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分析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小题20分)
1.节日焰火有不同的颜色是由于:
A,不同的物质在激发后会发射出不同波长的光; B,火药有不同的焰色;
C,燃放的高度不同; D,温度的不同
2.下列辐射中,频率最高的是:
A,X射线; B,远紫外; C,远红外; D,可见光
3.下列元素中,共振线波长最长的是:
A,Cl; B,Mg; C,Rb; D,Si
4.当总角量子数L=1时,习惯上用哪个字母表示?
A,S B,P C,D D,F
5.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成份复杂的废液时,应选哪种激发光源?
A,火焰; B,电弧; C,等离子体; D,火花
6.原子发射光谱法中的三标准试样法的工作曲线的纵坐标-横坐标是:
A,黑度差-浓度的对数; B,黑度差-浓度;
C,相对强度的对数-浓度; D,黑度-浓度的对数
7.能够测量谱线黑度的仪器叫:
A,阿贝比长仪; B,光谱投影仪;
C,光栅摄谱仪; D,测微光度计
8.下列元素中,激发电位最低的是:
A,Cs; B,Na; C,Fe; D,Cl
9.在下列激发光源中,电极头温度最高的是:
A,直流电弧; B,交流电弧; C,火花; D,等离子体
10.用X射线荧光法分析下列元素时,灵敏度最高的可能是:
A,C; B,Ag; C,K; D,Mg
11.为了增加火焰原子吸收中的试液提升量,可以:
A,使用富燃焰; B,提高火焰温度;
C,增加燃烧器高度; D,增大载气流量
12.引起谱线变宽最主要的因素是:
A,自然宽度; B,同位素变宽;
C,多谱勒变宽; D,自吸变宽.
13.当产生了1%吸收时,其吸收值为:
A, 0.01; B,0.001; C,0.0044; D,0.44
14.为了使原子吸收的测量误差最小,试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最好是特征浓度
的多少倍?
A, 4; B, 10; C, 44; D, 100
15.原子吸收法中的物理干扰能用什么方法消除?
A,加保护剂; B,加释放剂;
C,扣除背景; D,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分析
16.原子吸收中的物理干扰可用哪种方法克服?
A,采用标准加入法; B,加入释放剂;
C,提高原子化温度; D,使用富燃焰
17.特征X射线荧光是由哪种跃迁产生的?
A,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
B,辐射能使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
C,辐射射能使分子中的电子能级产生跃迁;
D,辐射能使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
18.原子荧光光谱法与X射线荧光法在下面哪点上有共同性?
A,光源; B,单色器; C,检测器; D,光致发光
19.下列哪种基团容易使单重态转变成三重态?
A,氨基; B,羟基 C,羧基; D,碘
20.下列物质中,荧光效率最高的是:
A,对-联三苯; B,苯; C,联苯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
1. 元素只有一个价电子,所以它们的光谱最简单。
2.摄谱仪的狭缝高度等于拍摄出来的谱线在感光板上的。
3.某元素的电离电位越大,在某一温度下该元素的电离度就越。
4.一般常温下,感光板的显影时间为分钟。
5.由原子的无规则的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变宽叫做变宽。
6.克服原子吸收中的电离干扰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是在试液中加
入。
7.劳伦兹Lorentz变宽是由引起的。
8.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原子化效率一般要比火焰原子化法的。
9.一个电子在管电压为1万伏特的X光管中获得的能量为电子伏特。
10.荧光的产生是先吸收光子,然后再
.
三、判断题,对画V,错画X(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
1.光谱仪的倒线色散率数值越大,说明分光能力就越强。
2.因碱金属的原子是较容易激发和电离的,所以它的一级离子也是较容易激发
和电离的。
3.火花光源的稳定性比电弧光源的好。
4.因碱金属元素只有一个价电子,所以它的光谱线都是单线。
5.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产生吸收光谱的基态原子数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原子总
数。
6.发射光谱分析中,激发光源是影响分析结果准确度和灵敏度的主要因素,也
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
7.空心阴极灯的英文缩写是HCL。
8.只要某元素能有效地转变成基态原子,就可以用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该元
素。
9.连续X射线谱的短波限只与管电压有关。
10.共扼体系越大的分子,它的荧光波长越短。
四、论述题(每小题4分,共5小题20分)
1.感光板经过显影后,谱线已经出现,为什么还要定影?
2.用测微光度计测量谱线黑度时,为什么要读取最大黑度值?
3.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某元素时灵敏度很低,怀疑是被测元素在火焰中生成了
难离解的氧化物,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4.X射线荧光光谱是否有连续光谱?为什么?
5.温度对荧光强度有何影响?为什么?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小题20分)
1. 一光栅摄谱仪的光栅每毫米刻线数为1000条,光栅宽5厘米,投影物镜焦距
为1米,入射光沿着光栅法线方向入射,问在衍射角为30度方向上一级光谱线的波长是多少?此处理论上最小可分辨开的波长差是多少?倒线色散率
是多少?在一块240毫米长的感光板上一次能拍摄多大范围的光谱?
2.原子吸收法测定某样品中锌,取样品1.000克制成50毫升溶液, 取此液10.00
毫升两份分别于两个50毫升容量瓶中, 在一瓶中加入1.00毫升浓度为
50ug/ml的锌标液,都稀释至刻度后,在所选定的最佳条件下测得吸收值分别为0.36 ; 0.76。
求原样品中锌的百分含量,锌的特征浓度和灵敏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
1.A
2.A
3.C
4.B
5.C
6.A
7.D
8.A
9.A 10.B
11.D 12.C 13.C 14.D 15.D
16.A 17.D 18.D 19.D 20.A
.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
1.碱金属(第一主族)
2.长度(高度)
3.小
4.3
5.Doppler(热)
6.消电离剂
7.压力
8.高
9.10000
10.发射光子
.
三、判断题,对画V,错画X(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
1.X
2.x
3.v
4.x
5.v
6.v
7.v
8.x
9.v
10.x
四、论述题(每小题4分,共5小题20分)
1.因感光板上还有大量的没有反应的卤化银,定影就可以把卤化银从乳剂中除
去而溶解在定影液里。
2.因只有当谱线中间黑度最大的部分挡住狭缝时,这个黑度是最大的,也是唯
一的,否则黑度不是最大,而且有任意个不同的黑度值,这样才最真实、最准确。
3.应该使用富燃火焰,因富燃焰的还原气氛好,可以把氧化物中的氧抢夺下来,
使被测元素原子化,提高灵敏度。
4.没有,因为荧光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原子吸收了光能后,内层电子能级跃迁产
生的,而能级间的能量差都是量子化的。
所以不能产生连续光谱。
5.温度增高,会使荧光强度下降。
这是因为无辐射去活过程随温度增高而加强,
它与荧光过程相竞争使荧光过程减弱,另外,粘度也随温度增高而下降,使碰撞几率增加,外转换过程也增强,竞争结果都会使荧光减弱。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小题20分)
1.波长500纳米,(2分)波长差0.01纳米, (3分)倒线色散率0.866nm/mm)
(3分)
范围207.84 (2分)
2.Cs=1x50/50=1ug/ml
Cx=0.36x1/(0.76-0.36)=0.9ug/ml
样品中锌的百分含量为0.0225% (4分)
特征浓度为0.011ug/ml 1% )(3分)
灵敏度为0.4ml/ug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