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配套练习参考答案21《桃花源记》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B2. (1)咸全、都(2)缘沿着(3)寻随即,不久(4)规计划3.(1)“要”通“邀”邀请(2)“止”通“只”只有。

4. C5.(1)交通:古意为交错相通;今意为交通运输。

(2)妻子:古意为妻子和儿女;今意专指男人的配偶。

绝境:古意为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意为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如此:古意为像这样;今意为这样。

(4)无论:古意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意为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

6.(1)C(2)C(3)A(4)C7. (1)问/所从来(2)后/遂无/问津者(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8. B9.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先世避秦时乱二、(一)1.东晋陶渊明2.(1)通“邀”邀请(2)又(3)做标记(4)原来的,从前的3.表现出桃源人与世隔绝已久,外面的人从来没到过桃源,桃源人对外面时代的变化、战乱的频繁也一无所知。

4.表现了那里美丽祥和,安宁和平。

,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民风淳朴,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快乐。

5.可以从向往安宁和平的美好生活,厌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等方面回答。

(二)1.(1)春天收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2)荒草遮蔽了与外界的交通,鸡鸣狗吠互相唱和。

2.与“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一致。

3.描绘了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转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境。

22《短文两篇》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 xīn (2) tái (3) rú(4) dú (5) fán (6) yū (7) zhuó (8) xiè2.(1)有名(2)灵异(3)这(4)香气(5)形体、身体(6)应当(7)隐居的人(8)亲近而不庄重3.略4. D5. C6.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一)1.(1)这。

(2)香气,这里只品德高尚。

(3)官府的公文。

(4)博学的人2. A3.何陋之有?4.龙、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二)1.宋周敦颐2.(1)多(2)洗涤(3)立(4)少3.(1)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对于牡丹的爱自然就有很多人了。

4.表达作者对知己甚少的感慨和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与嘲讽,深化主题。

5.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不追求名利的君子之风的赞赏与追慕,也表达了作者对贪慕荣华富贵的世俗风气的鄙视。

6.托物言志。

23《核舟记》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mǐn shǔ wǎng yí sǎn xuān rán zhě yǐ jí jì zhuàn 2.(1)因:顺着,就着象:模仿,文中指雕刻。

(2)赠(3)代词,它,指代“中轩敞者”。

(4)语气助词3.“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4.(1)做,雕刻。

是。

有刻有。

(2)叫(3)(东西的)头。

端正。

(4)与“无”相对,表示存在。

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5.只个扇个支个帧串个6.一般来讲,文言文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词、量词都很多;文言文的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现代文的数词习惯于放在名词前7.D8.(1)说明总——分——总空间正面背面中间船头船尾(2)大苏泛赤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后赤壁赋》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技亦灵怪矣哉9.C二、(一)1.(1)拿(2)说话(3)极(4)相类似2.《核舟记》描述了“核舟”这一雕刻品的形象,说明雕刻家的构思巧妙,赞美其高超的技艺,显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雕刻品主题:大苏泛赤壁。

3.说明核舟体积小,突出雕刻技艺精湛。

4.对联是东坡的诗句,与作品主题相符合,暗示了核舟的背景、主题,增添了艺术情趣。

5.“各具情态”。

6.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赞叹雕刻者的技艺高超。

(二)1.(1)职业(2)适逢(恰逢、正赶上)(3)离开2.C3.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

4.父亲去世或“父适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24《大道之行也》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jǔ mù guān fèn wù zhǎng2.(1)“与”通“举”选举(2)“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3.(1)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归大道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大路贼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4.B5.(1)学习,培养。

修长。

(2)雕刻。

是。

(3)能人。

能够。

(4)职业。

长度单位。

(5)以……为子。

子女。

(6)女子出嫁。

回来。

6.D(“亲”“子”名词作动词,奉养,抚育。

)7.(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1)礼记·礼运儒大同(2)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贤能德才兼备(4)谋盗窃乱贼外户而不闭二、(一)1.中心是“天下为公”。

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1)信:诚信。

睦:和睦。

(2)憎恶。

(3)奸邪之谋。

(4)兴起。

3.“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天下为公、老有所终、选贤与能、夜不闭户等。

5.开放型试题,不求统一答案。

漏洞如忽视物质文明建设,忽视法制建设等。

(二)1.(1)识辨(2)回答(3)都(4)的确、确实(5)除去(6)用2.(1)这儿肯定是秦朝牢狱所在的地方。

(2)于是就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儿这虫子就化掉了。

3.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

4.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

25《杜甫诗三首》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zì dài líng yù zān yú shù yè2.(1)宗/夫/如鲁/青/未(2)时/花/溅别/鸟/惊(3)呼/一啼/一(4)久/语闻/泣3.B4.(1)决眦入归鸟(2)烽火连三月(3)会当凌绝顶(4)恨别鸟惊心(5)死者长已矣(6)夜久语声绝(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9)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二、(一)1.最后两句。

2.对五岳之首泰山的揣摩和赞叹泰山的伟大和神奇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二)1.时间。

暮、夜、夜久、天明。

2.交代了诗人投宿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诗人以朴实简练的笔触营造出战祸连年、人民不得安宁的充满恐怖的悲剧气氛。

3.这两句诗是从诗人的听觉和感觉来描写“吏呼”和“妇啼”的。

表现了诗人对差役蛮横态度的憎恶和对老妇人一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4.兵役苛酷、战争惨烈、人民生活贫苦、战争破坏严重。

5.表达了诗人同情、悲愤、凄凉之情。

诗歌以浓厚的悲剧气氛结尾,悲愤之情绵绵无尽。

(三)1.七言绝句2.草色遥看近却无3.A(四)1.(1)妻子和儿女。

(2)纵情饮酒2.剑外忽传收蓟北。

3.抒发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当诗人一听“收蓟北”的消息后,“初闻涕泪满衣裳”——欢喜得泪流满面,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

“漫卷诗书喜欲狂”——由流喜泪而呈喜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狂喜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由呈喜态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

“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是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归。

最后两句仍然写“还乡”,是想象中具体的回家路线,更让人想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

全诗喜始喜终,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快意。

上册《第五单元综合练习》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1)A(2)B(3)A(4)A(5)A(6)A2.阡陌huò馨jì sǎn ruò3.(1)以(之)为异,认为(它)奇怪。

(2)作标记(3)生枝蔓(4)以……为子。

4.(1)代桃花林的景象(2)主谓之间,不译。

(3)那(4)代核舟5.(1)与举推举(2)简拣挑选(3)要邀邀请(4)诎屈弯曲6.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7.(1)诗史诗圣(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睦8.D9.(1)作为向(2)作标记作标记(3)寻找不久(4)极致消失10.(1)√ (2)×(3)√ (4)√11.(1)会当凌绝顶(2)恨别鸟惊心(3)妇啼一何苦(4)水波不兴(5)草色入帘青(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8)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二、(一)1.(1)类(2)全,都(3)邀请2.A3.(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或: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4.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5.寄托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二)1.(1)更加(2)玩弄(3)应当(4)美妙到了极点2.D3.B4.(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2)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5.(1)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雨后:鲜艳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2)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水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三)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澄澈,宁静,不世俗堕落,不轻薄浮躁。

3.在纷繁忙碌的世俗生活里,我们要把持住自己,不妖随波逐流,怀着一颗柔软的心去感受纯真、美好和崇高,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清明、充实、自由,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

4.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思索,对自我的审视,澄清;对美好、真实的回忆,对崇高、自由的向往。

26《山峡》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quē chóng xī sù fā jiān tuān dào bǎi shù zhǔ kōng2.(1)“阙”通“缺”,中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