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宽广的知识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以及较强的实际应用于能力。
掌握科学的体育健康与锻炼知识、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方法和技能、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生活理念,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要求。
二、学制
4年。
学习年限3~6年。
三、授予学位及学分要求
(一)授予学位
学生须修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47学分,准予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学分要求
通识课程48学分;专业基础课程27学分;专业核心课程33学分;专业方向课程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1学分。
四、学分分配表
五、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学分分布
(一)通识教育环节:由通识基础课程、通识核心课程和通识拓展课程三部分组成,共计48学分。
1.通识基础课程(32学分):必修
本专业修读全部通识基础课程,并在第一学年修完除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体育3、体育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外其他全部课程。
2.通识核心课程(8学分):限制性必修
本专业修读通识核心课程中“大学语文”2学分,其余6学分任选,并在第一学年修完全部8学分。
3. 通识拓展课程(8学分):跨学科选修
本专业在通识拓展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系列中选修4学分,并在第一学年修完,其余4学分在通识拓展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语言,艺术教育,体育、健康与就业,教师教育”系列中选修。
经学生自愿申请、院系同意、教务处核准,学生所获辅修课程学分和参加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经认定的创新学分,可与通识拓展课程学分相抵,但最多不超过4学分,其中创新学分只计学分,不计成绩,不计入学分绩点。
4.艺术二类特长生、体育一类特长生、体育二类特长生修读通识拓展类课程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二)专业教育环节
1. 专业基础课程(27学分,必修)
专业基础必修课组3(4学分,必修)
2. 专业核心课程(33学分,必修)专业核心课程课组1(4学分, 必修)
(三)实践教育环节(31学分,必修)
(审核人:高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