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化学及详细解析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Cl:35.5 K:39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陶瓷烧制C、石油分馏D、煤的干馏【解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粮食酿酒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B、陶瓷烧制过程,其中的物质在高温条件下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一些新物质,为化学变化;C、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成份的沸点不同,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煤的干馏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生成多种新物质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答案】C2、河南地处中原,物产丰富,下列售票或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黄河鲤鱼B、新郑大枣C叶县岩盐D、原阳大米【解析】六各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A、鱼中富含蛋白质;B、枣中富含维生素;C、岩盐,化学成分为氯化钠,属于无机盐;D、大米中富含糖类物质。
【答案】A3、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O2B、CO2C、N2D、Ne【解析】空气中氮气占体积分数78%,且化学性质稳定,【答案】C4、2019年北京世园会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A、排放末达标的工业废水;B、露天焚烧枝叶、秸秆C、选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D、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解析】A、排放末达标的工业废水,会导致水的污染,应禁止排放;B、露天焚烧枝叶、秸杆,会排放固体粉尘,污染空气,应该禁止;C、一次性筷子使用浪费木材资源,废料袋使用导致白色污染,D、垃圾分类并回收可节约资源,【答案】D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铁、汞B、氨、干冰C、水、金刚石D、硫酸铜、氯化钠【解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其中气体非金属单质或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对应的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部分固体非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碱和盐类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A、铁由铁原子构成;汞是由汞原子构成;B、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D、硫酸铜、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
【答案】B6、稀土元素镝(Dy)常用于制造硬盘驱动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镝䍿非金属元素B、镝原子的质子数为66C、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2.5D、稀土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为元素名称;下面为相对原子质量。
A、从元素名称中偏旁为金属旁,所以为金属元素;B、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质子数为66,C、从图表信息直接得到相对原子质量为162.5D、稀土资源稀缺,需合理利用并保护。
【答案】A7、分类、归纳等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
下列分类、归纳中正确的是A、氧化物:SO2、C6H12O6B、复合肥料:KNO3、CO(NH2)2C、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a、SeD、有机物:C2H5OH CH3COOH【解析】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不正确;B、复合肥: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正确;C、人体必须营养元素十一种:碳、氢、氧、氮、硫、磷、氯、钾、钙、钠、镁,Se是微量元素,不正确;D、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正确;【答案】D8、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解析】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否则易失火;B、浓硫酸稀释时,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要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与标准比色板对比;不能直接伸入,否则污染药液;D、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答案】B9、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A、碳酸钠B、硫酸钠C、碳酸氢钠D、氢氧化钠【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反应物中有钠元素和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的物质中,肯定只有这三种元素,所以可能是碳酸钠。
【答案】A10、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所需氯化钠质量为3gB、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解析】A、溶质氯化钠质量=50g×6%=3克;B、天平称量物质时,左物右码;C、俯视读数时,数大而实际量取的液体少,导致浓度偏大;D、配制溶液时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
【答案】C11、右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始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后通入一氧化碳B、实验中玻璃管里的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棕色C、参加反应的氧化铁与一氧化碳质量比为40:7D、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解析】A、因为一氧化碳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时可能爆炸,所以应该先通一会气体再加热;B、根据反应,玻璃管里固体由氧化铁变成铁,所以颜色变化是由红棕色变成黑色;C、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得到氧化铁与一氧化碳质量比为160:(3×28)=40:21D、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答案】D12、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羊毛线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和硫酸铵D、用水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解析】A、灼烧后,羊毛剩余固体是粉末状,而腈纶剩余固体中有颗粒状;B、加入肥皂水后,硬水中有大量浮渣,泡沫很少;而软水中则很少可没有泡沫很多C、氯化铵和硫酸铵都含有铵根离子,与熟石灰反应都有氨气产生,无法区分;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使容器壁温度降低,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容器壁温度升高。
【答案】C13、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多少水永远是碱性溶液,pH大于7,而不会等于或小于7,故错误;B、固体是二氧化锰,因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错误;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加入氧化钙后,溶液中溶剂量会减少,溶质量也会减少,所以溶液质量会减少;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不能与硫酸共存,所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会产生沉淀,当把硫酸反应完后,再加入氢氧化钠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符合变化过程。
【答案】D14、向某氯化钡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硫酸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原氯化钡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所加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加入硫酸溶液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硫酸钡沉淀质量,根据反应方程式,硫酸与硫酸钡质量比为98:233,所以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案】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2019年被联合国大会确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______;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解析】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物质为有机物和无机物,而有机物最多,而有机物中主要是含碳元素来判断的,所以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地壳中含量占前两位的是氧元素和硅元素,所以化合物化学式为SiO2;【答案】门捷列夫;碳或C;SiO216、右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甲、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将a 1℃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a2℃,溶质的质量为甲_____乙(填“大于”“小于”“等于”)。
a2℃时,65g 甲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_____g 。
【解析】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就是两曲线相交点对应的温度点,所以是a 1; a 1℃是为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而此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所以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是相等的,又因为甲、乙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到a 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这一过程中溶质质量是不变的,所以答案是:相等;a 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加入水质量为x,【答案】a 1;相等;10 17、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 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某种燃气灶的燃料由水煤气(CO 和H 2的混合气体)改为天然气后,灶具的进风口应_______(填“改大”“改小”“不变”);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解析】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方程式可以看到,等分子数的甲烷消耗氧分子数量比一氧化碳或氢气多,所以改为天然气后,进风口增大,以提供更多的空气。
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没有污染,同时放热也多。
【答案】 ;改大;无污染,热值高;18、如右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慢推入V 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用80℃有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 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30100%=100%130100g⨯⨯+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3065100%(65)20% x=10g 130g g x ⨯⨯=+⨯224222CH O CO H O ++点燃22222H O H O +点燃2222CO O CO +点燃224222CH O CO H O ++点燃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推入后,与二氧化锰接触,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因为白磷和红磷的温度相同,又同时与氧气接触,所以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答案】 ;温度达到着火点;19、质量相等的四种物质①H 2O 2②KMnO 4 ③KClO 3 ④H 2O ,完全分解后所制得氧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四种金属①Zn ②Mg ③Al ④Fe 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金属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