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集装箱基本技术常识介绍第一章概述 (2)第一节什么是集装箱和集装箱运输第二节集装箱的定义第二章集装箱的术语及其定义.............................................................2-9 第一节集装箱基本术语的定义第二节通用集装箱的各部件名称第三节专用集装箱的有关部件名称第四节有关集装箱的设备、单证和牌照术语第五节集装箱的有关国际机构和公约第三章集装箱的结构和强度..............................................................9-13 第一节集装箱的结构第二节集装箱的强度第四章集装箱的装卸和固定.............................................................13-21 第一节集装箱的装卸第二节集装箱的装卸注意事项第三节集装箱的固定第五章集装箱的标记...................................................................21-25 第一节集装箱标记的类别第二节标记的书写方法第三节标记的位置第四节主要标记的识别第五节集装箱的通行标记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什么是集装箱和集装箱运输集装箱是运输包装货或无包装货的成组工具(容器)的总称。
它产生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
集装箱在运输有包装的箱、罐、坛、袋等有一定强度和一定形态的货物时,是一种刚性或半刚性容器;在运输粉状或颗粒状的无包装散货时,它是一种柔性容器。
这里所指的集装箱,一般是指具有一定容积,适合于在不同运输方式中转运,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能反复使用的金属箱。
“集装箱运输”是指货物装在集装箱内进行运送的一种新颖的运输方式。
现代化的集装箱运输产生于1956年,由美国的泛大西洋轮船公司首先采用,该公司于1960年改名为海陆联运公司。
集装箱运输的出现,使世界交通运输的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它冲破了过去交通运输中的一切陈旧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是最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它具有“安全、迅速、简便、价廉”的特点,有利于减少运输环节,通过综合利用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实现“门到门”运输。
第二节集装箱的定义集装箱是一种运输设备:(a)具有足够的强度,可长期反复使用;(b)适于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运送,途中转运时,箱内货物不需换装;(c)具有快速装卸和搬运的装置,特别便于从一种运输方式转移到另一种运输方式;(d)便于货物装满和卸空(e)具有1立方米及1立方米以上的容积。
集装箱这一术语,不包括车辆和一般包装。
第二章集装箱运输相关术语及其定义集装箱运输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运输系统,为该系统服务使用的一切设备和装置,其结构和设计在国际上是统一的,具有国际通用性,非标准集装箱只局限在某区域使用,比如53’、48’超长箱目前只在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少部分国家使用。
由于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在集装箱方面所使用的术语也越来越多,有必要对集装箱基本术语加以统一,以便各国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
第一节集装箱基本术语的定义一、有关集装箱尺寸和重量的定义集装箱的尺寸是指集装箱的长度、宽度、高度和箱门有效尺寸。
集装箱的外部尺寸(External dimensions):是包括集装箱永久性附件在内的最大尺寸。
集装箱外部长、宽、高的乘积为集装箱的体积。
集装箱的内部尺寸(Internal dimensions):是按集装箱内接最大矩形平行六面体确定的长、宽、高净空尺寸,不考虑顶角件凸入箱内部分。
集装箱内部长、宽、高的乘积,称为集装箱的容积。
集装箱内部不考虑角件凸出部分的高度为净空高度。
集装箱的实际容积(Actual dimensions):是指不记公差,用近似整数表示的集装箱尺寸。
如1A型集装箱公称长度为40ft(12m),1C型集装箱公称长度为20ft(6m)。
考虑到能装载标准尺寸托盘(,故规定了最小内部尺寸和容积。
为便于装载欧式托盘(,提高运输效率,部分箱主将外部宽度提高到2.5米或2.6米,这种非标宽度的集装箱给通常只用于欧洲及美洲大陆的内陆运输。
集装箱的重量:分自重、载重和额定重量3种。
自重(Tare weight):又称空箱质量(Tare mass),以T 表示。
它是包括各种集装箱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应备有的附件和各种设备,如冷藏箱的制冷装置、框架箱的立柱、开顶箱的篷布等。
载重(Payload):又称载货质量,以P表示。
它是集装箱最大容许承载的货物重量(货物质量),包括集装箱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需的货物紧固设备及垫舱材料等在内的重量(质量)。
额定重量(额定质量)(Rating):它是指集装箱的空箱重量(空箱质量)和箱内装载货物的最大容许重量(最大容许质量)之和,即最大工作总质量(最大工作总质量)(Max gross mass)简称最大总重,以R表示。
额定重量减去自重等于载重,即P=R-T。
由于集装箱所使用的制造材料和制造工厂不同,就是同一种类的集装箱,其尺寸和重量参数也有差异。
集装箱在装货前,为了使集装箱的容积和重量能充分利用,必须认真查看集装箱的上述主要参数(通常这些参数标识于右侧门板上端)。
二、集装箱装载能力和性能定义堆码能力(Stacking capability):是指相同尺寸的集装箱在偏码的条件下,承受动、静载荷的能力。
集装箱在舱内或场地上堆码时,都可能产生不整齐堆码状态。
按国际标准的规定,其容许偏离值纵向为38mm,横向为25.4mm。
拴固能力(Restraint capability):是指集装箱用底角件拴固时,箱底结构能承受在运输中可能产生的纵向加速度的能力。
箱底承载能力(Floor loading capability):是指箱底承受载重或拆、装箱所用机械的轮压产生的动、静荷载能力。
集装箱的性能主要是指刚性和风雨密性。
刚性(Rigidity):是指集装箱在运输中(特别是在船舶摇摆时)抵抗横向或纵向挤拉载荷的能力。
风雨密性(Water proofness):是指具有通过按规定进行的喷水试验所要求的密封性。
三、集装箱的方位性术语这里的方位性术语主要是指区分集装箱的前、后、左、右及纵、横方向和位置的定义。
前端(Front):是指没有箱门的一端。
后端(Rear):是指有箱门的一端。
如集装箱两端结构相同,则应避免使用前端和后端这两个术语,若必须使用时,应依据标记、铭牌等特征加以区别。
确定了集装箱的前后方向以后,即可区分集装箱的左右了。
左侧(Left):从集装箱的后端向前看,左边的一侧。
右侧(Right):从集装箱的后端向前看,右边的一侧。
由于集装箱在公路上行驶时,有箱门的后端都必须装在拖车的后方。
因此有的把左侧称为公路侧,右侧称为路缘侧。
路缘侧(Gurbside):当集装箱底盘车在公路上沿右侧向前行驶时,靠近路缘的一侧。
公路侧(Roadside): 当集装箱底盘车在公路上沿右侧向前行驶时,靠近马路中央的一侧,即路缘侧的对侧。
纵向(Longitudinal):是指集装箱的前后方向。
横向(Transverse):是指集装箱的左右方向,与纵向垂直。
四、其它术语集装箱的堆码有时会产生不正确的堆码状态,它分为偏码和偏置。
偏码(Offset stacking):是指集装箱堆码时,因上下层集装箱的角件未对准而产生偏离的状态。
偏置(Misgather):是指扭锁的端部错开,扭锁端部(俗称蘑菇头)未能嵌入底角件孔内的堆置状态。
开口(Openning):可用活动的或可拆卸的板封盖的口。
第二节通用集装箱的各部件名称一、通用集装箱上的主要部件的名称1.角件(Corner fitting)集装箱箱体的上下八个角上都设有角件。
角件用于支承、堆码、装卸和拴固集装箱。
集装箱上部的角件称顶角件,下部的角件称底角件,左右对称。
2.角柱(Corner post)连接顶角件与底角件的立柱。
3.角结构(Corner structures)由顶角件、角柱和底角件组成的构件,是承受集装箱堆码载荷的强度构件。
角件和内角柱均为铸钢件,用焊接方法连接在一起。
铸钢件应按国家标准进行热处理,铸件表面应平整,并无毛刺裂纹等铸造缺陷。
4.上端梁(Top end transverse member)箱体端部与左右顶角件连接的横向构件。
5.下端梁(Bottom end transverse member)箱体端部与左右底角件连接的横向构件。
6.门楣(Door header)箱门上方的梁。
7.门槛(Door sill)箱门下方的梁。
8.上侧梁(Top side rail)侧壁上部与前后顶角件连接的纵向构件。
左右对称,左面的为左上侧梁,右面的称右上侧梁。
9.下侧梁(Bottom side rail)侧壁下部与前后底角件连接的纵向构件,左右对称,左面的为左下侧梁,右面的称右下侧梁。
10.顶板(Roof panel)是指箱体顶部的板。
顶板要求用一张整板制成,不得用铆接或焊接成的板,以防铆钉松动或焊缝开裂而造成漏水。
11.顶弓梁(Roof bows)在顶板下连接上侧梁,用于支承箱顶的横向构件。
一般用于开顶箱。
12.箱顶(Roof)在端框架上和上侧梁范围内,由波纹板或顶板和顶梁组合而成的组合件,使集装箱封顶。
箱顶应具有国际标准规定的强度。
13.地板(Floor)铺在底梁上承托载荷的板。
一般由底梁和下端梁支承,是集装箱的主要承载构件。
箱内货物的载荷由地板承受后,通过底梁传导给下侧梁,因此地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通常用硬木板或胶合板制成。
木板应为搭接或榫接,也可采用开槽结构。
14.底梁(Cross member)在地板下连接下侧梁,用于支承地板的横向构件。
底梁从箱门开始编号一直到端板为止。
底梁一般用“C”、“Z”或“I”形型钢或其它断面的型钢制造。
15.底结构和底框架(Base structures and base frame)由集装箱底部的四个角件,左右两根下侧梁、下端梁、门槛、地板和底梁组成。
在20’ 集装箱的底结构上还设有叉槽,40’集装箱的底结构上设有鹅颈槽。
而底框架是由下侧梁和底梁组成的框架。
16.叉槽(Fork lift pockets)集装箱下侧梁上开设的一对贯通口,贯通口之间的宽度与标准叉车相同。
17.鹅颈槽(Gooseneck tunnel)设在集装箱箱底前部,用以配合鹅颈式底盘车上的凹槽。
18.端框架(End frame)是指集装箱前端的框架,由前面的两组角结构、上端粱和下端梁组成。
后端的框架如为门框架,则由两组角结构、门楣和门槛组成。
19.端壁(End wall)在端框架平面内与端框架相连接形成封闭的板壁(不包括端框架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