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货币模拟训练题(一)一、单项选择: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 个正确答案,共10题。
1、货币结晶是(D )的必然产物。
A社会劳动B私人劳动C国家法律D商品交换发展2、认为货币就是商品,它必须有实质价值,金银天然是货币的货币本质学说是( C)A实物货币论B名目货币论C金属货币论D马克思货币本质说3、历史上最早出现形态是( A )A.实物货币B金属货币C银行券D信用货币4、与信用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A支付手段B价值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5、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和债务支付中具有(B )的特点。
A 有限法偿B 无限法偿C 债权人可以选择是否接受D 债务人必须支付6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D单本位制7、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称为(。
A现金投放B现金回笼C现金归还D现金发行8、我国M1)A.M1=流通中现金B.M1=流通中现金+企业单位活期存款+企业单位定期C.M1=流通中现金+企业单位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D.M1=流通中现金+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9.。
A 现金B 短期国库券C 活期存款D 存款货币10、提出货币交换将为“精密的物物交换”所取代这一观点的是()。
A重商主义者B 古典学派C 货币主义学派D新货币主义学派二、多项选择题:有5个备选答案,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共10题。
1、金银具有的天然属性最适合于充当一般等价物,主要表现为(ABD )。
A 便于携带和分割B 体积小,价值高C 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D 质地均匀,内在价值稳定E 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B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E世界货币3。
A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B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C具备有限法偿的能力D信用货币具有管理货币性质E强制流通4、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应具有以下特点( AC )。
A、是不可兑现的银行券B、是可兑现的银行券C、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D、可以兑换黄金E、法偿能力是有限的5。
A 复本位制B 金块本位制C 金汇兑本位制D 跛行本位制E 金币本位制6. 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包括(ACE )。
A. 对个人贷款B. 收购金、银、外汇C. 对工商企业贷款D. 对金融机构贷款E. 信用担保7.根据我国货币层次划分标准,M1包括( AB )。
A现金B活期存款C储蓄存款D自筹基建存款E定期存款8A、战争赔款B、对外援助C、支付国际贸易差额D、购买外国商品E、资金外逃9、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M0,M1,M2,M3,其中M2。
A城乡居民储蓄存款B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C信托类存款DM1E商业票据10。
A、货币材料B、本位制度C、货币单位D、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E、准备金制度三、名词解释1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如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支付机制”。
所谓“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如智能卡、多功能信用卡中用来支付的价值。
这种介质亦被称为“电子钱包”。
2、的法定金属量,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法定的货币的单位及其划分的等分,例如元、角、分。
3、(如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时,该种货币将面临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提供充分的国际清偿力之间的矛盾:若美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相反若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短缺现象。
4币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金铸币和银铸币都规定为本位币并有固定兑换比率,但国家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允许自由铸造,这就决定了银币在现实流通中无法起到本币的作用而仅仅充当辅币角色。
5居民因对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储存、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面或部分地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
四、简答题1第一题:根据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简述货币价值形式演变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矛盾运动中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价值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的长期演变,最终演变产生了货币。
(1)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就是简单价值形式。
简单价值形式产生了货币的胚胎。
(2)扩大的价值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交换变得经常而丰富,参加交换的商品逐渐增多。
一种商品不再是偶然地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而是和越来越多的商品相交换,由更多商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称为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当商品交换在更广泛、更经常的条件下发展时,人们从众多商品里分离出一种市场上最常见、大家最乐意接受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所有商品都由这一种商品表现价值,即一般价值形式。
(4)货币形式经过长期的商品交换活动的演变,一般等价物固定在贵金属身上,由贵金属特别是金银来固定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就是货币价值形式。
第二题:2、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一)货币金属(货币材料)规定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
历史上,货币制度规定以什么材料制造本位货币,就是什么货币本位制度。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
规定了货币金属也就确定了货币本位。
(二)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就是指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货币单位所含的货币金属重量。
与规定货币单位密切相关的是规定“价格标准”。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金属量。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不规定含金量,货币单位和货币的价格标准融为一体,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法定的货币的单位及其划分的等分,例如元、角、分。
(三)本位币、辅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1本位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法定通货。
本位币在流通中实现“无限法偿”的原则,即法律赋予它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
2辅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用于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实行“有限法偿”原则。
在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各国货币制度对辅币法偿能力的规定各不相同,有的规定为有限法偿,有的则为无限法偿。
(四)准备制度准备制度又称发行保证制度,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是指国家所拥有的金块和金币总额,是国家的金银储备。
第三题:3、简要分析信用货币制度及其特点。
信用货币制度又称为管理纸币本位,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通过银行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的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制度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的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的信用货币。
这些货币不规定含金量,不能兑换黄金,不建立金准备,所以它们本身并没有实际价值,而是作为一种价值的符号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发挥货币的基本职能。
(2)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各国货币的发行都受政府的控制,大都由国家授权的银行来进行。
货币的供应量不像金本位制下取决于一国的金银存储量,而是取决于政府对经济发展或其他因素的判断而制定的货币政策。
货币投放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过少则会带来通货紧缩,物价下跌。
(3)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流通的。
无论是现金还是存款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存款的存取、黄金和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买卖、银行贷款的发放等金融业务进入流通,这就完全有别于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的情况了。
(4)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国家对货币流通的调节对经济发展有着特定的作用,因此货币政策日益成为国家干预经济、实施调控宏观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当今经济社会,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作用很大。
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可以使经济达到政府预定的经济目标。
第四题:4、人民币能否充当世界货币职能?简述理由人民币具备成为世界货币的基础条件,但还需要需要充分满足下面的条件。
因为:要实现由一国货币向世界货币的转变,从政治层面讲,货币发行国在政治上越强大,政治稳定程度越高,该国的货币就越倾向于成为世界货币。
从经济层面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该国经济实力强大,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第二、该国货币币值稳定,国际信誉度高;第三,货币发行国有着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另外,国家是否允许本国货币自由兑换,是否愿意在该国货币国际化进程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条件。
第五题:5、何谓货币流通?它有哪些形式?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现金流通是狭义的货币流通,现金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两种形式则共同构成广义的货币流通。
(一)现金流通现金货币流通领域主要是与居民个人有关的货币收付和企业单位间的小额货币收支。
我国人民币现金货币流通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通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经过不同渠道进入流通,并经过不同渠道回到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最后流回中国人民银行,退出流通。
(二)存款货币流通存款货币流通也叫非现金流通,即银行转帐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
具体表现为存款人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的基础上,通过在银行存款帐户划转款项进行的货币收付行为。
因此,存款货币流通必须以各企业、单位和个人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为条件。
根据不同经济内容,存款货币流通渠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金划转并不涉及银行信贷总规模,具体表现为存款货币在银行存款人各存款帐户之间的等量转移。
另一类资金转移涉及银行信贷资金的投资与发放,具体包括贷款的发放与回笼、证券、黄金、外汇的买卖以及票据贴现业务的办理和到期对付等等。
(三)广义货币流通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流通是现金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有机统一,即为广义货币流通。
流通中的货币实际上都是通过银行存贷提供的,银行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
五、论述题第一题:1、划分货币层次划分的必要性是什么?标准是什么?我国的货币层次是如何划分的?货币层次划分是指把流通中货币量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分成若干层次,从而界定货币构成范围的一种方法。
研究货币层次是为了更好把握货币流通的结构和流通的渠道,更好对货币运行进行计量。
当前,对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主要是考虑货币流动性的不同。
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以合理的成本及时转化为现金形成现实购买力的难易程度。
一般来讲现金货币的流动性大于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流动性大于定期存款。
不同层次的货币其流动性不同。
货币的这种流动性差别对于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大意义。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第三次修订建议,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目前我国的货币供给量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M0 = 流通中现金;M1 = M0 +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 =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M3 =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