二、人造卫星、同步卫星【典题 14】继 2010 年 10 月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我国又将于 2011 年上半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2011 年下半年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并将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届时将要有航天员在轨进行科研,这在我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天宫一号” A 和“神舟八号” B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虚线为各自的轨道。

由此可知()A.“天宫一号”的线速度大于“神舟八号”的线速度B.“天宫一号”的周期小于“神舟八号”的周期C.“天宫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大于“神舟八号”的向心加速度D.“神舟八号”通过一次点火加速后可以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必考十三、功和功率【典题 15】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1,它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f 大小恒定,汽车在水平了路面上有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最大车速为 v。

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A .开始汽车做匀加速运动,t时刻速度达到 v,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1B .开始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t1时刻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速度达到 v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开始时汽车牵引力逐渐增大,t1时刻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D .开始时汽车牵引力恒定,t时刻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1必考十四、动能定理【典题 16】某物体以初动能E0从倾角θ= 37°的斜面底部 A 点沿斜面上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5。

当物体滑到 B 点时动能为 E,滑到 C 点时动能为0,物体从 C 点下滑到 AB 重点 D 时动能又为 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AB|= s, sin37 °= 0.6, cos37°= 0.8)()sCA . BC 段的长度为4Bs DB . BC 段的长度为8AθE0C.物体再次返回 A 点时的动能为4ED .物体再次返回 A 点时的动能为5必考十五、功能关系及能量守恒定律【典题 17】如图所示,子弹水平射入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静止的木块,子弹未穿透木块,此过程产生的内能为6J,那么此过程木块动能可能增加了()mM A.12J B. 16JC. 4J D. 6J【典题 18】从距地面同一高度处,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竖直向上抛出甲、乙两个小球,已知m 甲>m 乙。

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在不计阻力的情况下,取抛出点所在的水平面为零势能面,甲、乙的机械能总是相等B.在不计阻力的情况下,若以甲最高点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面,甲、乙机械能总是相等C.若甲、乙受大小相等且不变的阻力,则从抛出到落回地面过程中,甲减少的机械能大于乙减少的机械能D.若甲、乙受大小相等且不变的阻力,则从抛出到落回地面过程中,甲减少的机械能等于乙减少的机械能必考十六、库仑定律【典题 19】点电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 没有大小的带电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