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1、本章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采区供电设计举例。
2、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为课程教学的重点章节。
3、主要知识点①采区供电的特点。
②采区供电设计的步骤及具体方法。
4、教学目的与任务①了解采区供电的特征。
②理解采区供电的重要意义。
③掌握采区供电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④具有解决在采区供电设计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5、教学重点及难点采区供电设计为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1、运用设计举例、设计规范和设计资料,师生共同研究和探讨采区设计的方法步骤,掌握设计的技能。
2、教学程序①组织教学:稳定教学秩序。
②围绕教学内容讲述采区供电设计的重要性。
③强调本课的培养目标。
④利用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逐步分析讲解采区供电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⑤总结教学目标。
⑥布置课后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1、结合已学知识引入设计案例。
2、由浅入深,逐步分析。
3、使用课件、图片。
4、作好课后练习。
四、说教法1、学生分析:基础知识好,但接触采区供电很少。
2、学习方法:预习、通过现场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3、说明:本章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本教材前面有关章节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
接地和接零一、人体发生触电的三种形式(1)单相触电人体接触三相导线中的任意一根相线,电流就从一根相线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2)两相触电如果人体有两点同时接触到三相电网中的任何两根相线,电流就会从一根相线通过人体流到另一根相线。
(3)跨步电压触电三相高压配电线的任一相导线断落接地时,则有电流流入地向四周流散。
以电流入地点为圆心,在20米范围内的不同同心圆的周围上的电位是不同的,当人的两脚站在这不同电位的圆周上时,就有电流通过人体。
二、接地接零的概念1、《起重机安全规程》中规定“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及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有可靠接地”。
这里的“接地”指的是什么?这里的“接地”是统一的术语,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接地保护或接零保护。
由于“接零”是“接地”的方式之一,所谓“接零”就是通过零线与接地体相连接的接地方式。
因此,“接地”不能理解为只接地保护,不允许采取接零保护。
同时,也不能理解为采取接地保护也行,采取接零也可。
是采取接地保护,还是采取接零保护,要根据电网条件决定。
不同的电网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
2、“电气地”和对地电压在距单根接地体或相线碰地处20米以外的地方的电位近于零,这电位等于零的地方称为“电气地”。
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与大地零电位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接地时的对地电压。
3、接触电压在接地电流回路上,一个人同时触及两点间所呈现的电位差。
4、流散电阻接地体的对地电压和经接地体流入地中的接地电流之比。
5、接地电阻电气设备接地部分的对地电压与接地电流之比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等于接地线的电阻和流散电阻之和,由于接地线的电阻很小,所以可认为接地电阻等于流散电阻。
6、接地短路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偶尔与金属构架或直接与大地发生电气连接时。
7、接地短路电流当发生接地短路时,经接地短路点流入地中的电流,称为接地短路电流(接地电流);在此1000伏以上高压系统中,单相接地电流或同点两相接地短路大于500安时,称为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若接地短路电流小于500安的,称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8、中性点、零点和中性线、零线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和电器绕组中以及串联电源回路中有一点与外部各接线端间的电压绝对值相等,这一点就为中性点或中点。
当中性点接地时,该点称为零点。
由中性点引出的导线,称为中性线;由零点引出的导线,称为零线。
三、接地和接零的分类及作用1、分类(1)工作接地在正常或发生事故情况下,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可靠地运行,必须在电力系统中某一点进行接地。
这种接地可采取直接接地或经特殊装置(如消弧线圈、电抗、电阻、击穿保险丝)接地两种方法。
(2)保护接地为了防止因绝缘损坏而引起触电事故,将与电气设备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外壳或构架同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连接。
如TT、IT系统。
(3)重复接地将零线上的一点或多点与地再次作金属连接(4)保护接零将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电气设备外壳或构架跟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零线相连接;如TN(TN—C、TN—S)2、作用(1)工作接地作用降低人体触电时的接触电压;使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切断故障设备,降低对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的要求,减轻高压窜入低压的危险。
(2)保护接地防止人体触及带电外壳而触电。
因为当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使外壳带电时,如外壳未接地,则外壳带有相电压,如外壳接地,漏电电流将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大地,降低了外壳对地电压,甚至可降低到安全电压。
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与电网条件、中性点接地电阻及设备外壳接地电阻值的大小有关。
(3)重复接地零线断线又发生一相碰壳故障时,重复接地可降低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减少人体触电的危险。
如零线没有断线,但发生一相碰壳而熔断时,零线重复接地能明显降低故障设备后面所有接零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
零线重复接地可使短路电流增大,加速熔断熔断。
(4)保护接零当电气设备外壳发生碰壳时,相电压通过机壳、零线构成回路。
在一般情况下,这一回路电流远远超过熔丝的熔断电流;故它能迅速熔断熔丝,或使保护装置可靠迅速地动作,而断开故障设备。
(5)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的区别在接零保护中,设备金属外壳仅仅与零线相连接是不够的,线路上还必须有保护装置,同时相零回路阻抗应足够小,保证有足够大的单相短路电流使保护装置动作。
在1000伏以下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外壳应采取接零保护;而中性点不接地的电源系统中,应采取接地保护。
四、接地和接零的相关要求1、在接零系统中,接零保护合格的条件是什么?保护接零实质上就是发生碰壳事故时,借零线形成单相短路,迫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而切除故障。
而单相短路电流是由相零回路阻抗决定:相零回路阻抗校验I=220/Z ≥4I额(熔断器)≥1.5I 整(脱扣器)其中Z=Zxl+Zb Zxl——相零回路阻抗Zb——变压器阻抗2、如何计算相零回路阻抗?计算相零回路的阻抗,主要是验证线路上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
对于不同导线的电阻和电抗可以近似:导线电阻R=PL/S导线电抗架空线:0.38~0.35Ω/KM电缆:0.08~0.10Ω/KM不同变压器电阻和电抗可以按表查出然后再求出总阻抗Z=√(∑R)2+( ∑X)23、列表对照日常检验时判定相零回路阻抗是否合格?一般按电压损失、机械强度等条件进行设计的配电线路都有较大的截面。
在线路截面已确定的条件下,线路越长,阻抗越大,短路电流也就越小。
因此,可根据短路电流的要求,对相零回路的允许长度进行验算。
为了方便,推荐下面四个表格,供检验时参考使用。
表中的允许长度为从变压器开始到检验点的导线长度。
应用这四个不合格,只要量一下检验点到变压器的导线长度,而不考虑线路的敷设方式,也不用进行繁琐的计算,凡线路长度不超过表中数值,都能产生足够的单相短路电流。
不合格时,再进行详细计算或测试。
表1 用熔断器保护时接零线路允许长度参考表(一)表2 用熔断器保护时接零线路允许长度参考表(二)表3 用自动开关保护时接零线路允许长度参考表(一)表4 用自动开关保护时接零线路允许长度参考表(二)4、相零回路阻抗合格有困难时,应采取什么措施?相零回路阻抗不合格的原因,一般是由于起重机离娈压器过远,线路过长,截面过小,导致阻抗过大,此时应实际检测线路的电压降,如电压降过大,起重机不能维持正常工作时,起重机必须加大供电线路截面或设置专用变压器供电,使电压降和相零回路阻抗都满足规定要求。
如果电压降能够使起重机维持正常工作,起重机应采取接地保护,同时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其动作电流与接地电阻乘积不得大于50V。
接零系统中,起重机金属结构不接零,或接零时相零回路阻抗不合格,又不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只采取接地保护是不允许。
五、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防止触电,确保安全用电的技术措施有两个方面。
一是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直接触电;二是防止由于设备绝缘破坏后使金属外壳意外带电,而有人偶尔接触外壳所引起的间接触电。
对于直接触电,可采取绝缘和罩盖封闭来防止触及带电体;设置围栏等防止意外触及带电体,以及采取联锁装置以保证只有在断电时才能接触带电体。
对于间接触电,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加强绝缘。
采取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
2、电气隔离。
这种措施是采取1:1或其他隔离变压器,或采取有同等隔离能力的发电机供电,把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变为不接地系统,以减少触电的危险。
其带电部分不能同其他回路或大地相连,以保持隔离要求。
3、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和漏电保护。
对于不同的低压电网,采取适当的连接方法,使发生故障时能地规定的时间内自动断开电源,以防止触电。
4、采取安全电压。
额定电压不超过50V时,通常不必另行采取防止触电措施。
注:针对上述第3、4点引出什么情况下低压电网中性点可直接接地或不接地?当条件要求较高,而且装有能迅速、可靠地自动切除接地故障的装置时,电力网可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在矿山地区,向矿井中供电的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中性线不接地的,主要为了防止在绝缘损坏时产生火花引起爆炸的危险,同时矿井中空间小,环境潮湿,为了保证人员安全,所以采取低压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大部分工业用电、城市公用电网。
电网分支线较多,一般采取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网,即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中性线是直接接地的。
六、在中性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电源系统中,起重机金属结构只采取保护接地,有什么危险?为什么?如下图得:D表示起重机电气设备,采用接地保护,其接地电阻r D≤4Ω,电源中性点O接地电阻r O≤4Ω。
当电气设备绝缘破坏相线碰壳时,事故电流I R经r D和r O形成回路,且有I R=220/(r D+r O)=27.5A,此时r D和r O按来4Ω考虑,r D上电压为110V,对人体是危险电压。
此时事故电流I R不能引起相线上熔断器R D熔断,因为27.5A的电流,只能使用6.9A的熔断器,这样设备上110V危险电压长期存在,这是不安全的。
因此,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源系统中,起重机上的电气设备不得只采取保护接地。
能否用降低接地电阻r D和r O的方法来增加事故电流,以保证装置动作?从理论上可以。
例如,对于150A的熔断器,事故电流必须大于600A,接地电阻r D和r O应为:r D+r O≤220/600=0.37Ω要求这样小的接地电阻,在土壤电阻率较优高的场合,很难办到,同时也不经济,这个办法行不通。
能否用降低保护接地电阻的方法降低事故设备对地电压呢?理论上也可以,我们把事故设备对地电压限制在安全电压以内,取U D=50V,则有r D=U D/U O* r O =50/(220—50)* r O =0.29 r O,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分配关系,要想满足U D=50V,就必须满足:r D≤0.29 r O r O≤4Ω,时刻维持这个关系是不易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