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一、记叙文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特点:以情感人。

2.记叙文的要素、人称、线索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便于面对面交流;第三人称客观,便于叙述和议论。

线索:贯穿全部材料的脉络,使零散材料有序地组成文章整体。

3.记叙文的写作顺序:顺序、倒叙、插叙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

读来脉络清楚又头有尾。

2).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使文章灵活多变,引起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有助于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使文章内容更充实,结构多样化。

4.记叙文的知识点汇总2.什么是小说?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1).关于人物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主要人物即主人公,次要人物包括结构人物和线索人物等。

人物的描写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我”不等于作者2).关于情节“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一些长篇小说在开端之前有序幕,结局之后有尾声。

情节展示人物性格。

3).关于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的作用:1、交待背景。

2、渲染气氛。

3、衬托人物。

4、发展情节。

4).情节、人物、环境的关系?情节展示人物性格,环境衬托人物性格,环境变化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情节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一些长篇小说在开端之前有序幕,结局之后有尾声。

情节展示人物性格。

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主要人物即主人公,次要人物包括结构人物和线索人物等。

人物的描写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我”不等于作者。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的作用: 1、交待背景。

2、渲染气氛 3、衬托人物。

4、发展情节。

3.什么是散文?答: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点:形散神聚。

关于——分类叙事散文:侧重于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

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

理性散文:着重抓住一两个典型事物,阐明某种道理。

关于——形散、神聚形散指选材广泛、自由,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均可自由选择。

形式灵活,表达方式不拘一格。

神聚指主题明确而集中,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

关于——线索线索指行文、情节发展的脉络。

人、事、物、感情、景物、时间、地点等均可作为散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

关于——主题、语言主题:散文对材料开掘深,小中见大、含意深刻、联想丰富、感情充沛。

语言:散文的语言凝练、优美。

关于——写作方法写作方法: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散文知识点汇总表二、说明文1.什么是说明文?答: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特点:以识教人2.说明文三要点: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3.说明方法:下定义(科学)、分类别(条理)、作比较(突出)、、举例子(具体)列数字(准确)、打比方(形象)、引资料(确凿)、画图表(直观)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空间顺序——说明实体事物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概括←→具体主要←→次要原因←→结果整体←→部分现象←→本质特点←→用途5、文章是按什么说明顺序写的?时间、空间、逻辑顺序6、本段(或划线句)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举例子:具体、真切、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答题思路: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

(2)、分类别:条理清楚。

答题思路: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3)、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答题思路: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5)、作比较: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答题思路: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6)、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

答题思路:给什么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7、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四步①不能;②解释该在本文当中的含义;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④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8、加点的“它”,“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一般是在指代词的前面找,找到之后,再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9、说明文开头一段、末尾一段、中间段的作用。

开头: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增加文章的趣味性③、引出下文末尾:总结全文中间段: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三、议论文1.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摆事实、讲道理,阐明观点的一种文体。

特点:逻辑性强,以理服人。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据: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事实论据必须确凿、有代表性。

道理论据包括马列理论;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自然科学的定理、定律、公式等。

道理论据必须为人所公认。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等。

论证必须有逻辑性。

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法论证过程一般包括引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一、议论文特点、三要素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的作用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语言表述为:①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引用了——(名言警句)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

④比喻论证: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

附: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充分有力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中考常见考查题型考题形式1.概括某一段落(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解题钥匙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2、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解题钥匙首先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想一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赞扬了什么,批评什么,歌颂什么,反对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抒发了什么感情等。

再认真具体分析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把握好文章的主旨。

最后用简要的语言,完整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概括。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一、品味词语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瞻前顾后,结合语境,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把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出来。

哲理性句子,还要注意句子的双关意思。

)三、分析句子的作用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四、语言赏析A、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排比、拟人等。

(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B、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反问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C、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四)、散文的线索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五)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强调了+对象+特性4.反问:加强语气,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6.对比:强调了……突出了……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六)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阅读的开头的特点与考查:1、先言他物型:用此衬托或铺垫或对比。

2、写景开头:内容上:①烘托气氛;②衬托心情、寄托情感;③暗示下文的情节。

结构上:点题、首尾照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