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讲 (1)一、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1)二、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的认识? (1)三、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四、新世纪大学生应如何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2)第二讲 (2)一、举例说明当前按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2)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有? (2)三、如何深化改革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第三讲 (3)六、为什么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4)第四讲 (5)一、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5)二、当前两岸关系出现哪些积极变化? (5)三、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工作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5)第五讲 (6)一、当前国际形势总的特点有哪些? (6)二、如何从金融危机看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6)三、当前国际竞争态势如何? (6)四、当前国际非传统安全形势如何? (7)五、谈谈中国外交的机遇和挑战。
(7)第六讲 (7)一、当前加快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什么意义? (7)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8)三、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统筹城乡发展。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时强调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该怎样理解走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 (8)四、大学生如何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9)第七讲 (9)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9)二、当代大学生应怎样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贡献? (9)第八讲 (9)一、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9)二、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10)三、福建农林大学的“五种品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福建农林大学的“八型校园”建设体现了那些建校理念?他们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什么作用?.10四、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10)第九讲 (11)一、阐述在大学生中加强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 (11)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哪些? (11)三、谈谈大学生如何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11)第十讲 (11)一、如何理解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1)二、大学生消防意识淡薄表现在那些方面? (12)三、火灾紧急疏散逃生自救十要素具体内容是什么? (12)四、大学生就业中的试用期陷进主要有哪些? (12)五、你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哪些建议? (12)第一讲一、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1.酝酿提出阶段。
从党的十六大以后,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可以看做是酝酿阶段。
在这一阶段,酝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吹响了新一轮理论创新的号角,是科学发展观确立的宣言书。
之后,总书记又先后提出了“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观点,至此,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思想已初步形成。
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2.逐步形成阶段。
从十六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七大召开,是丰富完善阶段。
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不但指导了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而且体现在规划之中,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
3.成熟发展阶段。
党的十七大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成熟。
十七大的召开,既是科学发展观成熟的标志,也是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崭新起点二、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的认识?(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1,要把握发展的中心地位.2要把握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3.要把握发展则要尊重规律,讲究效益.4要把握发展关键是抓住机遇.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2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3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要把握什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要把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的重要意义3,要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发展是统筹兼顾1,要把握统筹兼顾是我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2,要把握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意义3,要把握如何做到统筹兼顾.三、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个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具体体现和科学运用,是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理解和把握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
四、新世纪大学生应如何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A新时期大学生践行科学发展观应协调三种关系:1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2协调好个人和他人的关系;3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B大学生践行科学发展观应培养四种能力:1注重培养合作能力;2努力锻炼实践能力;3构建如何社会实践平台第二讲一、举例说明当前按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成就:1.经济增速下滑得到较快的扭转,过敏经济率先实现回升向好2.粮食连续6年实现增产,商品和服务攻击能力进步一步增强3.投资和消费实现快速增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回升的关键4.进出口总额由下降转为增长,出口跃居世界第一位5.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实现大幅增长,经济运行效益明显提高6.产业、城乡和区域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7.科技取得重大突破,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向前推进8.就业人员和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存在问题:1.经济运行中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矛盾依然存在2.设计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3.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加4.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需要加强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有?①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③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⑤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如何深化改革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1.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2.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对经济服务功能。
3.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以职能转换为重点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要明确自身在经济增长中的定位,进一步转变、规范政府的职能和行为,由“无限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使政府从主导经济的发展转变为努力创造环境条件去引导发展,推动发展,并以严格执法去保障发展。
在企业层面推进制度创新,塑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基础。
深化企业改革,切实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为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索建立现代资源产权制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建立现代资源产权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约束过度使用资源和污染环境行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
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构筑基础性、共用性的技术平台,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增效、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加快土地管理、环境管理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健全公共投资决策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讲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
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
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六、为什么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和谐社会是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
为此,领导干部要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作为基本功,解剖麻雀,真抓实干,经常到困难多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工作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
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善于走群众路线,要从实际出发,关心群众生活,抓紧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要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经常关心群众,体贴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进一步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真正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想问题、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干好事、解难事的实际工作中去。
群众利益无小事。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一条重要的工作原则。
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就是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可以说,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用来为少数人谋利,更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要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为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心系群众、为民解忧,用真心解决群众困难,用真情温暖群众心灵,用真诚赢得群众信任,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具体工作中,要对处理问题有责任心,对困难群众有同情心,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吃水、上学、行路、用电、就医、发展等突出问题,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唯有如此,我们的执政理念才不会偏,情才能为民所系,才能始终站在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开展工作,化解矛盾;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做群众工作的第一线,许多问题和矛盾具体而不可回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各种利益格局的多样化,带来了大量情况较为复杂的社会矛盾,急、大、难矛盾不断增多,如果处置不及时,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不可否认,在形势发生变化,群众工作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一些领导干部缺少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缺少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出现了“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现象。
为此,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练就超前预见能力、洞察事态能力、控制局势能力、果断处置能力和依法办事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控制、早解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维护多数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