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精编文档).doc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3章 有机化合物 综合检测卷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将苯和汽油的混合物放在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后可分为两层B.在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性KMnO 4溶液,可观察到紫色褪去C.将石蕊试液滴入醋酸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试液变红D.用灯光照射盛有CH 4与Cl 2(体积之比1∶4)的集气瓶后,可观察到瓶内壁附有油状物2.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B.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烯和甲烷3.下列有关反应类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醇与乙酸制取乙酸甲酯的反应属于酯化反应B.由苯制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基酸属于水解反应D.乙烷制溴乙烷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4.某化工厂以丙烯、乙烯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丙烯――→Cl 2?500??s\do4(?)A ――→Br 2②C 3H 5Br 2Cl乙烯――→浓硫酸③C 2H 5—O —SO 3H ――→H 2O ④H 2SO 4+C 2H 5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与反应④均属于取代反应B .反应②与反应③均属于加成反应C .丙烯不可能转化为CH 3CH 2CH 2OHD .反应③、④表明浓硫酸是乙烯与水反应的催化剂5.下列有关HOOC —CH===CH —CH 2OH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4H 6O 3,1 mol 该有机物完全燃烧需消耗4 mol O 2B .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中和反应C .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Na 、NaOH 、Na 2CO 3反应,生成物均为NaOOC —CH===CH —CH 2OHD .该有机物分子内和分子间都能发生酯化反应6.下列各项中的两种有机物不属于...同分异构的是( ) A.葡萄糖与果糖B.CH 3CH 2COOH 和CH 3COOCH 3C.正丁烷和异丁烷D.淀粉和纤维素7.下列有机物不能..通过加成反应制取的是( ) A.CH 3CH 2Cl B.CH 3CH 2Br C.CH 3CH 2OH D.CH 3COOH8.下列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 )A.酒精和碘水B.苯和水C.乙酸和乙酸乙酯D.乙酸和水9.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苯、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且二者的原理相同B .乙醇和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与甲烷和氯气的反应反应类型相同C .乙烯、氯乙烯、聚乙烯中均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D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均为营养物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1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列烹饪用品的调味成分属于酯类的是( )A.食盐B.大豆油C.陈醋D.蔗糖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乙酸都含有活泼氢,都能与Na 、NaOH 反应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 2CO 3溶液除去12.2,4-己二烯酸是一种白色针状晶体,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农药、化妆品等行业,其结构简式为:CH 3—CH CH —CH CH —COOH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在一定条件下,能与乙醇反应生成酯C.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但不能产生气体D.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3.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B.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C.鉴定苯中无碳碳双键: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鉴别苯乙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苯乙烯和苯中 14.今有五种有机物:①CH 2OH(CHOH)4CHO ,②CH 3(CH 2)3OH ,③CH 3===CH —CH 2OH ,④CH 2===CH —COOCH 3,⑤CH 2===CH —COOH 。

其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A .③⑤B .①②⑤C .②④D .③④15.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Na 2CO 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B .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H 4)2SO 4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即得较纯的蛋白质C .油脂的提纯中,可将油脂加入浓NaOH 溶液中加热,然后过滤,滤出的溶液即为较纯的油脂D .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在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16.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1毫升,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液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杂质B.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和吸水C.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D.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蓝、紫、红17.某烃A 0.2 mol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化合物B、C各1.2 mol,试回答:(1)烃A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若取一定量的烃A充分燃烧后,生成B、C各3 mol,则有________g的A参加了反应,燃烧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________L 。

(3)若烃A 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烃A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4)若烃A 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 2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则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5)若烃A 能使溴水褪色,且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则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6)比A 少2个碳原子的A 的烯烃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

18.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工业制乙烯的原理和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烃类都不与碱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制乙烯的实验原理是烷烃(液态)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不饱和烃。

例如,石油分馏产物之一的十六烷烃发生反应:C 16H 34――→催化剂△C 8H 18+甲,甲――→催化剂△4乙,则甲的分子式为________,乙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 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可能是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查阅资料知,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根据本实验中装置_____(填字母)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

为了探究溴与乙烯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以测定装置B中溶液在反应前后的酸碱性,简述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检验甲烷和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字母,下同);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_。

A.气体通入水中B.气体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C.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D.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6)分别燃烧乙烯和甲烷,甲烷火焰明亮而乙烯产生少量黑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9.下表是A、B、C、D、E五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比例模型为;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②比例模型为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能与Na反应,但不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2)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F,与F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C n H2n+2(n为正整数)。

当n=________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B具有的性质是____(填序号)。

在浓硫酸作用下,B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①无色无味液体②有毒③不溶于水④密度比水的大⑤与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应褪色⑥任何条件下都不与氢气反应(4)C与E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C氧化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已知X是一种具有果香味的合成香料,下图为合成X的某种流程:提示:①CHOH不能最终被氧化为—COOH;②D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2)D→E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___反应。

(3)上述A、B、C、D、E、X六种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

(4)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F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则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5)反应C+E→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已知下列信息:1∶4∶4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②按下图甲连接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加热装有混合液的大试管3~5 min;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分层;④分离出乙酸乙酯,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A.中和乙酸和乙醇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C.减少乙酸乙酯的损耗并对其进行分离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3)步骤②中需要用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乙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均已略去),与甲图所示装置相比,此装置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