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华府二期工程多塔作业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河南省垄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3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3)1.1、施工组织总设计 (3)1.2、塔吊施工方案 (3)1.3、施工图 (3)1.4、主要规范、规程、标准 (3)1.5、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3)第二章、工程概况 (3)2.1、建筑概况 (3)2.2、结构概况 (4)2.3、现场情况 (4)第三章、施工部署 (5)3.1、技术准备 (5)3.2、平面布置的原则 (5)3.3、组织及管理 (5)3.5、塔吊安装情况一览表 (6)第四章、群塔附着及顶升程序 (7)4.1、各种安全距离计算 (7)4.1.1、最底层塔机的顶升高度 (7)4.1.2、确定高差计算参数及合理的高差数值 (8)4.2、塔吊顶升的程序 (9)第五章、安全技术措施 (11)第一章、编制依据1.1、施工组织总设计1.2、塔吊施工方案1.3、施工图1.3.1、7#~10#楼建筑1.3.2、10#-12#楼建筑1.3.3、16#楼1.3.4、17#楼1.4、主要规范、规程、标准1.5、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第二章、工程概况2.1、建筑概况2.2、结构概况2.3、现场情况本工程位于舞阳县牛市口,由6栋主要单体建筑组成,属于多层建筑,因此、根据建筑物平面布置和工期要求现选择使用四台塔式起重机。
第三章、施工部署3.1、技术准备本工程由六个主要单体建筑组成,分为三个栋号作业施工队,每个施工队根据栋号工程需要选择和布置塔吊;塔吊安装前,各施工队必须收集相关的塔吊资料和现场数据,编制单体塔吊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经过分公司总工审批,方案中应充分考虑各栋号间塔吊相互错开,尽量保证塔吊起重臂与塔身、起重臂与平衡臂间相互错开。
3.2、平面布置的原则3.2.1、塔吊施工消灭死角。
3.2.2、塔吊相互之间满足安全距离,在平面位置不能错开时,必须保证位置错开一个安全距离。
3.2.3、因塔吊布置较多,布置时利用了施工进度之间的时间差,来保证满足安全距离要求。
3.2.4、便于安装和拆除。
3.3、组织及管理3.3.1、组织机构图3.5、塔吊安装情况一览表第四章、群塔附着及顶升程序4.1、各种安全距离计算多塔机同时作业,既要使塔机发挥应有的工作效率,又要保证施工安全,在进行垂直运输施工方案设计时,必须特别注意塔机安全高差的控制。
安全高差的控制在于保证群塔的安全;高差太小,有可能造成高位塔吊钩与低位塔吊起重臂碰撞;高差过大,由于群塔的连续排序,造成连锁反应,结果是:①要求过多的塔机进行附着;②建筑物结构施工达到的高度太低,不满足塔机锚固高度要求。
因此,塔机的高差须进行合理的计算。
在现行规程中,许多规程对塔机的高差进行了规定,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如《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94中第10.5条规定:“处于高位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位(吊钩升至最高点或最高位置的平衡重)与低位起重机中处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m”。
这是最低的高差要求。
新颁布的《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第4.4.25条规定“当同一施工地点有两台以上塔机时,应保持两塔机间任何接近部位(包括吊重物)距离不的小于2m”。
而《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62-2002第31.2.19条规定:“两台塔式起重机同在一条轨道上或两条相平行的或相互垂直的轨道上进行作业时,应保持两机之间任何部位的安全距离,最小不得低于5m”。
故可以参考以下步骤确定合理的高差值。
4.1.1、最底层塔机的顶升高度最底层塔机的计算顶升高度H'塔5H'塔= ΣH i + D+ [h f] - H6i=1式中:H1—H6----含义和取值如图1所示;D-----塔机吊钩至起重臂下弦的极限距离;h f------塔臂架弹性变形端头下沉值。
其中h f对空载时的大臂上扬的塔机一般影响不大,但对于空载仰臂的塔机影响就比较明显,根据经验值,塔机在端头额定负载时测定的下垂值为1.2~1.5m,取1.2m。
H6的取值按塔机基础(顶)与建筑物(底)标高的相对值计算,即如果塔机基础(顶)高于建筑物底标高。
H6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4.1.2、确定高差计算参数及合理的高差数值计算塔机高差常用的参数有:①塔基高差H j,②塔机起重截面高度B h,③塔机塔帽高度T m,④高地、低位塔机起重臂到基础顶面高度H G、H D,⑤高、低位塔机起重臂安装高差△H。
群塔布置竖向设计中,塔机高差参数的合理确定,分为以下三种情况:⑴、起重臂交叉不大于1/2起重臂长的高差计算:△H/ = H G - H D + H j≥B h + h f + D⑵、起重臂交叉大于1/2起重臂长,且小于3/4起重臂长的高差计算:△H/ = H G - H D + H j≥Tm⑶起重臂交叉大于3/4起重臂长(或覆盖低塔塔身)的高差计算:△H/ = H G - H D + H j≥Tm+2m4.2、塔吊顶升的程序根据本工程开工实际情况,在塔吊总体安排上暂定按二层差值计算。
4.2.1、各个塔吊之间的安全距离,⑴、起重臂交叉不大于1/2起重臂长的高差计算:△H≥5m,当高差不能满足要求时,通过限制高塔旋转角度,及充分利用施工层高差来解决。
⑵、起重臂交叉大于1/2起重臂长,且小于3/4起重臂长的高差计算:△H≥6m,当高差不能满足要求时,通过限制低塔旋转角度。
⑶、起重臂交叉大于3/4起重臂长(或覆盖低塔塔身)的高差计算:△H≥9m,当高差不能满足要求时,通过限制高塔旋转角度,及充分利用施工层高差来解决。
4.2.2、塔吊顶升应遵循安全距离要求,如平面位置不能错开,则应在竖向进行错开,错开距离满足4.2.1条要求。
4.2.3、塔吊附墙部位,应对墙体或顶板结构进行验算,不满足强度要求时作加强处理。
4.2.4、尽管塔机臂竖向已错开一定的距离,但是,如果两台相邻塔机的塔机臂同时处在同一平面位置,仍然会相互妨碍并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在塔机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相邻塔机的动态。
信号员在发出启动信号之前要观察相邻塔机臂是否在离自己的塔机臂较近的地方或正向自己的塔机臂方向移动,根据情况决定发出启动信号的时间;在塔机臂移动的过程中,塔机司机也要密切注意相邻塔机臂的移动情况,一旦发现两个塔机臂向一个方向靠近,应立即停止移动或向反方向移动塔机臂。
4.2.5、塔吊附着完毕后的标准节顶升,必须根据当时其他施工段塔吊的状况进行合理安排,若与其它施工段塔吊大臂干涉,可将塔吊的标准节顶升分2次进行,先顶升本道工序的一部分标准节后,等所干涉的其他施工段塔吊下次附着顶升后,再顶升本塔本道工序所剩余的标准节,以便错开大臂节的干涉,因此产生“一次附着,两次顶升”现象。
塔吊顶升前应向项目部提出申请,填写《塔吊顶升申请表》,经项目部同意后方可顶升。
附《塔吊顶升申请表》:塔吊顶升申请表申请单位:申请时间:4.2.6、塔吊顶升工作由塔吊安装公司负责,每次顶升完毕后应核对起重臂高差是否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完成后交项目部安全部保存资料。
4.2.7、塔吊附墙做法及要求详见单体施工方案。
第五章、安全技术措施5.1、所有操作人员都必须熟悉和遵守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5.2、塔吊拆装作业,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及工法进行,必须由持有操作证的起重人员完成,严禁无证操作。
5.3、顶升作业必须在专人指挥下操作,非作业人员不得登上顶升套架操作台,操作室内只准一人操作,严格听从信号指挥。
5.4、项目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塔吊附着点的施工必须尽可能地提前进行。
5.5、作业现场的正下方必须设置不小于20米×20米的安全作业区,并做明显标志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5.6、4级风以上严禁顶升作业,5级风以上严禁塔吊附着安装。
5.7、塔吊附着以下塔身垂直度必须控制在2‰,塔吊附着以上塔身垂直度必须控制在4‰。
5.8、在塔吊顶升或降塔过程中,严禁回转、起升作业。
5.9、塔吊司机和信号指挥人员均须持证上岗。
在塔吊运行过程中,双方使用认可的信号指挥形式,如对讲机、旗语、哨音等。
5.10、塔吊司机在运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十不吊”,保证安全运行。
在停止作业时,必须保证大臂、小车及吊钩停放在安全部位,保证与其它塔吊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塔吊突然断电后应及时卸除吊物,将吊钩临时固定,防止起重臂转动,造成相连塔吊起重臂与钢丝绳碰撞;塔吊运行时,塔吊之间、塔吊与附近建筑物之间必须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
5.11、塔吊司机在作业前和作业后,应对塔吊进行检查和保养,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塔吊的各项安全限位必须齐全可靠。
塔身标准节之间的连接销及其他任何部件之间的联接销都必须穿开口销。
5.12、在夜间工作时,除塔机本身备有照明外,施工现场必须备有充分的照明设备。
塔尖及起重臂端部设置安全警示灯,当光线不足时应打开安全警示灯。
5.13、塔机必须有良好的电气接地措施,防止雷击,遇有雷雨严禁在底架附近活动(接地电阻不大于4Ω,用∠50*50*5角钢预埋在地下并与塔身进行有效连接)。
5.14、塔机应定机定人,实行专人专机负责制,非机组人员不得进入司机室和擅自操作,要处理电气事故时,必须有专职维修人员二人以上。
5.15、位于塔吊作业范围内的高压线,应搭设防护架,方案单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