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工技能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缝纫工技能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的是束缚。
1 3.巴洛克文学: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西班牙文,指的是“一颗不圆的珍珠”。
随后这个词的含义几经变化,后世把16世纪的建筑成为具有巴洛克风格的造型艺术,巴洛克文学的风格与此相仿,因而得名,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愁。
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14.清教徒文学: 17世纪英国文学以体现清教徒思想的作品最为出色,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清教徒反对国教铺张豪华的宗教仪式和贵族奢侈淫靡的生活方式,提倡节俭,在清教旗帜下,掀起了反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他们以《圣经》作为斗争的思想武器,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清教徒文学。
15.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实质是为推翻封建统治的政治革命做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16.伤感主义文学:是启蒙主义支流或是其继续和发展,最先产生于英国,是当时城乡中小资产者的反映,不满地主资产阶级的掠夺,又无力反抗,怀念已逝的宗法社会的“田园生活”。
创作上突出强调感觉和感情,着力描写内心感受,渲染中下层人物的痛苦和不幸,充满感伤情调,由斯泰恩的《感伤的旅行》而得名。
17.墓园诗派:是英国伤感主义在诗歌领域里的代表。
由格雷的《墓园挽歌》得名。
其特点是他们抒发神秘而忧伤的情感,常以死亡和墓地为吟咏的对象,基调是抑郁伤感的。
18.狂飙突进运动: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动,得名于克林格的剧本《狂飙与突进》。
“狂飙”作家多是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青年歌德和席勒以其高水平的创作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
运动反对封建枷锁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觉醒起了积极作用。
19.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搏斗。
浪漫主义文学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的时代人的激烈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20.湖畔派:“湖畔派”诗人由歌颂法国大革命到产生抵触情绪,蛰居到英国西北湖区,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
湖畔派三诗人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这三位诗人对大自然的歌咏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作。
21.海德尔堡浪漫派: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尔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尔堡浪漫派。
其代表人物是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他们二人出版的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搜集了德国近三百年的民歌,其中有许多经过改写和再创作,丰富了德语诗歌宝库,对德国民族文学作出重要贡献。
2 2.《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将各自的诗歌合为一册,定名为《抒情歌谣集》。
诗集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领域里的一座里程碑,摆脱了多数18世纪诗人所恪守的古典主义原则,摒弃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以平民百姓的语言描绘大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抒发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
23.拜伦式英雄:拜伦塑造的一个孤独、忧郁、悲观的所谓“拜伦式英雄”,即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性格——烫烙着拜伦思想个性气质的深刻印记。
缝纫工技能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4.美丑对照原则: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一条新的美学原则:对照。
他认为:“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这条对照原则一直指导着雨果的文学创作。
缝纫工技能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5.巴黎公社文学:是一种新颖的现实主义文学,又称无产阶级文学。
它真实的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表现了无产者为理想而奋斗的革命激情。
鲍狄埃是巴黎公社文学的代表。
巴黎公社文学为20世纪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6.“一派出色小说家”:英国现实主义于30年代产生,到四五十年代达到繁荣,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马克思所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他们是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
【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7.宪章派诗歌:它是欧洲早期的无产阶级文学,也是一种新型的现实主义文学。
宪章派诗歌是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高涨时期出现的一种群众性文艺现象,这些作品真实反映了工人的生活与情感,在形式上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为后来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8.自然派:是别林斯基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评价,以果戈理为代表,真实的描写和批判了俄国农奴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表达了劳动人民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人民性和独创性。
2 9.欧·亨利笔法:是指英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小说结局特征的概括。
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心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被称为“欧·亨利笔法”。
30.人物再现法:巴尔扎克塑造的人物独创手法,是指一个人物在不同小说中反复出现,以表现他们的不同生活阶段和不同性格的侧面,使各部作品联结起来。
31.包法利主义:福楼拜小说《包法利夫人》主人公爱玛,在受到不良影响下,对上流社会糜烂生活的思想和幻想,并最终走向毁灭。
这种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性被称为“包法利主义”。
它是平庸卑污的现实和渴望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相冲突的产物,它与爱玛的形象结成一体,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
32.社会问题剧: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开创的一种戏剧类型,主要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并试图以文学的方式找到社会问题的答案,代表作《玩偶之家》。
3 3.威赛克斯小说:英国作家哈代小说的主体部分,又称“性格与环境”小说。
以哈代家乡英国西部多塞特郡威赛克斯广大农村区域为主要背景,着重表现农村自然经济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后小农经济破产的悲惨命运,代表作《苔丝》《还乡》等。
1)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又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的文学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的时期,历史上称大移民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就是抒情和寓言。
3)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又称“古典时期”,这时期文学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①社会现实:军事民主制《伊利亚特》家奴制《奥德赛》,社会大分工,物物交换,一夫一妻制(男女不平等)。
全剧通过一个血腥的复仇事件,描写了一出动人的家庭悲剧,提出了“妇女地位”的社会问题,表现了剧作者对妇女命运的关切和同情,歌颂了主人公为争夺平等权利的反抗斗争精神,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衰落时期社会道德沦丧,妇女遭受压迫的生活现实。
其次,阿基琉斯身上出现古希腊个人本位主义的价值观念;再次,阿基琉斯身上体现出古希腊人身上淳朴的哲学观念和萌芽的人文意识。
古希腊研究专家安·邦纳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
首先,希腊哲学思想中,确立起了“人是万物尺度”的重要观念,希腊文化强调人的个体价值,强调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基本欲望,这是古希腊文学与文化人文传统之根本。
其次,古希腊文学善于表现人的自由意志和命运之间的冲突,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个体生命力以及这种生命力与命运惩罚之间的矛盾构成,即典型的希腊式悲剧精神。
再次,古希腊文学与文化大胆表现了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快乐之源,追逐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个体生命价值与自由意志的另一种展现方式。
最后,古希腊文学与文化表现出典型的“神—原欲—人”的三位一体框架,是典型的自然原欲文化形态。
第三篇:《缝纫工技能理论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到相括号内) 1.在制作高档男西服时,领面纬纱倾斜不大于()。
(A)0.5cm(B)0.8cm(C)1cm(D)1.2cm2.男西服的质量标准中,袖子经纱以前袖缝为准,大袖倾斜不大于()。
(A)1.5cm(B)1cm(C)0.8cm(D)0.5c m3.在制作高档男西服时,后衣身背中线的经纱倾斜不大于()。
(A)0.5cm(B)1cm(C)1.5cm(D)2c m4.高档西服暗线针距密度为()针/3cm。
(A)7~9(B)10~13(C)14~18(D)19~215.高档西服三线包缝针距密度为不少于()针/3cm。
(A)7(B)8(C)9(D)106.高档西服手缲缝针距密度为不少于()针/3cm。
(A)6(B)7(C)8(D)97.缝制薄毛皮服装的缝迹密度为()针/cm。
(A)1~3(B)3~5(C)5~6(D)6~88.缝制皮革服装的缝线针距为()针/3cm。
(A)4~5(B)6~8(C)9~12(D)13~159.缝制丝绸服装的缝线针距为()针/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