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与旅游学1.(p3)旅游的概念:出于和平的目的,离开长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总和2.旅游的本质①高层次的消费活动②积极而健康的交往活动③以审美为特征的消闲活动3.(p7)现代旅游的特征:(1)异地性空间移动为前提、猎奇心理(2)暂时性对现实生活的“逃逸”(3)流动性①消费攀比②道德弱化③文化干涉④物质摄取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4.(p27)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①世界经济迅速发展②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③世界人口迅速增长④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加⑤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5.(p28)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特点①参与大众性扩展到各个阶层,普及,“奖励旅游”,国家重视②增长持续性“21世纪的朝阳产业”③地域集中性④旅游季节性⑤竞争激烈性⑥产品多样性二.旅游者1.(p51)可支配收入:扣除全部纳税的收入2.可自由支配收入:扣除全部纳税及社会消费(健康人寿保险,退休金),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3.闲暇时间=余暇时间除工作之外空余的时间,可用于旅游活动4.闲暇时间的分类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带薪假日5.收入水平对旅游者的意义:a.可直接影响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b.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范围的选择;c.影响旅游者对旅游方式、旅游活动内容的选择;d.影响旅游者外出逗留时间长短;e.影响旅游者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6.马斯洛层次论与旅游动机的关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研究旅游动机的基础,对于旅游业各部门在接待旅游者工作中注意他们的上述需要和提高服务质量是有指导意义的。
人们要先追求满足最重要的需要,即需要结构中的主导需要,它作为一种动力推动着人们的行为。
7.旅游动机的类型(美国麦金托什提出p56)(日本田中喜一1950年提出p57)①健康方面的动机②文化方面的动机③人际交往方面的动机④业务动机⑤购物动机三.旅游资源1.(p68)旅游资源的含义: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2.(p90)旅游资源评价方法:(1)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法(2)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法3.(p107)旅游资源开发基本原则:(1)保护性开发(2)突出独特性(3)市场向导性(4)循序性开发4.(p69)旅游资源特点①观赏性②广泛性③时代性④发展变化性⑤地域性⑥交叉性⑦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⑧季节性⑨增智性5.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所包含内容(1)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地理位置是确定景区开发规模、路线选择和利用方向的重要因素,影响风景的类型和特色,影响旅游市场客源(2)景区的地域组合条件①主景与配景的组合状况②各类景点可进入性(3)景区旅游容量条件①某些壮观景色(如日出、海潮、瀑布、佛光)、节日庆典、文体活动等,无容量限制②一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需要给游客留下适当的自由活动时间③国家重点文物古迹、古代园林、文艺和博物馆④洞穴、古墓穴、进深大而通道窄的石窟(最严格)(4)市场客源条件(5)施工条件(地质、水文等)(6)投资条件(财力)6.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原则(1)面向和掌握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是开发第一原则(2)个性鲜明突出特点①个性鲜明丰富多彩②突出民族特色,强调地方色彩(3)突出重点,通盘建设①突出重点优先开发②着眼未来分期建设(4)力求经济,保护环境①尽可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②尽量避免对环境的破坏7.致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1)旅游者破坏①游人过量,加剧土壤板结化,造成古树死亡②建筑物因承载游人过多而被损毁③乱扔废物④游人不道德行为(2)旅游业破坏①一些古建文物管理部门随心所欲改造翻拆②一些建筑物与古建筑物不协调、与景观气氛不一致③文物管理不善或根本无人管理④一些旅游企业在旅游资源开发时不考虑与景区环境的协调(3)其他因素破坏①自然因素②不合理的垦殖活动③工业“三废”污染④战争破坏四.旅游业1.旅游业(1)日本土井厚1978年:在旅游者和交通、住宿及有关单位中间,通过办理旅游签证、中间联络、代购代销,通过为旅游者导游、交涉、代办手续,此外利用本商社的交通工具、住宿设施,提供服务,从而取得报酬的事业。
(2)美国唐纳德·兰德伯格1980年:为国内外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行业。
旅游关联到旅客、旅行方式、住宿设施和其他各种事物。
(综合性)随时间和环境不断变化的,一个正在形成和正在统一的概念2.旅行社: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3.旅游批发经营商:根据自己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预测,大批量地订购各种不同的旅游产品如交通运输公司、饭店、旅游景点等产品和服务,然后对这些单项产品进行设计组合并融合自身的服务内容如导游服务等,使之成为能满足旅游者整体性需要的包价旅游产品的旅行社4.旅游零售商:即主要经营零售业务的旅行社。
指直接面对旅游者并向其推销旅游产品或为其购买旅游产品提供便利的旅行社5.旅游交通:旅游者利用某种手段和途径,实现从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转移过程,也是在一个或多个景点内部及景点与景点之间的空间转移的手段。
6.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向旅游者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7.几种旅行方式的比较8.旅游业的性质:具有文化性的经济产业9.(p128)我国旅行社的分类1985年①国际旅行社,②出境、入境、国内旅游业务,③国内旅行社1996年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2009年内资旅行社和外商投资旅行社10.饭店等级划分:五星级制(包含白金五星)11.饭店星级评定原则一星级适用型:强调客房卫生、安全管理二星级经济型:强调餐饮服务、安全、卫生、方便性三星级中档型:强调客房的规范、舒适,重视基本设施、服务项目的配置四星级高档型:强调设施与服务专业化水平,重视硬件、软件的整体效果五星级豪华型:强调整体豪华与全面服务,重视文化建设、管理的内在品质白金五星级:最高等级,对饭店硬件、软件以及市场影响力、综合满意度等的最高要求12.旅游产品的分类(1)观光旅游产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城市风光(2)度假旅游产品,海滨、山地、温泉、乡村、野营(3)专项旅游产品,文化、商务、体育健身、政务(4)生态旅游产品,保护环境、回归自然13.旅游产品的特点①无形性②综合性③生产和消费同步性④不可转移性⑤不可贮存性⑥很强的替代性14.旅游业的基本特点(1)综合性和联动性(2)涉外性和开放性(3)脆弱性和敏感性①反应快②恢复快(4)劳动密集型15.旅行社在旅游业的作用①联系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纽带,是旅游业的支柱企业②旅行社是旅游业的前锋16.(p138)饭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①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前提②提供更多重要就业机会③旅游创收的重要基地④旅游者和当地居民重要的社会活动场所17.(p137)饭店连锁集团的优势①品牌优势②管理系统优势③规模优势④企业文化优势⑤人力资源开发优势18.(p141)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①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②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③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19.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20.旅游业对经济、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经济:(1)创收创汇的重要途径(2)有助于货币回笼(3)增加目的地的经济收入(4)帮助相关行业的发展(5)增加政府的税收(国际旅游者和相关营业部)(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7)增加就业机会,劳动密集型社会文化:(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了解(3)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5)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善21.旅游业对经济、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经济:(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3)有可能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社会文化:(1)不良的示范反应(2)干拢目的地居民的生活(3)不正当商品化五.旅游市场1.旅游市场的含义: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2.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3.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旅游企业根据旅游者的特点及其需要的差异性,将一个整体的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相似需求特点的旅游者群体的过程4.旅游目的市场选择方法(1)按地理位置划分(2)按国境划分(3)按旅游组织形式划分(4)按旅游目的地划分(5)按距离划分(6)按旅游季节划分(7)按客源市场形成时间划分(8)按人口特点划分(9)按旅游者的心理特点划分5.国际旅游客流规律(1)国际旅游客流向规律是由近及远,以近距离旅游为主,远程旅游相对较少,但远程旅游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旅游者多流向风景名胜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么是一国之首都,一地区之首府,要么是文化名城(4)国际旅游流量的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5)国际旅游客流在具有某种特殊关系的两国或地区之间流动6.我国在国际客源竞争中的问题(1)距世界客源国市场较远(2)面临邻近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激烈竞争(3)旅游产品种类与结构缺乏竞争力7.近期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1)经济发达国家游客市场是中国较有潜力的海外游客市场(2)目前中国国际旅游市场消费水平不高,居于中等(3)中老年游客比重大,青少年游客比重小(4)观光旅游比重大,会议、商务、奖励性旅游比重小(5)原有主要客源市场进一步增长,新兴客源市场有所发展,周边客源市场发展迅速六.旅游危机与管理1.我国现行的几种主要旅游法规2.我国基本旅游政策3.重要旅游行业组织的名称和英文缩写①世界旅游组织WTO②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③国际饭店协会IHA④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⑤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4.国家旅游管理体制的几种不同模式七.旅游业的发展1.我国现阶段旅游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1)走国际国内旅游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的道路(2)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3)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出境旅游呈现递增的势头(4)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中的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2.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在整个经济和社会系统中,旅游业作为其中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本身就是对其他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促进(2)旅游业本身而论也存在一个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3.世界各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1)苏联模式(传统型社会主义模式)(2)前南斯拉夫模式(开放型社会主义模式)(3)美国模式(4)西班牙模式(5)以色列、土耳其模式(6)印度模式(7)国际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的旅游发展模式4.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旅游者的需求将向多样化、高质化、个性化方向发展(2)世界旅游的总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3)世界旅游业竞争更趋激烈5.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对旅游的有效需求使旅游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供了最重要的资源和优势(2)旅游发展的经济指标及其预测证明旅游业有望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3)旅游业的多种功能为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创造了条件6.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