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专题讲座(课件)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专题讲座(课件)
下 降 相
过
程
程 阈电位 -60
局部去极化
-70 静息电位 (极化 状态 )
(超极 化状态 )
时间 /ms
哺乳动物有髓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
峰电位和后电位
刺激→ 膜去极化→ 膜对Na+离子通透性增加→膜内正电位阻 止Na+内流
Na+离子内流
钾离子外流 钾钠泵活动,恢复静息电位
河豚毒素 是Na+通道 的特异性 阻断剂
(4)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P22
◆动作电位 :指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所产生 的外负内正的扩布性电位(负电)变化。
跨膜电位 /mV
锋电位 (反极化状态 )
+30 过 反 程极 化
超 射
0
去 极 化
上 升 相
Na+ 去 内极 流化
复 K+ 极外 化流
复 极 化 过
Ⅰ
(6)体温调节
Ⅰ
高考命题重点: 选择题——神经纤维传导和突触的传递(与 图结合) 简答题——神经冲动传导实验探究及其综合
二、基础知识概述
1.神经元类型
如何分布?
神经元
神经末梢 神经元细胞体
树突 轴突
髓鞘(神经纤维)
郎飞氏结
神经结构
神经
神经纤维
血管 成束的神经纤维
轴突 髓鞘
2、细胞跨膜电位的产生及其机制 (1)细胞外记录
★增加刺激强度对动作电位幅度和频率有和影响?
( 2)非衰减性传导
◆动作电位的主要生理功能
(1)作为快速、长距离传导的电信号; 。 (2)调控神经递质的释放、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
分泌。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离子学说(ionic theory )对动作电位的解释
1)某种刺激使细胞膜产生较缓慢的去极化(从a → b)
RM6240C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S+ S- E R1 - R1+ R2- R2+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电刺激实验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电刺激实验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 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P20
损伤
今年的高考题刺激在右侧
(2)细胞内记录
尖端直径0.5m 的玻璃微电极
用玻璃微电极做细胞电生理实验 剑桥大学Hodgkin和Huxley用金属微电极对枪乌贼巨神经 纤维电活动进行系统研究, Hodgkin和 Katz提出离子假说。
3、动作电位的传导 (Conduction of AP)
+ + + +-+-+-+-+ + + + + + + + +
-
-
-
-+-+
-+-+
--- 局部电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
---------------- + + + +++++++++ + + + + + + + +
----
由于电 位差的 存在而 使电荷 产生移 动
5)开放的钠通道失活、关闭。而此时延迟性钾通道开放, K+在强大的电动势(Vm-Ek)作用下迅速外流,使膜 复极化,回到静息水平(从d→ e )。
钠钾泵结构:含有α 、β 两种亚基,在膜中形成(α 2β 2)四 聚体;α 大亚基是多次跨膜的整合膜蛋白,具有ATP酶活性, β 小亚基是糖蛋白。
(钾钠泵)
元之间的传递 5.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6.简述大脑皮层的功能 7.描述体温调节
说明
1.“人的神经系统”及“大脑的结构”不作要求 2.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指胞体、树突与轴突三部分,其它
不作要求。 3“大脑皮层的功能”只要求掌握运动区、体觉区与语言区
,其它不作要求。 4.小资料:“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突触的种类”、
2)当膜电位达到阈电位,膜上的钠通道开放,允许Na+ 顺着浓度梯度流进细胞。
3)Na+流入细胞引起膜进一步去极化,从而引起新的钠 通道开放,进一步加快Na+内流,形成循环,产生膜 的再生性去极化。这个过程产生动作电位的上升相。
4)当膜电位上升趋近于ENa时,内流的Na+在膜内形成的 正电位足以阻止Na+的净内流,从而达到动作电位的 顶点d。其数值可用电位平衡方程计算。(从b →d )
K+、Na+离子通道——特殊蛋白的离子跨膜被动转运。可 被一些毒物或药物选择性阻断。
(2)细胞内记录 测量仪示波器
以枪乌贼巨大神经 纤维为实验材料 刺激仪器 示波器记录仪器 玻璃微电极
(3)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即细胞处于“静息” 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70mv) 。 极性:外正内负。即极化状态(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的的产生机制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专题培训
—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一、《教学指导意见》与《考试 说明》要求
二、基础知识概述 三、教学建议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1.辨别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2.简述神经系统的作用 3.简述神经元及其主要结构 4.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
—离子学说(ionic theory )对静息电位的解释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离子
浓度(×10-3 mol/L) 离子
浓度 (×10-3 mol/L)
Na+
120
K+
5
Cl-
125
Na+
12
K+
125
Cl-
5
A-
108
膜内钾离子向膜外扩散到维持膜内外 动态平衡的水平是形成静息电位的离 子基础,所以静息电位主要决定于钾 离子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状态变化情况
极化状态 去极化过程
通 道
打开
打开
K+
行 为
流向膜外
流向膜外
通 道
关闭
Na+
行 为
不扩散
打开 流向膜内
反极化 复极化过程 状态 打开
内正 外负
流向膜外 关闭
不扩散
极化 状态
外正 内负
P21倒数第二行
P22
◆动作电位主要特点
(1)“全或无”性质:就单条神经纤维来说,如 果刺激未达到阈值,则不引起动作电位,而动作 电位一经引起,其幅度就可达最大值。
“左、右大脑半球的功能特点”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 阅读,不要求记忆和掌握的内容。 5.活动:“接受刺激,发生反应”不作要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考试说明》要求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Ⅱ
(3)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Ⅱ
(4)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Ⅱ
(5)大脑皮层的功能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
1)生理完整性 2)双向传导 3)非衰减性 4)绝缘性 5)相对不疲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