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采样方法以及采样人 签 封
二、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是指对所采取的样品进行
分取、粉碎、混匀、缩分等过程。 目的: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在检测时取 任何部分都能代表全部样品的成分。
制备时,根据待测样品的性质和检验项目的 要求,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
1. 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一般将样品 充分摇匀或搅拌均匀即可。常用的搅 拌工具有玻璃棒、搅拌器等。
散堆状的均匀固体样品:
先划分若干等体积层,然后在每层的四角及中 心点,也分上、中、下3个部位,用双套回转 取样管插入采样,将取得的检样混合在一起, 得到原始样品。原始样品按四分法对角取样, 即得到平均样品。
四分法:
是将均匀固体样品由原始样品制成平均样 品的方法。 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集在一 张干净平整的纸上,或一块洁净的玻璃板上; 用洁净的玻棒充分搅拌均匀后堆成一圆锥形, 将锥顶压平成一圆台,使圆台厚度约为3cm; 划“+”字等分成4份,取对角2份其余弃去, 将剩下2份按上法再行混合,四分取其二,重 复操作至剩余量为所需样品量为止。
高温炉(马福炉)
干法灰化方法特点
优点: ①此法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 ②因灰分体积很小,因而可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 集被测组分。 ③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 缺点: ①所需时间长。 ②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 ③坩埚对被测组分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 率降低。
除汞外大多数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的测 定都可用此法处理样品
微波高压消煮器 食品样品最多只要10分钟(2.5 MPa);
其它方法:
高压密封消化法——120~150℃,数小时,要求 密封条件高。 自动回流消化仪
微波消解仪
(二)蒸馏法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挥发度的
不同而将其分离为纯组分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常压蒸馏法、减压蒸 馏、水蒸气蒸馏
1.常压蒸馏
适用范围: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太 高的物质。
(2)不均匀的固体样品(如肉、鱼、果蔬等)
此类食品的本身各部位极不均匀,个体大小 及成熟度差异大,更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肉类:视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而定,有时从不 同部位采样,混合后代表该只动物,有时从 很多只动物的同一部位采样混合后代表某一 部位的情况。
水产品:个体较小的鱼类可随机多个取样,切 碎、混合均匀,分取缩减至所需要的量。个体 较大的,可以在若干个体上切割一定量的可食 部分,切碎后混匀,分取缩减。
常压蒸馏装臵
全自动常压蒸馏仪
2.减压蒸馏
适用范围:常压下受热易分解或沸 点太高的物质。
减压蒸馏装臵
HDV 632自动减压蒸馏分析仪
3.水蒸汽蒸馏
适应范围:适用于沸点较高,易炭 化,易分解物质。 水蒸汽蒸馏是用水蒸汽加热混合液 体,使具有一定挥发度的被测组分 与水蒸汽分压成比例地自溶液中一 起蒸馏出来。
2. 湿法消化
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 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 态逸出,待测组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 消化液中。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
消化设备
凯氏消化管
湿法消化的优缺点
优点:
(1)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 间短。 (2)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易挥 发元素逸散损失。 缺点: (1)产生有害气体。 (2)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 (3)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1) 提取剂的选择 依据相似相溶原理 溶剂沸点在45~80℃之间的。沸点低, 易挥发;沸点高,不易提纯,浓缩, 溶剂与提取物不好分离。 选稳定性好的溶剂。
(2) 提取方法
振荡浸提法、捣碎法 、索氏提取法、 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
2.溶剂萃取法
利用该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 中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其从一种溶 剂中转移至另一种溶剂中,从而与 其他成分分离,达到分离和富集的 目的。
对于西红柿、洋葱、马铃薯等取样个数不 少于20个。
对于黄瓜、萝卜、茄子等取样个数不少于 15个。 对于体积膨松型蔬菜,如油菜、菠菜、小 白菜等,应由多个包装(捆、筐)分别抽取一定 数量,混合后做成平均样品。
(3)液体及半固体样品(如植物油、动 物油、鲜乳、饮料等)
对桶(罐、缸)装样品:
先按 S N / 2 确定采取的桶数,再启开包装,用虹 吸法分上、中、下三层各采取少部分检样,然后混 合分取,缩减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
水蒸汽蒸馏装臵
(三)溶剂提取法
利用混合物中各种组分在某种溶剂中 溶解度的不同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完 全或部分地分离的方法。 根据提取对象不同分为浸提法和萃 取法
1.浸提法
用适当的溶剂将固体样品中某种待
测成分浸提出来,又称“液-固萃取 法”。 所采用的溶剂,应既能大量溶解被 提取的物质,又要不破坏被提取物 质的性质。
食品分析中,不论是原料、半成品还是成品, 即使同一种类,也会因品种、产地、成熟期、 加工及贮存方法、保藏条件的不同,食品中 成分和含量都会有相当大的变动。 此外,即使同一检测对象,各部位间的组成 和含量也会有显著差异。因此,要保证检测 结果的准确、结论的正确,首要条件就是采 取的样品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一)采样的意义及要求 (二)采样的数量和方法 (三)采样的注意事项
(一)采样的意义及要求
采样:从大量产品(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 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 叫采样。 样品:从大量产品中所抽取的分析材料。 采样是食品分析的首项工作。采样的正确与 否,是检验工作成败的关键。
1. 正确采样的意义
(4)采样后应迅速送检验室检验,保持原 来的理化状态。
(5)要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包括采样单位、 地址、日期、样品批号、采样条件、包装情 况、采样数量、现场卫生状况、运输、贮藏 条件、外观、检验项目及采样人等。
(二)采样的数量和方法
1.样品的分类 2.采样的数量 3.采样的方法
1.样品的分类
样品一般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三种。 检样:从整批待测食品的各个部分所采取的少量 样品。 原始样品:把质量相同的许多份检样混合在一起。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按一定的方法和 程序抽取一部分作为最后的检测材料 试样:由平均样品中分出,用于全部分析项目检 验用的样品。 复检样品: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或分歧时,可根据 具体情况进行复检,故必须有复检样品。
四、样品的预处理
预处理的原则:
(1) 消除干扰因素; (2)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3) 使被测组分浓缩,以便获 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主要的预处理方法
(一)有机物破坏法 (二)蒸馏法 (三)溶剂提取法 (四)色层分离法 (五)化学分离法
(六)盐析法
(七)浓缩
(一)有机物破坏法
测定食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需要在测 定前破坏有机物质,如蛋白质、脂肪、 糖等。
2. 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油和水的混合物, 可分离后,再分别取样测定。
3.固体样品
采用切细、捣碎、粉碎、反复研磨等方法, 将样品研细并混合均匀。常用的工具有研 钵、粉碎机、绞肉机、高速组织捣碎机等。 注意:(1)样品在制备前必须先除去不 可食用部分。(2)固体试样的粒度应符 合测定的要求。
标准筛的筛号与孔径大小
3. 罐藏:不能即时处理的鲜样,在允许的
情况下可制成罐头贮藏。例如,将一定
量的试样切碎后,放入95%乙醇中煮沸
30min(最终乙醇浓度应在78%~82%的范
围内),冷却后密封,可保存1年以上。
注意: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应保 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查,保留期 从检验报告单签发之日起开始计算; 易变质食品不予保留。保留样品加 封存入适当的地方,并尽可能保持 原状。
果蔬:先去皮、核,只留下可食用的部分。
体积小的果蔬:如枣、葡萄等,随机取多个整 体(不少于40个),切碎混合均匀后,缩减至 所需量; 体积大的果蔬:如西瓜、冬瓜等按成熟度及个 体大小的组成比例,选取若干个个体(不少于 10个),对每个个体单独取样,以消除样品间 的差异。取样方法是从每个个体生长轴纵向剖 成4份或 8份,取对角线2份,再混合缩分,以减 少内部差异。
采样的步骤
待检食品
采样
检 样
混合
原始样品
处理
检验样品
平均样品
保留样品
0.5Kg
复检样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5Kg
0.5Kg
2.采样的数量
采样的数量一式三份供检验、复检和备 查用,每份不少于0.5 kg
3.采样的方法
• 样品的采集通常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 随机抽样是指不带主观框架,在抽样过程中保证整 批食品中的每一个单位产品(为检验需要而划分的 产品最小的基本单位)都有被抽取的机会。 • 抽取的样品必须均匀地分布在整批食品的各个部位。
4. 罐头类
在捣碎前要先清除果核;鱼类罐头、肉 禽罐头应先剔除骨头、鱼刺及调味品(葱、
姜、辣椒等)后再捣碎、混匀。
三、 样品的保存
保存的原则是: 干燥,低温,避光,密封。
容易腐败变质的样品的保存方法
1. 冷藏: 短期保存温度一般以0~5 0C为宜。 2. 干藏: 可根据样品的种类和要求采用风干、 烘干、冷冻干燥等方法。
对大桶或池(散)装品:
可在桶(或池)的四角及中心点分上、中、下三 层进行采样,充分混匀后,分取缩减至所需要的量
(4)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
根据批号连同包装一起采样。同一批号
取样数量, 250g以上包装不得少于3个, 250g以下包装不得少于6个。
• 常用采样器
电动采样器
补充:
采样时的记录 样品名称 采 样 地 点 时 数 间 量
食品分析与检测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制 备、保存及预处理
一、样品的采集 二、样品的制备 三、样品的保存 四、样品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