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

本论文版权属于新论文网,版权归新论文网所有论文题目: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目录摘要:................................................. - 1 -关键字:............................................... - 1 -提纲:................................................. - 2 -一、《西厢记》崔莺莺的爱情观........................... - 2 -二、《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观........................... - 3 -三、《桃花扇》李香君的爱情观........................... - 4 -四、《警世通言》杜十娘的爱情观......................... - 4 -五、《长生殿》杨贵妃的爱情观........................... - 5 -六、《天仙配》七仙女的爱情观........................... - 7 -七、《琵琶记》赵五娘的爱情观........................... - 7 -八、《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的爱情观................... - 8 -注释:................................................ - 10 -参考文献:............................................ - 10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摘要:千百年来,爱情是永远不会老去的话题,爱情是痴男怨女永恒的信仰,爱情是流不完的血泪、写不完的小说、演不完的戏剧…女儿是水做的,水做的女子有水的柔情、水的妩媚、水的纯净、水的执着和水的刚性。

一旦遇上了、爱上了,便会将其当做全部。

现代女子还有事业可做,可古代女子呢?她们似乎是专门为爱而生、专门为爱而活的。

追求自由恋爱,追求人性的解放,《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桃花扇》李香君以及《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天仙配》中的七仙女、《琵琶记》中的赵五娘、《梁祝》中的祝英台等等,这些典型的爱情代言人,一样的真情挚爱、不一样的爱情观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人们去回味、去传唱。

关键字:朴素信仰付出专一自私过程忍耐惊世骇俗提纲: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封建的时代,封建礼教的压迫残害,这些奇女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以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位置,她的择偶标准。

纵观上下五千年来的古代男女之间的爱情实在是可圈可点。

那些戏曲中流传千古的或凄美或圆满的才子佳人的爱情佳话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多情男女。

一、《西厢记》崔莺莺的爱情观朴素而真挚的爱,可以冲破一切阻力,门第不能束缚爱。

崔莺莺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元稹的小说《莺莺传》中,后经元代王实甫改编成戏剧《西厢记》而被广为流传。

是一段典型的才子与佳人、大家闺秀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之所以会流传如此之广,几乎达到妇孺皆知的境地,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作者在读者面前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美丽女主角。

唤醒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期盼,达到心灵共鸣。

这位女主角崔莺莺是一个深沉、含蓄而又内敛的相国小姐,内心世界丰富。

她自小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因此她的心是海阔天空般的高远,她对爱情的渴望是充满着无尽美好的幻想。

在寺庙初遇到张珙的那刻“一世芳华仅为君开”,所有的爱情梦都寄托在张生一人身上,然而身处深闺的她一开始时胆怯的、惧怕的,对于如何冲破礼教的樊笼和未知的结局令她万分折磨。

一方面她的内心时刻涌动着纯粹而热烈的爱意:她可以月下隔墙吟诗,以诗传情来大胆表白爱意,饱尝了相思之苦。

另一方面,她的身份、她的封建家长对她的约束让她迈出的步子千回百转。

所以就有了莺莺理智借故挑起事端来试探张生的真心。

是否真的值得自己一生依靠。

最终热烈的情感和真挚的爱战胜了传统的礼教,使崔莺莺做出以身相许的决定。

终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完美结局。

我们在赞叹这个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的美人时、在品味这段旷世恋情的同时不难看出,情窦初开的莺莺为了自己真挚的爱,从最初的好感,到理智的试探,彼此的了解后,几经权衡,冲破封建礼教的门第观念,最终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期间跌荡起伏的情节,在束缚面前能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真爱,又大胆的去表达,并努力的去争取。

这些内心的挣扎,反映在高阁中的闺秀们,一样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真爱,在封建社会女人地位不高的情况下。

能冲破阻碍追求自由恋爱是和现代人的恋爱一样的。

莺莺的爱是伟大的。

是个把握自己命运的奇女子!二、《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观爱是完美的信仰,忠于自己的感受。

《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著名剧作,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一种特别的意义,更是还原了一个经典的形象。

剧中写出生在官宦人家的小姐杜丽娘在后花园游园后睡着,梦中与一个年轻俊雅的书生相爱,醒后寻梦不得,竟然抑郁而终。

而在死前曾把自己的画像埋入亭子的下方。

三年之后,进京赶考的书生柳梦梅路过此地发现其画像并受丽娘鬼魂之托为其掘开坟墓,丽娘复活,柳梦梅中状元,有情人终成眷属。

杜丽娘用自已的方式解读了爱的另一种真谛。

爱是完美的信仰,忠于自己的感受。

这个故事是凄美的,用现在的目光审视,又是那么的不现实。

丽娘是凄苦的,她是生活在自己爱的信仰里,一个美好的梦境,在她心里已经勾画出美好爱情的向往,就像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她爱的是自己勾画的一个影子,就像在水中看到两个相依相偎的倒影,实际知识只有她一个人。

在封建的压迫下是那样的无奈和辛酸。

在这方面丽娘没有莺莺那样有一个爱的信仰,就努力的去争取,理智的分析爱的忠贞性、可行性。

最后作品用神话色彩,给这个女人的爱画了个完美的句号。

那是善良的人们的心声和向往。

杜丽娘是懦弱的,现实中她没有付诸实际行动,它代表了古时候大多数女子爱情的悲剧。

可她用死来反抗封建社会对女性、对感情的禁锢。

唤醒女人要追求爱的自由。

她是值得所有人去深思的,她的痴情与热烈、她的觉醒与抗争千百年来引起了多少痴情男女的共鸣。

三、《桃花扇》李香君的爱情观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至死不渝。

若要说爱的贞烈当属孔尚任剧作中的那个李香君了,《桃花扇》令多少人感心动耳,坠落风尘非本意,李香君本是武将之女,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家道败落被迫成为青楼卖艺不卖身的雅妓,她风华绝代的容貌、琴棋书画样样出众的才情使她被列入秦淮八艳 之一的行列,她让当地多少王孙公子、文人雅士为之倾倒,为求一见不惜一掷千金。

然而她偏偏爱上了身无分文的风流才子侯方域,自此素颜布衣、闭门谢客只等侯方域归来。

其间在面对强权威逼下她毫不犹豫一头撞在柱子上,打算以死明志,鲜血溅落在侯郎赠与她的定情物——一把绢扇上,被好友杨龙友拿去点染成一朵朵鲜艳的桃花,诉说着她与侯郎的缠绵缱绻的爱情故事。

如此可歌可泣的痴情烈女竟然在乱世中颠沛流离、患上绝症,经过数次的寻找、错过,然而和侯方域最后一面也没见着就香消玉殒...纵观李香君的爱情观。

她认为,如果那个人值得爱,那就要无怨无悔的付出,至死不渝。

她和侯方域的爱情中不仅有封建礼教的压迫,还有政治的压迫。

但李香君从显赫家世到沦落风尘。

她从未放弃爱的追逐,知道生命出现情投意合的侯方域。

她的内心终找到归宿。

她和侯方域褪去妓女和官宦的外衣,真心相爱,都是何其伟大的。

虽然是时代造成悲剧,可李香君能坚持自己对爱的信仰。

她对爱无怨无悔的付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女子们内心对爱的淳朴和坚韧。

作品中的李香君是一面旗帜。

四、《警世通言》杜十娘的爱情观爱是专一、活着的尊严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睿智的美丽女子,她虽误落红尘,过的是人间地狱般的生活,但是却活的超凡脱俗,她并没有对人生就此绝望,没有对命运妥协,她始终在计划有一天能从良,过普通人家女子的日子。

杜十娘的爱是建立在自身利益之上至上,她的爱带着十足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她和同时代的普通女子一样追求爱的专一性。

活着要有尊严,更为理性与现实。

她代表了当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青楼女子的普遍愿望。

她们要和平常人一样生活,那就要付出太多,在没有地位的羁叛,她们常常置于死地后生。

就是十娘的那份决断与刚烈,那份视金钱为粪土的品质打响了底层的使人们对美好爱情生活向往的第一枪。

十娘身为一代名妓,她不缺银子,甚至富的流油,可是这些并不是她想要的,她不想过整日卖身卖笑没有人格的日子,她想要的是和一个忠厚老实的男人好好过普普通通的日子。

她攒尽珠宝首饰与银两,只为跳出火坑而准备。

她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叫李甲的嫖客身上,聪明的十娘做事是万分谨慎的,尤其这还是自己的终身大事,她几次三番从各方面试探李甲的诚意,用计让自己从妓院解脱,用自己的真情打动、鼓励李甲,让李甲带自己走。

李甲在面对十娘的款款深情时或许有那么一刻是动了真情的,所以他答应带她走,只是在路途中清醒下来之后,摆在眼前的的难关让他后悔自己的鲁莽与冲动。

而恰逢此时孙富窥见十娘美貌便对李甲提出将十娘卖给自己,李甲竟然答应了,十娘在获知的刹那间一颗心跌入冰窖,她的愤恨足以激起这江里的千层浪涛!想这背信弃义的男人!想自己凄凉悲苦的一生,活着再无意义!于是她一句一声血泪控诉李甲的行径,一屉一盒珍宝抛洒自己残存的情义,这时的李甲才真正知晓十娘的诚意,伴随着十娘纵身跳入江水中李甲的悔恨冰冻三尺、再难融化。

命运捉弄人,世事变化太无常。

不能说十娘遇人不淑,也不能说李甲背信弃义,只能叹人们脑子里那根深蒂固的观念——身份对爱情与婚姻的影响。

杜十娘怒投百宝箱的事,昭示了她在希望破灭之后的绝望,把美好的希望带入大海,带到来世。

十娘用自己的死,唤醒世人为爱勇于斗争。

那些封礼教在真爱面前不算什么,有爱就要争取。

五、《长生殿》杨贵妃的爱情观爱是忠贞不渝,自私的。

清初洪升创作的戏剧《长生殿》讲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唐代唐明皇继位以来,励精图治,国势强盛,但他却从此沉溺色,下旨选美。

因发现宫女杨玉环才貌出众,于是册封为贵妃,两人对天盟誓,并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之物。

杨玉环自册封为贵妃,荣耀及于一门,其兄弟姊妹俱有封赏。

这年春日,唐明皇与杨贵妃游幸曲江②,秦、虢、韩三国夫人随驾,唐明皇因爱虢国夫人③不施铅华的淡雅之美,特命她到望春宫陪宴并留宿。

杨贵妃知悉后,醋性大发,言语间触怒了明皇,明皇一怒之下,命高力士将她送归相府。

此后,唐明皇坐立不安,后悔不已。

高力士将此情景报与贵妃。

杨贵妃遂剪下一缕青丝,托他献给明皇,明皇见发思情,命高力士连夜迎接回宫,两人和好如初。

杨贵妃新舞《霓裳羽衣曲》压倒梅妃④《惊鸿舞》。

自此,三千宠爱,集于一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