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介绍.ppt
二、病毒结构和功能的两重性
• 1、标准病毒与缺陷病毒 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由于其基因组 因某种微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转录过程的错误而发生突变,以致有 装配不全的病毒颗粒产生,称为缺陷病毒,产生缺陷病毒的原亲 代病毒,则称为标准病毒,缺陷病毒颗粒有干扰标准病繁殖的作 用。
2、假病毒与真病毒 一种细胞有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的情况,在 增殖过程中,一种病毒可以穿上本身的外壳,这就是真病毒,是 这种病毒的应有“面目”;如果一种病毒的核酸被以另一病毒编 码的外壳,则称为假病毒,此时一种病毒的本来性质,被另一种 病毒的性质所掩盖。
病毒性质的两重性
一、病毒生命形式的两重性 1、病毒存在的两重性 病毒的生命活动很特殊,对细胞有绝对的依存性。
其存在形式有二:一是细胞外形式,一是细胞内形式。存在于细胞外环境 时,则不显复制活性,但保持感染活性,是病毒体或病毒颗粒形式。进入 细胞内则解体释放出核酸分子(DNA或RNA),借细胞内环境的条件以独 特的生命活动体系进行复制,是为核酸分子形式。 2、病毒的结晶性与非结晶性 病毒可提纯为结晶体。我们知道结晶体是 一个化学概念,是很多无机化合物存在的一种形式,我们可以认为某些病 毒有化学结晶型和生命活动型的两种形式。 3、颗粒形式与基因形式 病毒以颗粒形式存在于细胞之外,此时,只具 感染性。一旦感染细胞病毒解体而释放出核酸基因组,然后才能进行复制 和增殖,并产生新的子代病毒。有的病毒基因组整合于细胞基因组,随细 胞的繁殖而增殖,此时病毒即以基因形式增殖,而不是以颗粒形式增殖, 这是病毒潜伏感染的一种方式。
3、杂种病毒和纯种病毒 两种病毒混合感染时,除了出现假 型病毒外,还有可能出现病毒核酸重组的情况,即一种病毒颗粒 之中,可含有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此可称为杂种病毒,折实病 毒学中一个相当常见的现象。
三、病毒病理学的两重性
• 1、病毒的致病性和非致病性 关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问题,是同宿主细胞 相对而言的,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机体水平,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在细 胞水平有细胞病变作用,但在机体水平可能并不显示临床症状,此可称为亚 临床感染或不显感染。 2、病毒感染的急性和慢性 病毒感染所致的临床症状有急、慢之分,有的 病毒一般只表现急性感染而很少表现慢性感染;有的则既有急性过程,也有 慢性过程。 目前对病毒的概念可以是:病毒是代谢上无活性,有感染性,而不一定有致 病性的银子,他们小于细胞,但大于大多数大分子,他们无例外地在生活细至只含有核酸而内有蛋白质,或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它们作为大分子 似乎太复杂,作为生物体它们的生理和复制方式又千姿百态。Lwoff在“病毒 的概念”一文中强调病毒的特殊性时指出,“病毒应该就是病毒,因为它们 是病毒”。
病毒的形态
• (1) 球状病毒;(2)杆状病毒;(3) 砖形病毒;(4)有包膜的球状病毒; (5)具有球状头部的病毒;(6)封于 包含体内的昆虫病毒。
病毒的大小
• 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 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
病毒的组成
• 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病毒的复制过程叫做复制周期。其大致可 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吸附、侵入、脱壳、 病毒大分子的合成、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单链)ss RNA,有包膜;(单链)ss RNA,无包膜。 “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 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但至今对它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最初用来识别病毒 的性状,如个体微小、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可通过细菌所不能通过的 滤器、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具有致病性等,现仍有实用意义。但从本质上 区分病毒和其他生物的特征是:①含有单一种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组和蛋 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②在感染细胞的同时或稍后释放其核酸,然后以核酸 复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病毒缺乏 独立的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中,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来复制其核 酸并合成由其核酸所编码的蛋白,最后装配成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单位,即
后,病毒始终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在实践方面,病毒的研究对防治人类、植物和动物的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如病 毒疫苗的发展,利用昆虫病毒作为杀虫剂等。1982 年将资料齐全而能分类的病 毒划分为7大群:(双链)ds DNA,有包膜;(双链)ds DNA,无包膜 ;(单 链)ss DNA ,无包膜;(双链)ds RNA,有包膜;(双链)ds RNA,无包膜;
病毒的分类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NV)第七次报告(1999),将所 有已知的病毒根据核酸类型分为DNA病毒——单股DNA病毒, DNA病毒——双股DNA病毒,DNA与RNA反转录病毒, RNA病毒——双股RNA病毒,RNA病毒——单链、单股R NA病毒,裸露RNA病毒及类病毒等八大类群。此外,还增设 亚病毒因子一类。这个报告认可的病毒约4000种,设有三个 病毒目,64个病毒科,9个病毒亚科,233个病毒属,其中 29个病毒属为独立病毒属。亚病毒因子类群,不设科和属。包 括卫星病毒和prion(传染性蛋白质颗粒或朊病毒)。一些属性不 很明确的属称暂定病毒属。
病毒介绍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 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其主要特点是:①含有单一种核酸(DNA或RNA) 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②在感染细胞的同时或稍后释放其核酸, 然后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 由于病毒的结构和组分简单,有些病毒又易于培养和定量,因此从20世纪40年代
病毒粒。病毒粒是病毒从细胞到细胞或从宿主到宿主传播的主要形式。
病毒一词的涵义
• 目前,病毒一词的涵义可以是:指那些在化学组成和增殖 方式是独具特点的,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的微生物 或遗传单位。它的特点是: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 或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或其 它细胞器;RNA病毒,全部遗传信息都在RNA上编码,这 种情况在生物学上是独特的;体积比细菌小得多,仅含有 少数几种酶类;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增殖,必须依赖 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复制自身核酸,合成蛋白质并装配成 完整的病毒颗粒,或称病毒体(完整的病毒颗粒是指成熟 的病毒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